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
0.00     定价 ¥ 59.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40502992
  • 作      者:
    《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以降,随着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伐,经济、文化等也发生了深刻变革。近现代中国美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宏大格局之下,深刻聚焦中国社会巨变,不断借鉴、融合、创新,呈现出蔚为大观的局面,为当代乃至未来的中国美术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其中,近现代中国画植根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西方新的艺术元素,开辟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境界,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从中国画人手,《翰墨流芳·近现代中国画精选》卷收录有影响力的200多件经典作品,勾勒出近现代中国画传承发展的轨迹,以视觉语言注解了中华民族命运转折、新生的动人故事。《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卷遴选80多位具代表性的画家,展现出近代以来中国画领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面貌。丛书兼具经典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用故事方式串联画史,用大众语言阐释技法,以求助益当代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

展开
精彩书摘
  《吕凤子》:
  关于《四阿罗汉》的绘制,吕凤子的儿子吕去癖回忆说:“当时,吕凤子在一块大木板上铺上白布,放置好宣纸后,开始沉吟构思,画前先用纸卷成捻,点燃后又压灭,用它来代替木炭在宣纸上画个轮廓,接着就用长毫作画,不到两个小时就画好了。人物造型好以后,他紧闭双眼,手握短毫,若有所思,约二分钟,突然睁开眼,笃笃两下,一个人的眼神就画好了。”那时,年幼的吕去癖虽然觉得父亲画得精彩,但并不理解其中含义,于是就向父亲询问,吕凤子只是笑笑,并不直接回答。
  1940年初,民主人士黄齐生因参与革命活动而受到贵州军阀迫害,从贵阳避难到重庆。吕凤子非但不怕受牵连,反而聘请他为文史教授。后来吕凤子才知道,黄齐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王若飞的舅舅。吕凤子常与黄齐生交谈南北抗战之局势,逐渐对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民主团结抗战思想产生了认同。1944年,吕凤子专为毛泽东作罗汉像一幅,题日《寿者相》,交由黄齐生带去延安,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支持。黄齐生向毛泽东介绍了吕凤子在重庆办学的情况,毛泽东对吕凤子舍家兴教的精神大为赞赏。当黄齐生返渝时,毛泽东又托人回赠吕凤子一条延安毛毯,以表感谢。
  寓居重庆的吕凤子,在绘画思想和技巧的表现上均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一时期他的人物画、山水画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的作品凸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独立的文人气质。
  1944年,吕凤子有感于祖国大片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创作了山水画《郁孤台》。该画题材取自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画面右上角倒印有吕凤子专门刻印的“如此江山”,以表达对日寇恶行之仇恨,对国民政府软弱之愤怒,对人民悲苦之同情。
  自然景物往往是文人墨客寄情抒怀,调适自我的对象。这种主观情感或浓烈,或淡然,或沉思,或悲怆,在不同的时空情境下既反映了作者的不同心境,又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的见解。如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就描绘了殷商贵族伯夷和叔齐在周灭商后遁迹首阳山,靠野菜果腹,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历史故事。可以说《采薇图》中的山水已不再是自然景致的重现,而是被赋予了特定的人文含义,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亦被后世画家所效仿。
  从技法来看,《郁孤台》与吕凤子早年所绘的《庐山云》有一脉相承之处。画家先以焦墨勾勒出雄健的山体轮廓,巨石交错,叠累高台,再以草书用笔浓墨涂抹出些许林木,最后辅助以淡墨轻敷加以衬托,画面气息豪放率真。与传统山水画注重细致的皴法和点染效果相比,吕凤子在山体结构表现上吸收了西画的明暗表现方法,疏狂大胆的用笔间更能体现其当时的忧愤之感。
  ……
展开
目录
年少有为,求学两江
艺有所成,风格初具
璧山兴教,画风日臻
《马鸣说法》
《自赋浪淘沙》
《噫!归矣》
老骥伏枥,潜心画学
《老王笑》
诗有稼轩意,书源篆籀出
吕凤子常用印
参考论著及延伸阅读
吕凤子大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