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樊登博士推荐。
樊登读书APP解读重磅推荐。
2. 创新性。重新定义批判性思维
洞察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改变传统图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复杂艰涩难懂的解释,重新定义批判性思维。
3. 功能性强。判断某个观点是否靠谱的整套逻辑和方法
1>评估论证的三个基本要素(根据、理据、结论)
2>评估论证的过程
3>评估证据的来源
4>评估结论是否可证伪
5>评估对于定义、术语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4. 实用性强。用简单的方法帮读者学会批判性思维,成为有见识的人
不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人云亦云,永远不可能成为高手。本书帮你用实用的方法训练批判性思维,迅速成长为习惯于独立思考的人。
5. 内外双封,精美装帧,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关键,在于对现象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而对现象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关键,在于评判证据。
证据的证明力强弱决定着一个观点的可信度。作为一套评估证据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是一项可以通过练习熟能生巧的技能。
《这是真的吗》聚焦社会学领域,从批判性思维论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开始,着重阐释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观点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缺陷的论证、因对世界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认知偏差、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导致的理解偏差、由于证据的无效性导致的推理谬误,以及由观点发表者个人偏见造成的认知局限等主题的论述,帮助读者掌握对观点展开批判性思考的规则、方法和技巧,避免成为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正如所有政治家都赞颂母性一样,所有做教育的人都对批判性思维推崇备至。让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只是大学教授们的共同理念,也是中小学教师们的共同目标。我就听到过有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明确表示,批判性思维是他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可以说,这是绝大多数教育者的共识。
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某种东西是好的,或许是因为这些人对它的定义是不同的。“批判性”(critical)一词可以承载许多不同的含义。我记得有一次当我讲到批判性思维的积极面时,有一个学生惊恐且反感地说:“啊,我才不想当一个批判者!”但确实有社会学教授曾大胆地宣称他们信奉“批判性种族理论”,或者“批判性动物研究”,又或者……(你懂这个意思就行)。这种语境下的“批评性”一词通常表达的意思是他们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某种自由的、进步的、激进的、左翼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实际上,他们使用“批判性”一词就是为了标榜自己与另一学派的不同,“指控”现有的研究方法。尽管他们认为,采用了“批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但是这并不是我想用“批判性思维”一词表达的意思。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论证
第四章 社会科学的逻辑
第五章 权威与社会科学论证
第六章 作为社会世界的社会学
第七章 研究取向
第八章 措辞
第九章 问题与测量
第十章 变量与比较
第十一章 趋势
第十二章 证据
第十三章 回音室效应
第十四章 棘手的研究主题
后记: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很重要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批判性思维是一项极重要的技能,但目前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有缺失。《这是真的吗》一书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抛开了那些复杂而又艰涩的理论,直接聚焦于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告诉读者如何评估一个观点是否值得采信,如何评判自己的论断是否存有漏洞,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工具书。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郑毓煌
惯性化的思维方式会禁锢和阻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批判性思维是我们重新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工具。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往往是一种虚幻的表象,会让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是真的吗》为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踩过坑的人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思维工具。
——营创书院CEO、海口经济学院营创国际商学院院长 苏丹
这本书令人痴迷、洞见深邃。它提醒着我们:批判性思维这种技能需要有意并结合反思来进行练习和应用。无论是刚刚入门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学者、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收获。
——鲍德温华莱士大学布赖恩·莫纳汉教授
乔尔·贝斯特这本书有三大优点:一、帮助本科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讨论;三、敦促犯糊涂的社会学家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研究。
——《邂逅》作者凯瑟琳·A·伯格博士
《这是真的吗》一书为一个四分五裂且日益政治化的学科提供了一条提升凝聚力和实效力的道路。
——西弗吉尼亚大学,劳伦斯·T·尼科尔斯教授
贝斯特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一本重要的社会学教材。这本必备的入门读物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能帮助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奥格斯堡大学黛安娜•派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