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
I.玻璃沟
情节主线:
麦通海湾一什科托沃村一北岔河一遇见黑豹一大尖山一远东赤鹿
1902年,我和狩猎队一起出差。我们沿着齐木河向其上游方向前进。齐木河在什科托夫村的附近注入乌苏里湾。我的队伍由六名西伯利亚步兵和四匹背着驮包的马组成。我们这次考察的目的是研究什科托夫地区在军事战略上的价值以及大尖山山口的地形特征。大尖山同时是四条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齐木河、麦河、道比河和勒富河。这两项任务完成之后,我还要仔细观察一下兴凯湖附近以及乌苏里斯克铁路沿线周边的所有道路设置情况。
这里所说的山脉,始于伊曼河附近,沿着乌苏里江从北一北一东向南一南一西的方向延伸。山脉的西侧毗连松阿察河和兴凯湖,东侧与道比河相接。再往下走,山脉分成了两条支脉,一条朝西南方向延伸,顺着整个穆拉维约夫一阿穆尔半岛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大的长形沙丘,另一条则向南延伸,与道比河和苏城河之间起到分水岭作用的一个高高的山脊融为一体。
乌苏里海湾的上游部分被称为麦通湾。海湾原来曾深入陆地很深,这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的海岸线比原来的位置退后了大约有5俄里。汤沟子河的河口曾在现在的散湖和二泡子的位置,而麦河的河口曾经在现在的麦河与铁路交叉处再往上游一点儿的位置。这个有22平方俄里的地块,是一片被麦河和汤沟子河的冲积物覆盖着的低洼沼泽地。在沼泽地的个别地方还能看到一些小湖,这表明,这些地方的水曾经很深。这一海洋逐渐退化和陆地逐渐扩大的过程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很快,麦通湾也将面临被陆地吞噬的遭遇。如今,麦通湾的水位已经非常浅了。它的西部海岸是由斑岩堆砌而成的,而东部海岸是由第三纪的沉积层构成的:在麦河的河谷里花岗岩和正长岩的储量非常丰富,而麦河以东的河谷则是玄武岩的储藏地。
我们出发的起点是什科托沃村,它位于齐木河的右岸,距离河口不远。什科托沃村始建于1864年。1868年它被红胡子土匪烧毁了,但次年它又被恢复重建起来。1870年,旅行家普里热瓦尔斯基曾到过这里,根据他的记录,当时这村庄一共有6户人家,男女村民一共有34个人。而在我来到这里时,什科托沃村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村庄了。
在这里我们停留了两整天,考察完周围的地形地貌之后,我们就整装踏上了远行之旅。齐木河的长度为30俄里,东西流向,仅右侧有一条支流——北岔河。河水流经的山谷被移居到这里的村民称为“玻璃沟”。这个名称起源于一个中国人打猎时居住的小房子,因其窗户上当时被镶上了一小块玻璃。应该说明的是,当时的乌苏里边疆区一家玻璃加工厂也没有,所以在这些人烟稀少的偏僻地方,玻璃就成了一种特别贵重的东西。在深山老林里,玻璃还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交换单位。比如,一个空玻璃瓶子可以换面粉、盐、谷子甚至是毛皮。据当地的老住户讲,当村民之间发生吵架冲突时,冲突双方会潜入对方家里先把玻璃器皿砸碎。所以,不难想象,当时在房子的一扇窗户上有一小块玻璃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这块玻璃引起了第一批迁居到这里的移民的极大关注,所以他们不但把那个房子和流经这里的小河用“玻璃”来命名,而且把其周边的整个区域都用“玻璃”二字来命名。
从什科托沃村出发,顺着齐木河山谷向上走,有一条乡间土道,沿着这条土道继续往前走,过了新罗斯基村就转到了大道上,再沿着这条大道走,就可以走到苏城河、干沟子河和诺沃涅仁诺村了。这条道路几经转折,从河岸的一侧几次转到河岸的另一侧,因此,每当河水涨潮的时候,这条路的交通都是中断的。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