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乌苏里边疆区游记
0.00     定价 ¥ 4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5107929
  • 作      者: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克拉夫季耶维奇·阿尔谢尼耶夫著
  • 出 版 社 :
    西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阿尔谢尼耶夫生态“三部曲”之一,科普性游记的典范;淋漓尽致展现俄罗斯锡霍特-阿林山脉地区的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带领读者朋友开展沉浸式体验;地理性描述+旅行日志的融合,理性阐述+感性表达的统一,科普价值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双重体现,独具巧思的内文设计,带来清新、舒适的阅读体验。

展开
作者简介

王金玲,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现任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二层次),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优秀社科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获俄罗斯“彼得波尔杯”文艺奖、俄罗斯驻华大使颁发的中俄人文交流特殊贡献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教学法、语言与文化、俄汉文学翻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俄罗斯世界基金会项目2项,国家汉办汉语本土教材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3部,《中国唐代诗歌俄译与鉴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等译著9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讲述了20世纪初期著名地理学家和作家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边疆区的考察经历,描述了俄罗斯锡霍特-阿林山脉地区的人文自然资源的原始生态,讴歌了当地以狩猎为生的居民坚守原始生态的可贵精神。作品融科学性、趣味性、人文性于一体,对原始森林的动植物种类和形态的描写具有重要的科普价值,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同时,更关注到当地少数民族善良、朴实、勤劳、勇敢、无私等人文精神的塑造。

展开
精彩书摘
1902年
I.玻璃沟
情节主线:
麦通海湾一什科托沃村一北岔河一遇见黑豹一大尖山一远东赤鹿
1902年,我和狩猎队一起出差。我们沿着齐木河向其上游方向前进。齐木河在什科托夫村的附近注入乌苏里湾。我的队伍由六名西伯利亚步兵和四匹背着驮包的马组成。我们这次考察的目的是研究什科托夫地区在军事战略上的价值以及大尖山山口的地形特征。大尖山同时是四条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齐木河、麦河、道比河和勒富河。这两项任务完成之后,我还要仔细观察一下兴凯湖附近以及乌苏里斯克铁路沿线周边的所有道路设置情况。
这里所说的山脉,始于伊曼河附近,沿着乌苏里江从北一北一东向南一南一西的方向延伸。山脉的西侧毗连松阿察河和兴凯湖,东侧与道比河相接。再往下走,山脉分成了两条支脉,一条朝西南方向延伸,顺着整个穆拉维约夫一阿穆尔半岛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大的长形沙丘,另一条则向南延伸,与道比河和苏城河之间起到分水岭作用的一个高高的山脊融为一体。
乌苏里海湾的上游部分被称为麦通湾。海湾原来曾深入陆地很深,这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的海岸线比原来的位置退后了大约有5俄里。汤沟子河的河口曾在现在的散湖和二泡子的位置,而麦河的河口曾经在现在的麦河与铁路交叉处再往上游一点儿的位置。这个有22平方俄里的地块,是一片被麦河和汤沟子河的冲积物覆盖着的低洼沼泽地。在沼泽地的个别地方还能看到一些小湖,这表明,这些地方的水曾经很深。这一海洋逐渐退化和陆地逐渐扩大的过程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很快,麦通湾也将面临被陆地吞噬的遭遇。如今,麦通湾的水位已经非常浅了。它的西部海岸是由斑岩堆砌而成的,而东部海岸是由第三纪的沉积层构成的:在麦河的河谷里花岗岩和正长岩的储量非常丰富,而麦河以东的河谷则是玄武岩的储藏地。
我们出发的起点是什科托沃村,它位于齐木河的右岸,距离河口不远。什科托沃村始建于1864年。1868年它被红胡子土匪烧毁了,但次年它又被恢复重建起来。1870年,旅行家普里热瓦尔斯基曾到过这里,根据他的记录,当时这村庄一共有6户人家,男女村民一共有34个人。而在我来到这里时,什科托沃村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村庄了。
在这里我们停留了两整天,考察完周围的地形地貌之后,我们就整装踏上了远行之旅。齐木河的长度为30俄里,东西流向,仅右侧有一条支流——北岔河。河水流经的山谷被移居到这里的村民称为“玻璃沟”。这个名称起源于一个中国人打猎时居住的小房子,因其窗户上当时被镶上了一小块玻璃。应该说明的是,当时的乌苏里边疆区一家玻璃加工厂也没有,所以在这些人烟稀少的偏僻地方,玻璃就成了一种特别贵重的东西。在深山老林里,玻璃还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交换单位。比如,一个空玻璃瓶子可以换面粉、盐、谷子甚至是毛皮。据当地的老住户讲,当村民之间发生吵架冲突时,冲突双方会潜入对方家里先把玻璃器皿砸碎。所以,不难想象,当时在房子的一扇窗户上有一小块玻璃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这块玻璃引起了第一批迁居到这里的移民的极大关注,所以他们不但把那个房子和流经这里的小河用“玻璃”来命名,而且把其周边的整个区域都用“玻璃”二字来命名。
从什科托沃村出发,顺着齐木河山谷向上走,有一条乡间土道,沿着这条土道继续往前走,过了新罗斯基村就转到了大道上,再沿着这条大道走,就可以走到苏城河、干沟子河和诺沃涅仁诺村了。这条道路几经转折,从河岸的一侧几次转到河岸的另一侧,因此,每当河水涨潮的时候,这条路的交通都是中断的。
P1-3
展开
目录

1902年
 I.玻璃沟
 II.遇见德尔苏
 III.打野猪
 IV.在一个朝鲜族村的遭遇
 V.勒富河下游
 VI.兴凯湖上的暴风雪
 VII.告别德尔苏
1906年
 VIII.临行前的准备和考察装备
 IX.在聚合点集合
 X.沿乌苏里江逆行而上
 XI.从柞木塔子河至扎果尔纳亚村
 XII.穿越山脉向科克沙罗夫卡村进发
 XIII.伏锦河河谷
 XIV.穿过原始森林
 XV.大森林
 XVI.翻越锡霍特-阿林山脉向海边进发
 XVII.伏锦村和彼尔姆村
 XVIII.圣奥莉加湾
编后记  愿你我在森林中相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