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梵高传
0.00     定价 ¥ 68.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020138418
  • 作      者:
    (法)大卫·阿兹奥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准确还原天才画家梵高的坎坷一生,是什么让梵高成为梵高?

破解梵高的自杀之谜,剖析梵高困顿不安的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大卫·阿兹奥,生于一九四七年。曾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哲学,毕业论文的题目是《爱森斯坦的电影艺术》。出版过小说、历史小说和人物传记。2000年出版了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自由的酒》(获得历史小说大奖和波尔多葡萄酒学院文学大奖)。《梵高传》是他近年的新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梵高传》讲述了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传奇一生。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著名的作品有《星空》《向日葵》和《乌鸦乱飞的麦田》等。作者从梵高的出生写起,一直到他在海牙、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地历经坎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店职员最终成为绘画大师,开创了后印象主义画派,与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画家高更在阿尔勒相聚,两人交恶后,梵高患上躁狂症割掉自己的耳朵,最后在巴黎郊区饮弹自尽。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首次出版,除了叙述梵高的经历,同时也描绘了梵高与当时的画家群体的交往,对研究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梵高传》的作者大卫·阿兹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描述梵高一生经历的著作,从本书中,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美术大师的创作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夜晚,温森特到海边散步,走上空寂无人的海滩。“说不上欢快,也说不上凄凉,景色很美。”也许正是在这里,他萌生了画夜景和星空的念头:“夜空呈幽深的蓝色,点缀的云朵的蓝色,深过浓钴蓝的基本蓝色;也有些云朵蓝色淡些,好似银河那种蓝白色。在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灿烂的星光,泛绿色、黄色、白色、淡粉色,像镶嵌的钻石,比我这里,甚至比巴黎的宝石还多……大海一片云青色,非常幽邃——而海滩我觉得呈淡紫和浅红棕色调,沙丘上长着灌木丛,……就像普鲁士的蓝色荆丛。”

在温森特看来,圣马利亚这里的时光停顿了。他在灰暗的色调中拼命奔波,吃尽了苦头,肩上承受着痛苦的压力,寻觅了那么久,这才发现这种生活的快乐。斯宾诺莎在他的通信(信件十二)中写道:永恒,就是“生存的无限享受”。永恒并不是大量的时间,而是领会生存的方式。时过不久,一八八八年六月至十月,永恒就成为温森特绘画的题材了。

这次饱尝幸福之后,温森特返回阿尔勒,马上得出了结论:“现在我在这里见到了大海,完全感到了留在南方的重要性,还必须进一步夸大颜色——非洲近在咫尺。”

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这趟旅行,将是一次蜕变。在将近五个月期间,温森特绘画非同以往,犹如一辆“绘画的火车头”,创造出一系列数量惊人的杰作,都将是黄色调,可以说是黄色大调。即使像《诗人花园》里那样一块草坪,在嫩绿的草茎下也震荡着黄色光波。这是一直升腾的金黄色,同季节相协调,因为南方收割季节来得早。

“这已不是春天,完全变成另一码事,当然,自然景物现在开始烧焦了,我还是照样喜爱。现在看一切都是旧金器、青铜器,可以说是黄铜器,而这一切又衬托着赤日当空的蓝绿色,这就产生一种美妙的色彩,和谐到极点,还采用德拉克鲁瓦的色调处理方法,即为产生反光感而调有另一种色彩的颜色。”

一八八八年夏季对色彩的这种描述,将收入书信和绘画文学的一种文选中。谁也没有这样用言语表述振荡的色彩。

“在这里,色彩确实非常丰富。绿色是新鲜的时候,就是一种丰富的绿色,我们在北方难得见到,也是一种静心养神的绿色。绿色蒙尘而发红的时候,也并未因此变得难看,景物倒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金黄色调:黄绿色、金黄色、粉黄色,或者青铜色,或者黄铜色,总之,从柠檬黄到暗黄,例如,一堆捣烂的果粒的黄色。至于蓝色,从水中最深的玉蓝,一直到勿忘草蓝、钴蓝,尤其是到透明蓝、绿蓝、紫蓝。”

温森特全身投入,沉浸于这种种黄色、种种金色和种种蓝色,这些颜色都来派上用场,表现其令人心醉神迷的颤栗。有时他不由得喊叫:“甚至大中午我还在干,顶着烈日,在麦田里,没有一点阴凉,就是这样,我像一只蝉似的在享乐。”而且在另一封信中,他还在信纸上画了一只硕大的蝉,词语在蝉的四周排列成辐射状。他夏季所写的信,贯穿着礼赞似的冲向色彩的诗情。他要给农夫帕乡斯·埃斯卡利埃画像,为了选择肖像色彩,就想象那农夫在劳作:“假如我要画的这个了不起的人,正午在收割的火炉当中,从而就可以使用闪光的橘黄色,犹如烧红的烙铁,也从而在黑夜中采用明亮的旧金器的色调。”

还有后来的这段记述:“现在这里没有风,阳光灿烂,火辣辣的燥热。正好成全我的事。有太阳,有阳光,别无他法,我只能召唤黄色、淡硫磺色、淡柠檬金色。黄色多美啊!”

自然有些思想忧伤的人对此不满。西涅克,温森特的朋友,同温森特的关系很亲密,但是从来就没有真正喜爱他的绘画,他就写信说这是个谬误:南方只是明亮,并没有色彩。温森特仿佛事先就回答了这种看法,他这样说道:“蒙蒂塞利这位画家画南方,满幅都是黄色,满幅都是橙黄色,满幅都是硫磺色。大部分画家,因为本身不是色彩师,看不到南方这些色彩,就硬说用不同于他们的眼睛看事物的画家是疯子。”在温森特的心目中,色彩同样表达他所感与所见,这两种活动在一八八八这年夏季达到完全平衡,这是他一生的顶峰。

温森特交了少许几个朋友。首先有朱阿夫兵团的这名少尉,一个叫米利埃(Milliet)的人,驻扎的营房离黄房子不远。这两个男人尽管差异很大,却结成了真正的友谊。这位军人想要素描和绘画,便接近温森特这个奇特的人物。他们经常一起去乡间,在咖啡馆或餐馆见面。当米利埃去巴黎参加考试的时候,温森特就托他将一批油画带给提奥。等他返回,温森特还给他画了像。米利埃知道他寻找模特儿,就给他带来一名朱阿夫兵,一个北非青年。温森特给他画了两幅肖像。对温森特可惜的是,这位朋友不得不离开,调防到远处,便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如同他在阿尔勒交的所有朋友。

约摸一九三五年,皮埃尔·维勒(Pierre Weiller),要在巴黎寻租一套房间的记者,偶然碰到米利埃,退休的朱阿夫兵团少校。他们的谈话题为《我们找到了梵高的朱阿夫兵》,于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发表在阿拉贡领导的《法兰西文学》杂志上。米利埃讲述,他欣赏作为素描画家的温森特,但总跟他争论绘画问题。“这个小伙子画素描有美感,有才华,可是他一拿起画笔,就变得不正常了……他绘画就是大而化之,根本不注意细节,他哪儿是在绘画,嗯……再说,他的色彩……那么夸张,不正常,让人无法接受……常言道,他是个十足的野蛮人,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退休军官强调说:“他的性格不随和,他一生起气来,就好像疯了似的。”米利埃注意到温森特“意识到自己是大画家。他有信念,相信自己的才华,一种颇有点儿盲目的信念。基于骄傲的心理。他有病吗?他只是哀叹胃痛”。

令人惊讶的见证,能让我们从旁看到那年夏天在阿尔勒的温森特,并且重新审视他本人自我分析那么久的种种见解。

在这个八月份,温森特还画了波希米亚人的一个宿营地,一群像他本人一样没有系縻的流浪者,接着他又画了罗纳河上的平底运沙船,最后就开始了他的向日葵系列。他画向日葵,背景采用淡蓝色,继而,他像其他伟大的创造者那样,明白他不能打折扣,必须把他心中的牵念贯彻到底。于是,他推进这种动机,直到画这些黄花时,插在一只黄色花瓶里,放在黄色的托架上,或者置于黄色的背景中。向日葵在法语也称“太阳花”,他并不是不知道。接近这种融化状态的黄金并非易事。每次要这样行动,敢于违反他的时代的“气质”所传授的一切,头天晚上他就喝足了苦艾酒,只因他精疲力竭,但是不觉得累,恰恰相反。这样,他睡了一夜好觉,第二天重又出发,还要画得更出格,走得更远。这些黄色,并非来自他一时的任性妄为,他事先就有了,“看到了”,“产生幻觉”,然后才有魄力画一片黄黄的天空,下面的补充色则采用狂放的紫色,或者因靠近这种熔金而燃烧起来的蓝色。

事后,他谈到画向日葵过程的状态时,这样记述:“要加热到足够的高温熔化这些黄金,以及花卉的这些色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做得到,这需要一个人的全副精力和注意力。”


展开
目录

目录

 

1.     一座谴责的坟墓

2.     嫡亲前辈人

3.     孤独而狂野的散步者

4.     一切的局外人

5.     画商

6.     初恋

7.     印象主义革命

8.     决裂

9.     难以忘却

10.    多德雷赫特或者克伊普的黄金

11.    阿姆斯特丹

12.    布里纳日解冻

13.    提奥的爱情

14.    痴情与绘画

15.    海牙,“靠你的汗水”

16.    德伦特地区

17.    纽南、《圣经》和“生活的乐趣”

18.    安特卫普,鲁本斯的红带

19.    巴黎、自画像和“伙伴”

20.    阿尔勒,伊卡洛斯的飞升

21.    沙锅和铁锅

22.    割掉耳朵的人

23.    圣雷米

24.    瓦兹河畔欧韦

25.    提奥

26.    几句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