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资治通鉴
0.00     定价 ¥ 2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47048245
  • 作      者:
    (北宋)司马光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由于原著卷帙浩繁,《资治通鉴》为了便于读者更快、更容易阅读和掌握《资治通鉴》,编译者结合自己多年对《资治通鉴》的研究,对原著进行了删减,选取《资治通鉴》中的名篇集于一册。并为每篇加注标题,点出文中重点。同时添加了白话译文,辅以多幅古版画插图.从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这一经典国学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资治通鉴》:
  卷一
  三家分晋
  原文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三年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日:“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曰元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日:“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日:“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日:“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日:“不然。《夏书》有之日:‘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日不敢兴难,螨、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日:“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日:“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日:“何故弗与?”桓子日:“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日:“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日:‘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日:“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日:“吾何走乎?”从者日:“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日:“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日:“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日:“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人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疵谓智伯日:“韩、魏必反矣。”智伯日:“子何以知之?”疵日:“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日:“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日:“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日:“子何以知之?”对日:“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日:“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之次矣。”二子日:“我心知其然也。恐事为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日:“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译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当初,智宣子打算将智瑶立为继承人。智果说:“立智瑶不如立智宵。智瑶有五个方面比别人贤能,却有一点不足之处。智瑶留有美髯,身材比别人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与驾车,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思聪慧,是四贤;坚强果敢,是五贤。但是,智瑶行事却极其不仁。然而,如果凭借这五处贤能去驾驭别人,却以不仁之心行事,谁能忍受得了呢?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一族必会被灭门。”智宣子却并不理睬智果的话。为了躲避灾祸,智果脱离智氏一族,另立为辅氏。
  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名叫赵伯鲁,小儿子名叫赵无恤。在册立继承人的时候,赵简子不知立哪一个儿子是好。于是便在两块竹简上刻下训诫之辞,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告诉他们:“要用心记住这些话。”三年之后,赵简子向两个儿子询问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竹简在哪里,却说已经不见了。赵简子再问小儿子赵无恤,他不仅能将竹简上的话熟练地背诵出来,当问他竹简放在哪里时,赵无恤立刻把竹简从袖子中取了出来,双手奉送给父亲。于是赵简子认为赵无恤是贤能之人,将他立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向赵简子请示:“您是希望晋阳成为提供赋税的地方,还是将那里建造为固若金汤的城池,如同堡垒一般的屏障?”赵简子说:“要建成固若金汤的城池。”于是尹铎便将交税的户数减少,减轻百姓的负担。赵简子对儿子赵无恤说:“如果晋国有难,你不要认为尹铎地位低,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投奔那里。”
  ……
展开
目录
周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秦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汉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五
卷六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四
卷十五
卷二十三
卷三十二
卷五十
卷五十五
卷五十七
魏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九
卷十
晋纪
卷二
卷三
卷八
卷十
卷十三
卷二十七
卷三十二
宋纪
卷一
卷五
卷六
齐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梁纪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九
卷十七
陈纪
卷五
卷十
隋纪
卷一
卷七
唐纪
卷七
卷九
卷十
卷十二
卷二十
卷二十七
卷三十三
卷三十五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七
卷五十六
卷六十一
卷六十八
卷八十
后梁纪
卷一
后唐纪
卷一
后晋纪
卷一
后汉纪
卷一
后周纪
卷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