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属性以及基础制度的思考,既要遵循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本讨论了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要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下金融体系的选择,提出优秀证券公司可以适度加杠杆的建议。
本书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质量的宏观、微观等诸多因素,从国际经验出发简要说明高质量上市公司和高素质量资本市场的逻辑关系;多层次资本市场篇主要讨论了资本市场及其分层的内在逻辑,系统地考察和介绍了欧美等主要市场多层次体系,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设计和制度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从一位一线、资深金融从业者、监管者的亲历视角,如实记录了对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中一系列重要时期、重大时点、若干重大问题及其政策形成过程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详细阐述了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全书共分七部分,分别是“总论篇:资本市场基本属性和基础制度”“发行制度篇: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质量篇:以透明度为核心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多层次资本市场篇:完善功能适度竞争错位发展”“投资银行篇:着力建设高水平国际化银行投资体系”“高水平开放篇:加快建设国际化资本市场的主场”“河南辖区实践篇: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建设”。
中国资本市场而立之年,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政策理念与实践,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好纪念,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文化基因的最好弘扬和传承。
知历史、辩兴替,与研究者商榷、给决策者参考、和投资者一起预见未来。
第一章 总论篇:资本市场基本属性和基础制度
第一节 当前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处理好三大属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构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三节 深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下金融体系的选择
第五节 美国次债危机观察和启示
第六节 合理的监管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
第二章 发行制度篇: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
第二节 建立有管理的市场化发行定价制度
第三节 向注册制转型背景下IPO辅导验收制度何去何从
第四节 我国注册制发行体制“新常态”
第五节 抓紧做好注册制改革的过渡期安排
第六节 完善科创板发行人救济机制
第三章 上市公司质量篇:以透明度为核心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第一节 全面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
第二节 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抓手深化国企改革
第三节 谨防上市公司资金大面积脱实向虚
第四节 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第五节 适时引入托宾税 应对短期资本流入
第四章 多层次资本市场篇:完善功能适度竞争错位发展
第一节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逻辑结构和总体思路
第二节 我们需要建设怎样的区域性股权市场
第三节 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第四节 设立“政府支持机构”规范地方政府性融资行为
第五节 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案及其评价
第六节 欧盟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及启示
第五章 投资银行篇:着力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投资银行体系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之路
第二节 打造一流证券公司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三节 利用好香港市场 建设国际一流投资银行
第四节 建设“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推动证券经营分支机构转型创新发展
第五节 着力资本市场能力建设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第六章 高水平开放篇:加快建设国际化资本市场的主场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交易所联网交易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
第二节 深化QFII制度市场化改革 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第三节 H股:建立更紧密的制度安排
第四节 从德纽交易所并购看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深化中欧合作 合力应对“特朗普冲击”
第六节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迫切需要统一规范“证券”概念
第七章 河南辖区实践篇: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恪守诚信公约 提高诚信水平
第二节 建设最自由、最开放,最有创新力、最有竞争力的资本市场
第三节 着力提升实体经济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节 构建“大监管、大执法”格局 协力推动河南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节 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需要健康的媒体监督
第六节 做一个智慧的投资者
第七节 发展是践行“中国梦”的硬道理
后 记 “十四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展望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中国资本市场新变局》研究扎实、数据充分、旁征博引,体现了对资本市场诸多关键问题、辖区情况的持之以恒的日常观察和思考,也体现出对资本市场众多类型参与者(如上市和拟上市发行人、投资机构、境内外证券公司、证券监管部门等)的广泛接触和理解,为准确决策提供了大量多维度的真实素材,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陈共炎,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对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注册制”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快建设国际投行等问题多次提出真知灼见,不回避,不空谈,始终围绕资本市场的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发表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敏感性。
——张佑君,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资本市场新变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思维具有辩证性,同时注意概念、定义的仔细斟酌,体现了专业性。本书中探讨的许多问题是存在多种声音、多种立场、多种方案的,在“两难”面前立论可靠尤其难能可贵。另一个是观点一贯,不来回摇摆。资本市场的改革是渐进式的,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引发讨论。本书坚持方向不动摇,主要观点经得住反复推敲,经得起时间与实践考验。
——岳克胜,国信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信证券股份育限公司原总裁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而立之年。作者以市场建设者和监管者的身份伴随其走过了充满挑战、艰辛和成就的三十年,其所思、所想、所为被记录在了本书中。作者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对形成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有重要贡献。作者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抽象,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深度思考,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建设提出了真知灼见,非常值得一读。
——庄毓敏,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院长
★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回顾和记录了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对资本市场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做出了客观而又中肯的评价,为相关学术和政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富矿”。从监管到行业,从内地到香港,本书作者数度转换角色,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到见解。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读者,本书所载所述非常值得一读。
——郭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