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即将结束,但和平尚未来临,“零点时刻”,无处可逃
★以“天”为单位的刻画,以“纪录片式”的场景呈现
★内含二十余幅珍贵历史图片,部分为秘密拍摄
作者描写了柏林、代明、汉堡、布拉格、布雷斯劳、阿姆斯特丹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在这八天的生死时刻,多角度书写了这个浓缩了无数矛盾的历史转折点。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和作家,福尔克尔·乌尔里希的写作巧妙切换宏观与微观视角,让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地区的历史水乳交融,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正在崩塌的世界。
本书极富阅读价值的一点在于,它依据档案、日记、书信、演讲等资料,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复杂的社会心理,并指出,只有清楚那种物质和道德上的破坏程度,才能理解5月8日发生之事是多么难以想象,而德国后来的反思历程又是多么艰难、漫长。
许多著名的历史见证者,无论是作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鲁斯·克吕格(Ruth Klüger),还是记者与评论家埃里希·凯斯特纳(Erich Kästner)、威廉·夏伊勒(William Shirer),抑或历史学家齐格弗里德·凯勒(Siegfried Kaehler),还有后来的政治家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特奥多尔·豪斯(Theodor Heuss)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记录下了一种普遍的五味杂陈:对元首之死的无动于衷、被抛弃的愤怒、失去家人的悲痛、死里逃生的庆幸、对胜利者复仇和前途未卜之担忧,以及理想主义多次遭滥用、信仰无数次崩塌后的空虚感……但同时,很少有人为纳粹罪行感到羞耻、悔恨,人们对占领区胜利国代表卑躬屈膝地顺从,以麻木又近乎顽强的状态勤奋地清理废墟、进行重建,俨然一种“身体和道德上的残废和畸形”。
前言/001
序幕:1945年4月30日/006
希特勒在地堡的终结——进攻帝国国会大厦——占领慕尼黑——“巴伐利亚自由行动”——解放达豪集中营——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希特勒继任者
1945年5月1日/032
尝试单独与斯大林谈判失败——邓尼茨政府纲领和最初举措——公开希特勒之死的消息——戈培尔一家自杀——从帝国总理府突围——自杀潮:代明事件——“乌布利希小组”在柏林——维利·勃兰特和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在斯德哥尔摩
1945年5月2日/072
对希特勒之死的反响——柏林投降——抢劫扫荡——“乌布利希小组”的工作——寻找希特勒的尸体——苏联对于希特勒之死进行的“猜谜游戏”——在意大利的C集团军局部投降——德国军事形势——邓尼茨政府总部迁往弗伦斯堡——韦恩赫尔·冯·布劳恩等火箭研究专家被捕——维克多·克伦佩雷尔在下贝恩巴赫:与美国人的第一次相遇
1945年5月3日/122
各占领区司令官在弗伦斯堡会谈——汉堡不战而降——吕贝克湾的悲剧:“开普艾柯纳号”沉没——“匿名者”日记:柏林大规模强奸——与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关于在德国西北地区局部投降的谈判
1945年5月4日/157
签署在德国西北部、丹麦和荷兰的局部投降书——更多的德国军队局部投降——占领上萨尔茨堡山——在希特勒的山庄:李·米勒和克劳斯·曼——阿登纳被任命为科隆市长——废墟中的日常——作为战俘的赫尔穆特·施密特——“莱茵草地营”——汉斯·弗兰克被捕——达豪“特殊囚犯”获得解放
1945年5月5日/202
“帝国临时政府”成立——布拉格起义——“疯狂驱逐”开始——艾森豪威尔对“流离失所者”的号召——强制劳工的命运——遣返“流离失所者”——犹太“流离失所者”——解放毛特豪森集中营:西蒙·维森塔尔
1945年5月6日/234
冯·弗里德堡和约德尔在兰斯的谈判——解除海因里希·希姆莱职务——黑尔姆布雷希茨死亡行军——“第三帝国”末期的死亡行军——布雷斯劳要塞投降——德国人被驱逐出布雷斯劳——在汉诺威重建社民党:库尔特·舒马赫——波兰装甲师挺进耶弗尔
1945年5月7日/273
在兰斯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玛琳·迪特里希在卑尔根-贝尔森——不一样的迪特里希姐妹——阿姆斯特丹最后的屠杀——德国占领军在荷兰——弗兰克一家的命运
1945年5月8日/300
在柏林-卡尔斯霍斯特重新无条件投降——邓尼茨政府下台?——最后的德国反抗势力停火——“干净的国防军”传奇诞生——保护阿尔陶塞盐矿里掠夺来的艺术品——约瑟夫·特博文在奥斯陆自杀——德国占领军在挪威的统治结束——庆祝胜利:欧洲“胜利日”
后记/325
1945年5月8日:崩溃还是解放?——邓尼茨政府的垂死挣扎——巴特蒙多夫审讯营——对纳粹岁月的抗拒和排斥——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注释/354
参考文献/417
致谢/431
人名索引/433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