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喧哗森林: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1621590
  • 作      者:
    周敏,魏珏著
  • 出 版 社 :
    天天出版
  • 出版日期:
    2023
收藏
编辑推荐

10封信发现身边的传播学,培养合理媒介使用习惯



展开
作者简介

周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200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获传播学博士学位。长期关注新媒体、媒介素养等话题,曾获得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卓越学术奖、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励耘”奖学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十佳教师"称号等。此书是她送给女儿的第一本书。

魏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素养、国际传播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传播行为

 

 

在进入社会之前,新闻传播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工具,它 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树洞,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视角透视 社会运行规律,发现自己与身边世界的连接点。

 

亲爱的豆子:

日常生活中,传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许多再平常不过的交际现象,都有传播活动在背后发挥作用。尽管我们现在笼统地称它们为“传播”,但豆子一定也发现了,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的传播行为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豆子在家里和妈妈一对一谈心时,会表现得与面对全班同学演讲时有所不同。

不知道你有没有细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因为这两种行为所属的传播类型不同。传播环境不同,我们的行为自然也会存在差异。

丰富多彩的传播活动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五种常见的传播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今天,妈妈向你——介绍它们,下次你们再“见面”的时候,就不会混淆啦!

 

人内传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专业的新闻传播学教材中,人内传播的定义是什么。所谓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互动。¹

看到人内传播的解释,你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难道我们自己还能对自己进行传播活动吗?不必惊讶,尽管这个名词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有些新鲜,但我们的确每天都在进行着人内传播行为,并且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每天早上去学校时,我们一出门就能够敏锐地感知天气的冷热变化,一旦感知这种温度变化,内心就会产生“添点/减点衣服”的声音,并付诸行动。

又比如,路过路边小摊时,我们会嗅到食物的气味,并对其进行评价。有时,遇到符合自己偏好的食物,我们会不由得感叹一句:“好香啊!”这样的认知可能会驱动我们去购买食物。

天气冷热所影响的是触觉,食物气味所触动的是嗅觉,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来自外界的信息都刺激着我们的感官,触发了人体内部的思维活动,使人们对这些信息作出评价和判断,最终甚至可能产生实际决策行动,例如增减衣服或购买食物。这个完整的过程就是人内传播行为。

还有一种特殊的人内传播形式,叫作内省式思考。妈妈也经常在豆子犯下小错误时,叮嘱你:“快去反省反省!”

妈妈所说的反省,其实就是内省式思考的一种。我也经常进行内省式思考。上一次,妈妈因为粗心,忘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并且这种情况也发生过不止一次。因此,我开始反省自己。

首先,我会从行为本身出发,剖析“遗漏工作”本身反映出来的问题,包括我自身存在的粗心马虎等毛病。同时,我也在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之中努力“搜索”,回想在面对相同的情况时,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我借鉴的?此时,我灵光一闪,想起隔壁办公室的王阿姨曾使用的一个妙招——将所有待完成的任务都贴在电脑边框上,因此,她从未因疏忽大意而出错。

在完成这些思考之后,我不仅对自己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也调整了我面对待完成任务时的做法,这个反省活动产生了积极作用。

可见,活跃在人体内部的人内活动其实也具有能动性和创新性,它也是下面所要介绍的几种传播类型发生的基础。因此,可别因为人内传播过于“隐蔽”,就忽略它的重要性哟!


展开
目录

1. 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传播行为

2. 你是一个信息传播者吗?

3. 从报刊到手机的转变

4. 被海量信息包围的日常

5. 识破假新闻?

6. 广告很烦,但也必不可少

7. 网络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吗?

8. 获取信息的更好方式

9. 发布信息之前,应该好好想想

10. 会倾听,也会表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