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关上疾病之门
0.00     定价 ¥ 67.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14878462
  • 作      者:
    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少年
  • 出版日期:
    2023
收藏
编辑推荐

 1. 本册全方面展现了医药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17个主题内容丰富细致,涵盖了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并从这些知识中选取贴近小读者生活的角度出发,用问题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氛围,是非常优秀的少儿科普读物。

2. 全书非常生动地展现出了我国在医药卫生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地显示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医药卫生方面的科技发展的亮点与实力,展示出了中国科技的力量。

3. 展现了多位我国优秀科学家的故事和这些科学家各方面的优秀品质,显示出了榜样的力量,向青少年弘扬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传承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4. 本书由高福院士主笔,多位专业一线的科学家及研究人员撰写,全书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有保障。

5. 全书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语言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由能引起小读者兴趣的问题入手,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出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不枯燥,可以让孩子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知识及精神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他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者,是研发全球临床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和第一个获批使用的新冠肺炎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先锋者。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抗病毒手段等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近视会失明吗?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小眼镜”越来越多。

不知道正在看书的你,会不会有看远处东西眯眼、经常皱眉、写作业眼睛贴得近、黑板上的字看不清的情况?如果有,那么,很可能是近视了。

是呀,你们要做作业、要看书,大人们总是看电脑、看手机,所以,在现代社会,近视眼确实越来越多了!

那么,古代有人近视吗?

有,只是不多。你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司马光就是个近视眼。

你是不是还好奇,动物会不会近视呢?

答案是肯定的。

小鸡、豚鼠等小动物都会近视。

有实验表明,如果让猴子长时间地近距离看电视,猴子也会近视。

你可能会说,近视没什么可怕,戴上眼镜不就看清楚了?

想想吧,打篮球、踢足球时,戴个小眼镜是不是不那么方便?万一眼镜被撞到还有受伤的风险!

如果,你想当航天员、飞行员、军人等,那就更不能近视了。

而且,如果近视越来越严重,超过600度就是高度近视了。

如果高度近视,将来我们患视网膜脱离的可能增加13倍,患白内障的可能增加5倍,患青光眼的可能增加3倍,而这些眼病都可以让我们失明。

“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可怕的事情了。”面对失明患者,王宁利教授感同深受。

所以,当他得知10个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高度近视时,不禁深深担忧。

如果不在近视的早期进行干预,未来5~10年,我国成年人高度近视的发生率将大大增加。

你玩过“多米诺骨牌”吧?

试想一下,一旦高度近视人数增加,患眼病的人数也将大大增加,因这些疾病导致失明的人数自然也就大大增加。

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眼轴过度增长,眼球就像被逐渐吹大的气球,使得眼球壁及眼内的结构如视网膜、脉络膜逐渐变薄。

气球因为变薄可能出现“破洞”,眼睛也一样,如果眼底“破洞”就会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导致失明的疾病。

因此,高度近视者要避免过于剧烈的冲击性运动,如对抗性比赛、高台跳水、过山车等。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找到根治近视的方法。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和控制近视吗?

10余年前,国内外还很少有人研究这个问题,王宁利教授深知近视的严重性,就开始寻找近视防控的方法。

“少年儿童近视现状反映了未来的国民身体素质,已关乎国家安全。近视防控需全民行动。”

2011年起,王宁利教授带领团队深入河南安阳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多年随访的近视队列研究,即“安阳儿童眼病研究”,历经近10年,首先得到了这样的发现:

缺乏户外活动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导致近视最重要的因素;阅读距离近、写字时歪头、手指尖距笔尖近、睡眠时间少等是导致近视的危险因素。

王宁利教授还发现,小学一年级同学的远视储备越小,就越容易得近视,他提出要保护好远视储备,近视眼防控要从娃娃抓起。


小贴士:刚出生时,我们的眼球一般都是比较小的,眼轴长度也短,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远视眼,而远视的度数就是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加,眼轴变长,远视向正视过渡。如果眼轴长得过长,就会近视。 


不仅如此,较多户外活动时间可以延缓眼轴增长的速度,对于还没近视的儿童,效果更加明显。

你知道吗?学校老师要求你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的“一增一减”的方法,就是王宁利教授提出来的。

或许,你已经知道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但是作业还得做,书还得看,那怎么办?

为了“解放”需要长时间看近的双眼,王宁利教授团队还研发了远像光屏,将生活中需要近距离看的书本和电子屏,通过远像光屏模拟到3~5 米外距离,你就能远远地看书了。 


除环境问题外,基因也是近视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小贴士:与父母都不近视的儿童相比较,父母单方近视的儿童,近视的几率高2.1倍;父母双方都近视的儿童,近视的几率增长到了4.9倍。


科学家也一直在寻找与近视相关的基因,目前已发现超过500个与近视相关的基因,但是只能解释约10%的近视发病问题。

“既然促进近视发生的基因不好找,那我们就去找避免近视发生的基因!”王宁利教授决定反向思考。

研究团队发现约10%~20%的人即使过度用眼,到成年也不会近视。那么,他们身上是否存在某些保护性基因呢?

最终,王宁利教授团队发现了两组调控眼轴增长和近视的基因,是近视潜在的保护性基因。

顺着这个方向,未来,科学家或许能发现越来越多的近视防控基因。

那么,已经近视了,怎么办呢?

及时佩戴眼镜。

但是,有不少近视的孩子没有佩戴合适的眼镜。

“精准验光是关键!”王宁利教授又给出了答案。

可是,你知道吗?尽管人眼非常精密,但其实我们看到的物象并没有实际那么完美,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王宁利教授在全球首先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研发了全自动验光技术和个性化矫正镜,解决了人眼的细微误差,使我国进入精准化校正的时代。

不仅如此,王宁利教授还将目前25度一阶的验光制镜模式推向了5度一阶。

现在,你配眼镜,可以5度5度地增加,度数更加精准,也不会发生过渡矫正视力导致度数快速增长的问题了。

当然,这一切都不如,行动起来,保护好视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也许将来,通过你的研究发明,眼睛的保护性基因会打败破坏性基因,“近视”这个词就会让人们感觉陌生啦。


展开
目录

营养食物是吃得越多越好吗?

为什么吸了烟就很难戒掉?

是因为不开心就会得抑郁症,还是因为得了抑郁症就会不开心?

疫苗真的可以预防疾病吗?

“试管婴儿”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吗?

你知道当妈妈曾经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吗?

近视会失明吗?

你能发现身边的“隐形杀手”吗?

我怎么会过敏呢?

心脏会跳舞吗?大脑会转圈儿吗?

人为什么会“尿糖”呢?

救活数百万人的神奇小草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流感病毒是躲也躲不过的敌人?

你知道病从口入,但你知道病也从鼻入吗?

测一测你的血就知道你未来会得什么病吗?

曾比黄金还贵的青霉素,怎么变成了“白菜价”?

“改邪归正”与“以毒攻毒”是怎么征服病魔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