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有钱,能买到快乐吗
0.00     定价 ¥ 59.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21763959
  • 作      者:
    (美)乔纳森·克莱门茨(Jonathan Clements)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
  • 出版日期:
    2024
收藏
编辑推荐

1.重塑金钱脑,从心理学的角度透视财富的意义。12个要点助力财富效用最大化,买经历、买特殊时光,去享受金钱带来的更为持久的价值。

2.理财通识,没有复杂公式,造富只需简单五步。理财不是一夜暴富,掌握“4%法则”,构建全球分散化投资组合,充分分散风险,获得更为稳健的回报。

3.“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这本书正是教你如何花钱以及如何算计赚钱。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当下,如何权衡今天的支出与退休后的支出是年轻人的必修课。嘴上说退休,不如真正为退休做财务准备!

4.打破金钱迷思,重塑当代人习以为常的理财观,打造终身受用的理财哲学。《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资深作家乔纳森·克莱门茨,从实践与心理学出发,以简单明快的写作风格,总结投资多年凝练的真知灼见,为你提供关于花钱、储蓄和投资的启示。

5.基金投资教父约翰·博格强力赞誉,重量级财经作家威廉·伯恩斯坦作序推荐,银行螺丝钉、吉姆·达勒、梅尔·林道尔、查尔斯·埃利斯等众多大咖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乔纳森·克莱门茨(Jonathan Clements),知名金融作家,美国独立财富管理公司创意规划(Creative Planning)的投资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曾任花旗集团美国财富管理部理财教育总监。

担任《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逾20年,已出版《高薪水比不上会理财》《财务幸福简明指南》等8本个人理财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独立投资人,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国农业大学期货MBA硕士导师。

从事商品、股票和相关衍生品交易工作20年,长期关注全球宏观经济、另类投资工具、私人银行和家族信托办公室等领域。 


展开
内容介绍

给所有开始赚钱、想要理财的人,一本教你愉快花钱、轻松赚钱的理财书。


· 金钱可以买到什么?

· 只要拥有更多,就能得到快乐?

· 花钱的快感转瞬即逝,如何留住幸福?

· 人生得意须尽欢,老后破产怎么办?

· 天天想辞职,如何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 大部分人并不能从股市中赚钱,你又如何获得稳健收益?

· 如何打造分散化投资组合?


仔细想一想,我们也许并不知道是什么能让自己感到幸福。买新款手机、买漂亮包包、买顶配汽车、买大房子,这些东西一旦得到,消费的快感、兴奋的情绪很快就会消散,而为了购买这些东西,我们不得不把宝贵的生命消耗在可以赚钱但并不热爱的工作中。

世上没有一夜暴富的方法,但有造富秘诀。《华尔街日报》资深财经作家克莱门茨,以逾20年实践经验结合心理学视角,为你揭示造富五大要点,重塑金钱脑。从开始赚钱到退休,财务管理应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与他人攀比会不幸,长距离通勤会不幸,过多透支明天会不幸;但购买人生体验,尽早为退休做准备,使用“4%法则”理财,打造分散化投资组合会保障我们一生幸福。

会挣钱不如会花钱,我们要活用“金钱”这一工具,做出更聪明的决策,从每一分钱中挤出真正的快乐!


展开
精彩书评

威廉J. 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


一般写书的作者会请朋友或同事帮忙写书的序,但这本书的情况完全不同。乔纳森没有向我发出邀请。相反,他只是让我审阅一下《有钱,能买到快乐吗》的早期书稿。这本书如此准确地抓住了健康的个人财务管理的本质,以至于我主动要求,能有机会来为这本书作序。

我的母亲曾对我说:“金钱虽然买不到幸福,但至少可以让你没那么痛苦。”尽管她很有智慧,但我知道她说的也不完全正确——钱确实能买到幸福,但前提是你要非常勤奋地储蓄,然后非常谨慎地花钱。乔纳森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更能理解并懂得传达生命历程中的关键之处。此外,也没有其他人更有资历能做到这一点,在过去近30年里,乔纳森在《福布斯》和《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发表了超过1 000篇文章,这些关于个人财务管理的文章,充满了他富有智慧的见解,其间他还出版了5本受到高度好评的书。

大多数个人理财作家都喜欢介绍储蓄、投资、保险、信用等方面的内容。在乔纳森的职业生涯中,他会更加深入地去探究:钱是如何让我们快乐或不快乐的?钱对我们来说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应该在什么时候、在何处花钱?为什么一般人的储蓄和投资结果会如此糟糕?

从表面上看,这一切似乎很明显:我们需要钱来买那些让我们快乐的东西。不,不,现在不再是这样了。首先,钱会为我们赢得时间和自主权;其次,钱可以购买到各种体验;最后,在通常情况下,金钱买到的东西又常常会让我们痛苦。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真的不知道什么会让我们快乐。我们幻想着退休以后住到热带天堂,但那些真这么做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待在炎热、无聊的地方,会开始想念家人和朋友。我们渴望拥有一辆豪华轿车和一座几百平方米的大房子,一旦美梦成真又会发现这太麻烦了,因为维护它们需要太多的时间和金钱。最糟糕的是,为了购买这些东西,我们不得不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可以赚钱但是“毫无意义的”工作上,以致我们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不想透露本书的内容,所以仅根据自己的经验,过滤掉乔纳森的一些次要观点,对本书做如下几点小结。


1.我们的所作所为就像一只惶恐不安的小鸡。物质主义文化让我们沉迷于那些经济学家所定义的“象征地位的商品”,比如豪华轿车、奢侈品包包、高端住所,这些都可以彰显我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你不需要成为《广告狂人》中那种有狂热追求的人,就能意识到在纽约的麦迪逊大道上,真正生产的是永不满足的欲望。对那些认为身份地位就是穿的衣服、开的车、居住的房子的人来说,甚至会蔑视稍逊一点的消遣方式。

2.如前所述,对所梦想得到的东西,你要非常小心。当你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特别是一些耐用消费品,使用的时间越长,它就越会不断提醒你,这是多么不明智的一次购买决定。最有可能让你快乐的事情是,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追求一生热爱之物,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我曾经梦想着夏天住在哥本哈根,冬天住在圣地亚哥。但是当我的第一个孙女出生以后,实际情况是,如果孙女住在克利夫兰,我最有可能的是会搬到那里住。

3.我们无法在 60 岁之前退休。考虑到寿命和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残疾人在成年人中占比的增长,不难想象,在未来,社会中要依赖他人的非工作人口数量会超过工作人口数量。股票和债券仅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媒介,随着生产退休人员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工人数量的下降,如果没有足够储蓄就退休了,其生活将变得更加严峻。

4.每个人都知道股票是有风险的,做学术研究的人总喜欢用各种维度来衡量风险,并说明风险有多么糟糕。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风险还有一个维度,那就是相对于其他因素,风险首先是关于年龄的函数。人们都希望能有一个强劲的储蓄流,股票对年轻人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进一步来说,一个 20 多岁的人应该跪求有一个漫长而残酷的熊市。简而言之,他应该热情拥抱风险,因为他可以在年轻的时候,以很低的价格买到股票。对退休人员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如果他遇到一个漫长而残酷的熊市,而每年的支出会达到投资组合的 4%,再加上一些慢性病问题,他若能和孩子住在一起当然最好,但遇到不好的情况,他将不得不住进收容所。也就是说,对于退休人员,股票的风险将会是毁灭性的。

5.美国提供了很好的退休金计划,你可以将领取政府退休金的时间推迟到 70 岁。在那之前,你需要花费储蓄来过日子,这样,你实际上是在以增加未来月度退休金的方式,从政府那里“购买”年金。这一策略的回报约是每年 7.5%,而且是剔除了通胀后的回报,这远远高于你从任何保险公司年金中所能获得的收益,并且还有免费的配偶生存福利。结论是,延期领取政府退休金,安排好储蓄花费的进度直到 70 岁,不用考虑购买其他的商业年金险。

6.做学术研究的人会吹捧所谓消费平滑的理论,即在年轻时大量借贷,然后在年老时偿还这些债务,以便在你的一生中,可以保持较为平均的生活水准。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愚蠢的想法,因为它忽略了习惯化。你在年轻的时候,就习惯开宝马车,坐商务舱,当你进入中年时,你可能就需要宾利汽车和一架私人飞机了。我的医学朋友、金融作家吉姆·达勒(Jim Dahle),建议开始正式执业的医生,继续保持几年“像实习医生一样”的生活。这几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很好的建议:当年轻时,安于住汽车旅馆,当年纪大且富有的时候,每次入住喜来登酒店,你都会感谢年轻时养成的节省习惯。

7.游戏的名称不是致富,而是不受穷。致富的最快方法当然是中彩票,但如果你的投资策略是围绕中彩票而展开,你几乎肯定会血本无归。如果你试图押注下一个苹果或星巴克的股票,你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彩票投资成功的概率也差不多如此。相比之下,全球分散化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则省心多了。乔纳森会向你展示,如今购买和持有这些组合是多么容易,虽然永远不会让你暴富,但它确实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你拥有一个舒适退休生活的机会。

8.忘了自选股吧!无论你买入或卖出,交易对手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或高盛(这甚至都不是最令人担忧的情况,你可能是与这家公司的高管进行交易,他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了解这家公司)。再一次,以我的那位医学朋友为例,很多人认为医生开药,是因为他们对制药公司有一些独特的了解或知识,相信我,他们并没有。“购买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是一个很糟糕的策略,它也适用于非医生人群。

9.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金融资产,是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我们的消费习惯。如果他们看到的是你最大限度地使用抵押贷款额度,使用信用卡贷款购买你不需要的东西……那么你可能正在毒害他们的财务未来。


现在,你应该迫不及待想要翻开此书了,仔细品读乔纳森几十年在个人理财前沿的研究成果。阅读、享受、获利,最重要的是,开始走上更富裕的生活道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环顾一下你的客厅,看看家具、灯饰、电视机和挂在墙上的照片;走进厨房,满眼都是盘子、碗,以及各种其他餐具和厨房用具。再去卧室瞧瞧,衣橱里挂满了衣服。你所看到的这些,都是你曾喜欢的或认为是必需的才买回来的,你曾相信这些东西会让你的生活更幸福。后来确实如此吗?还是说,有些东西,你已经很久都没有关注了,或许,有些时候,你甚至后悔当时买了它?

别担心,我不是谴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不是对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进行哲学批判。所有人都需要椅子、餐具和衣服。不同的是,我想强调另一种观点——我们并不擅长去弄清楚,到底什么能让我们幸福。

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会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来进行选择。这意味着,虽然偶尔可能会搞砸,但通常我们都不会做出破坏自己幸福的选择。这是一个可信度值得怀疑的假设。很多人吸烟、过度饮食,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玩手机、看电视,尽管他们都不希望自己如此。大多数人都喜欢即时消费,却很少未雨绸缪。人们会选择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的职业,还会购买那些需要很长通勤时间的房子。当与人打交道时,人们的本能反应可能是有帮助的。但是当人们决定如何使用时间和金钱时,当设定所要追求的目标时,不要太相信本能直接带来的答案。

通过自身阅历和反复的思考,我们还是有希望弄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么。一些关于金钱和幸福的学术研究也能提供一些帮助。十几年前,我开始阅读这些研究报告,立刻就被吸引了。这些研究者并不像那些受到哲学、政治观点感召的著名心理学导师,会喋喋不休地讲述一些感性的、毫无意义的传闻逸事。相反,这些学术研究都是基于严格的变量控制方法,对大量实证数据进行的严谨分析。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如何管理财富,甚至对于如何过好这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启示。感谢这些研究,让我通过一些改变和努力,可以有更多时间来陪伴家人和朋友。我会很乐意花些钱,去看望孩子,或带他们一起度假,或一同享用特别的晚餐。我卖掉了在郊区的房子,这样就不用再把时间浪费在通勤的路上。我辞去了让我感觉越来越讨厌的高薪工作,因为我知道,只有从事我认为重要并且热爱的工作,我才会感到更加幸福。这些研究会改变你的生活吗?以下是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 金钱可以换来幸福,但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

· 我们更看重所拥有的财富,而对于人生的经历却不够重视。

· 在别人身上花钱给你带来的快乐,比花在你自己身上更多。

· 相对于更多的选择,更少的选择反而会让我们更快乐。

· 为我们的目标努力工作时,可以带来极大的幸福感,一旦实现目标后,幸福感会降低。

· 抚养孩子并不像许多父母所声称的能带来生活的幸福感。

· 一生的幸福曲线呈 U 形,幸福感在 20 多岁时开始下降,在 40 多岁时触底,然后开始反弹。


当然,以下这些观点也比较有意思。


· 那些已婚人士,或身边有家人和朋友的人,常常会更幸福。

· 自由职业者和经常锻炼的人会更快乐,即使我们每周只锻炼一次,或者每天只锻炼 10 分钟。

· 帮助别人会让我们快乐。

· 每天长时间的通勤、不佳的健康状况、失业和经济问题,都会使人不快乐。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一家位于华盛顿的研究机构,在 2006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每周日去教堂做礼拜的人比待在家里的人更幸福。研究还发现,有宠物和没有宠物的人,以及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人,拥有同样的幸福感。正如你猜到的,有大量关于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幸福人生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了许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活幸福的因素。

然而,相关关系不应与因果关系相混淆。比如,婚姻关系或一些长期的关系会让人们感到更幸福,这似乎是合理的结论。但有没有可能是,拥有更高幸福感的人会更愿意结婚呢?此外,我们还习惯用平均来推断总体,比如我们认为对所有人而言,已婚是场悲剧而单身是幸福的。挑战之处在于,我们需要对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各种因素,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排序,找出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这样,我们才知道应该重点关注什么,首先从哪里开始。当思考金钱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时,我认为有四个重要的观点是值得牢记的。

第一,幸福并不是只有单一定义的简单概念。或许几个笑话和几杯饮料可以让我们高兴一天,但我们在这里,更关注的不是短暂的快乐,而是什么造就了幸福的人生。此外,我们评价自己幸福与否,还要取决于问题是如何被提出的,以及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的几分钟乃至几个小时里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研究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当我们坐下来思考生活的时候,日常的幸福程度,不应该与满足感相混淆,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二,不论人生中遇到好的,还是不好的境遇,我们总能迅速地调整、适应。当被告知加薪时,我们会感到很快乐。但一个月后,美好的感觉可能就会消散,加薪只是多了一些工资收入而已。我们无法预料这种适应会有多快,这也是我们无法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能让我们幸福的一个关键原因。

第三,幸福通常取决于我们和他人的比较。如果银行里有50 万英镑存款,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很幸福。但如果在我们居住的小镇上,几乎所有的邻居都有 500 万英镑存款,我们就没有那么幸福了。

第四,每个人对于幸福是什么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改变生活的环境,改变度过每一天的方式,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但有些人,无论生活如何对待他们,他们总是会比别人更能感到幸福。

这四个观点会决定一个人幸福程度的 50%。环境、年龄、收入、婚姻状态可能会决定剩下的10%,那还有40%呢?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生活方式,来改变幸福程度,包括转换追求目标、正确花钱、成为志愿者、缩短通勤时间、花更多时间和家人与朋友在一起。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用钱买到更多快乐

有钱与快乐

花钱却不快乐 

养育孩子是喜是忧 

会赚钱不如会花钱

第二章 你的一生很长 

钱能买到自由

跟随心流 

为人生投资 

持有股票 

押注市场的投机性

为长寿投资 

第三章 重塑金钱脑 

22个思维错误

快乐储蓄 

保持谦卑 

关注价值而非价格 

脚踏实地 

第四章 深谋远虑 

取舍与平衡 

成就自我价值 

适时贷款

晚年愉快 

第五章 不输,就是赢 

切勿因小失大 

警惕满盘皆输局面 

充分分散风险 

到全球市场中去

精挑细选买基金

在熊市中保持清醒


结语 

注释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