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九省通衢
0.00     定价 ¥ 60.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51907637
  • 作      者:
    景灏编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精心收集、归类了名家笔下的老武汉,辅以旧时的老照片,在阅读散文中充分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本书从文化名城的历史、地理、饮食、风俗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彩解读。不仅让读者品味老城故事,欣赏名家美文,更是给读者展示了历史名城文化丰富的一面,是一本了解中华文化名城历史渊源和人文风情的经典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关于老武汉的城市记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最正宗的湖北风味、老武汉人的消遣时光等,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武汉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武汉及老武汉人的生活。书中文章都是出自大家之手,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精练、用词准确传神,引导读者驻足观察生活中细微的美好。老城是丹青的记忆,新墙是史卷的蓝图。一座老城的文化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内中有一种沧桑,有一种悲凉;有一种劲拔,有一种向上。本书不仅使读者领略到老城风采、又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中华文化的璀璨与恢弘。
展开
精彩书摘
建国方略(节选)
孙中山
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三市居民数过百万,如其稍有改进,则二三倍之,决非难事。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在整治长江堤岸,吾人须填筑汉口前面,由汉水合流点龙王庙渡头起,迄于长江向东曲折之左岸一点。此所填之地,平均约阔五百码至六百码。如是,所以收窄此部分之河,全河身一律有五六链(每链为一海里十分之一)之阔,又令汉口租界得一长条之高价土地于其临江之处也。此部之价,可以偿还建市所费之一部分。汉水将入江处之急激曲折,应行改直,于是以缓徐曲线绕龙王庙角,且使江汉流水,于其会合处向同一方面流下。汉阳河岸应密接现在之河边,沿岸建筑,毋突过于铁厂渡头之外。武昌上游广阔之空处,当圈为有闸船坞,以供内河外洋船舶之用。武昌下游应建一大堤,与左岸平行,则将来此市可远扩至于现在市之下面。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络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至将来此市扩大,则更有数点可以建桥,或穿隧道。凡此三联市外围之地,均当依上述大海港之办法收归国有,然后私人独占土地与土地之投机赌博,可以预防。如是则不劳而获之利,即自然之土地增价,利可尽归之公家,而以偿还此国际发展计划所求之外债本息也。
选自《建国方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2014年6月版
京汉路中的残痕
石评梅
沉寂了有一个钟头,离别的滋味也由浓淡下去,有几位同学搬出食物的匣子找点心吃。我在女高这几年,考察我们女高的特别生活就是旅行中的吃喝生活。每当春秋远足,或长途旅行,天字第一号的必需品,就是零碎食物,这点嗜好遂破了这无聊的空气。
到了保定我们都下车玩去,有许多同学去买熏鸡。孝颜同子赫的母亲知道她们路过这里,特来看她们。我看见她们那种母子之爱,我就猛想到家乡的母亲来了。我这飘泊的孤儿,谁能安慰我那羁旅的痛苦哩!车慢慢开了,她们在三十分钟内包括了聚喜离悲的滋味,人生的究竟,也不过是这么个大舞台啊!
车在夹植杨柳的轨道中,风驰电掣地飞度,只能看见远远的青山,茂郁的森林和天空中的散云,是很清闲的不动。想象我这次旅行,家里的父亲曾让我去第三条路线——青岛,不愿意令我去征这万里的长途。此外尚有些黄河桥断——临城匪劫的印象在脑海中波动,但终究为理智降下去。离开了软红十丈的北京,去做天涯的飞鸿!
暮色的云渐渐地由远的青山碧林间包围了大地,一阵惠风香草,把我一天的不快早完全地消灭下去。
P1-3
展开
目录
建国方略(节选) 孙中山
京汉路中的残痕 石评梅
女师范楼上的晚眺 石评梅
湖北的教育 石评梅
武昌的名胜 石评梅
江新船上的生活 石评梅
武汉小住 高语罕
火般热跃的武汉 徐蔚南
到武汉后 老 舍
记“文协”成立大会 老 舍
我为什么离开武汉 老 舍
船上——自汉口到宜昌 老 舍
八方风雨 老 舍
一 前奏
二 开始流亡
三 在武昌
四 略谈三镇
五 写鼓词
六 组织“文协”
七 抗战文艺
八 入川
九 由川到滇
十 写与游
十一 在北碚
十二 望北平
保卫大武汉的先决条件 邹韬奋
关于保卫大武汉 邹韬奋
由武汉出发 邹韬奋
广州武汉失陷以后怎样 邹韬奋
如何对待传统剧目 梅兰芳
谈汉剧《二度梅》 梅兰芳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回忆——武昌起义 吴玉章
少年应该抱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胡 适
新生活运动的过去与未来 阎宝航
湖北在文化史上之地位及其将来之责任 梁启超
战时教育救国梦 蔡元培
中华大学创办之艰难 陈 时
新教育的精神 陈独秀
武汉大学工学院应注重什么 石 瑛
武汉大学应继起文化中心的责任 刘树杞
离任武汉大学的讲话 刘树杞
我们对武汉大学所抱持的希望 王星拱
让武昌变成文昌 王星拱
武汉大学新校舍的建筑问题 王星拱
如何看待别人夸奖武汉大学 王星拱
武汉大学所应当注重的精神 王星拱
武汉大学要担负起救亡和进步的工作 王星拱
抗战时期我们应采取的态度和趋赴的方向 王星拱
大学应负有养成实用专门人才的使命 周鲠生
大学之目的 周鲠生
要将武汉大学办成怎样的大学 周鲠生
克服困难,办好武大 周鲠生
武汉大学应肩负起建立华中学术文化中心的使命 周鲠生
让武汉大学多产生几个第一流的学者 周鲠生
为办好新武汉大学而共同奋斗 李 达
读书与环境 陈 源
附:楚天诗话
舟泊汉江 (明)张居正
鹦鹉赋二首 (明)汤显祖
登晴川阁望武昌 (明)袁宏道
晴川楼 (清)刘子壮
夏 口 (清)屈大均
重修晴川阁二首 (清)熊伯龙
登晴川阁 (清)孔尚任
汉江舟夜 (清)查慎行
汉 口 (清)查慎行
黄鹤楼看雪 (清)袁枚
祢衡墓 (清)袁 枚
夜泊汉口 (清)赵翼
黄鹤楼遭兵赞感题 (清)张竹坡
汉口竹枝词二首 (清)姚 鼐
武昌怀古 (清)陈 诗
江边问鹤楼 (清)陈 沆
江行杂诗(其一) (清)魏 源
汉阳馆夜送人 (清)叶名沣
奥略楼楹联 (清)张之洞
为俄皇子游晴楼题 (清)张之洞
己亥杂诗 (清)黄遵宪
鄂中四咏(其一) (清)刘 鹗
登伯牙台 (清)刘 鹗
武昌城门 (清)胡凤丹
仙枣亭晚眺 (清)李树瀛
登斗姥阁 (清)李树瀛
晴川补树 (清)毛会建
游晴川阁 (清)毛会建
登黄鹤矶 (清)康有为
览武汉形势 (清)谭嗣同
登洪山宝通寺塔 (清)谭嗣同
眺黄鹤楼故址 (清)吴研人
登黄鹤楼故址 黄 侃
武昌狱中书感 宁调元
古风·龟蛇吟 林育南
浪淘沙·黄鹤楼 于右任
江舟有感 于右任
春雨中黄鹤楼写望 于右任
刘雪耘见顾,嘱题《黄鹤楼图》,报以一截 柳亚子
歌长江大桥 田 汉
黄鹤楼 老 舍
和老舍《黄鹤楼》 郁达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