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夏目漱石的3篇著名短篇作品:《伦敦塔》《文鸟》《梦十夜》。《伦敦塔》是作者结合留英经历所写的小说;《文鸟》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作者养鸟的一段经历,实则隐含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梦十夜》记述了十个光怪陆离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爱情、艺术等问题的感悟。
在两年的留学生活中,我只参观过一次伦敦塔1。之后, 也曾想再去看一看,但终究还是放弃了。曾经有人约我同行,我回绝了。我觉得初次印象被第二次参观破坏十分可惜, 被第三次参观抹去则最为遗憾。"塔"的参观,以一次为佳。
我前去伦敦塔是在抵达伦敦后不久的事情。那时,我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更不用说地理位置等,感觉自己简直就像是一只御殿场1 的兔子被扔到了日本桥2 的中心地带。外出时,担心会被如潮的人群卷走,回到家里,害怕会有火车冲进自己的房间,朝夕处于不安之中。有时,我甚至会将马克斯·诺道3 的退化论视为一大真理:" 在这样的喧嚣、人群中生活两年,我的神经纤维大概会变得像锅里的鹿角菜那般黏糊糊的吧。"
而且,我既没有其他日本人那样可以带着介绍信前去叨扰的地方,也没有居于此地的旧识,只好忐忑不安地以一张地图为向导,每天出门游览或者办事。当然,我既不坐火车,也不坐马车。我觉得搭乘这些不熟悉的交通工具, 不知道会被带到哪儿去。在这个大伦敦之中,火车、马车、电车、缆车等线路轨道如同蛛网一般四通八达,都未能给我带来任何方便。不得已,每当我来到十字路口时,便打开地图,在来往行人的推搡中,确定自己下一步的方向。看地图弄不明白时,便跟人请教。问人也弄不明白时,便跟巡警求助。巡警那边也行不通时,便再跟人请教。在遇到能问明白的行人之前,我一再地拦住人问询、请教。这样, 好不容易才终于到达我的目的地。
我前去参观" 塔",正是处于外出必须依靠这种方法的时期。如果说是" 来不知来处,去不知去向",可能有些许禅语的味道,但我至今仍然不清楚当时自己是经过哪条路到达" 塔"那边,又是穿过几条街道回到了自己家里的。不论我怎么想,都记不起来。唯有参观过" 塔"一事是确切的。" 塔"本身的景致,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可是,不论是问我之前如何,还是问我之后如何,我都回答不了。忘前失后, 只有中间部分格外清晰。那感觉像是看见撕裂黑暗的闪电落在眼前又转瞬即逝一般。伦敦塔仿佛是我前世梦中的焦点。
……
目 次
倫敦塔
伦敦塔
文鳥
文鸟
夢十夜
梦十夜
编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