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藏在古画里的大清史
0.00     定价 ¥ 6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6836262
  • 作      者:
    李春香著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8大主题,新奇视角挖掘历史的细节,讲述一个复杂的清朝历史,趣味故事与硬派知识相结合,有料、有趣、有温度。 内容通俗易懂,语言幽默风趣,精选了众多故事,其中既包含皇帝妃子的秘闻,也兼采名臣将相乃至平民百姓的奇闻逸事,看懂《甄嬛传》《如懿传》细节,丰富历史知识。 本书配有320余幅精美插图,四色印刷,看《月曼清游图》,感受宫廷生活的“春夏秋冬”,给大家以极致的美学享受,再现真实的明朝图景。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春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毕业,现为北京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代表作品《一看就懂的大清史》。
展开
精彩书摘
努尔哈赤“七大恨”
大清王朝从建州女真的一个小小部落起家,最终占领了整个中国,而且绵延了二百余年。这一个本依附于明朝的满人部落,其首领努尔哈赤是以怎样的理由起兵,最后彻底占领了明朝的地盘的?他向天所告的“七大恨”,就是他开始反抗明朝统治的理由。他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古人讲求名正言顺,做什么事情都要顺应民心,努力取得多数人的支持,才更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大凡要打天下的人,都会先发表一篇檄文,宣告要讨伐的人有多么可恶,有多么倒行逆施,而自己的起兵是怎样顺天应命。这样,就会取得天下人的肯定与拥护,做起反政府的事情来才能顺风顺水,自己也更有底气了。
清朝虽然是满人政权,他们的开国者做起这个来可一点不比汉人逊色。努尔哈赤所属的建州女真本来归附于明朝,努尔哈赤也曾在明朝边将幕中效力,而他从依附转而对抗,就是以发布“七大恨”为标志的,这“七大恨”是他起兵抗明的理由。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虽是为了宣传号召之用,却也并不是完全凭空捏造的。这就和他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了。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小部落首领,一直归附于明朝称臣纳贡,做过明委派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塔克世勇猛善战,凭借一身好武艺而在比武招亲的比赛中夺魁,娶到了女真酋长王呆的女儿额穆齐。“努尔哈赤”在满语中的意思是野猪皮,这表明了他的父母希望他坚韧、吃苦耐劳的愿望。 不幸的是,在他10岁那年生母额穆齐病逝,塔克世又娶了哈达贝勒王台所养族女纳喇氏。纳喇氏尖酸刻薄,对待努尔哈赤兄弟很不好,他们经常被迫在群山中奔波,家庭毫无温暖。努尔哈赤过了几年这样的生活,最后还是无法忍受,带着弟弟舒尔哈齐投奔到外祖父王杲的家里。王杲对他们很好,他本人文武兼通,亲自教两个外孙汉文读写和骑马射猎。努尔哈赤本以为可以过一段安定的生活,然而不久之后王杲反抗明廷的边将李成梁,被他所率领的部队打败,王杲被俘虏,押到京城被杀后暴尸街头。努尔哈赤此时也在王杲的部队里,他目睹了满人部落的血流成河。他聪明机警,懂得随机应变,在心里默默记住了这一幕,同时为了保住性命当机立断,拉着弟弟跪在了李成梁的马下,表示归降求饶。李成梁见他会说汉语,而且看上去伶俐机敏,又听说他是觉昌安的孙子,就饶他不死,把他留在了身边。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身边继续学习,进一步增加了对汉文化的了解,在成长过程中武艺也不断提高,经常随军出征,立下了一些功劳。李成梁很赏识他,甚至把他收为义子,经常带着他去各种地方,努尔哈赤的眼界也有了进一步的开阔。这时又一次危险发生,明朝皇帝听方士说东北方有真龙出现而大加搜捕,努尔哈赤的脚心有七颗红痣,这正是天子之象,他因此而被追杀。还好他在逃命途中藏进了一片芦苇荡,躲过追捕,最后他只能回到女真部落中。
这个时候的部落首领是王杲的儿子阿台。他下定决心要为父亲报仇,经常进犯明朝边境。建州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居心不轨,他阴谋鼓动李成梁率兵讨伐阿台,围攻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赶到古勒寨,苦劝阿台暂时归附李成梁。此时尼堪外兰在城下高喊道:“谁杀了阿台,谁就能成为城主!”这引起城内的骚乱,明军趁机攻人,大肆屠城,阿台和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都在乱军中被杀死,努尔哈赤逃脱出城。
努尔哈赤的父祖无辜被杀,他身负血仇。回到建州,他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死一直归附于明朝的觉昌安和塔克世。明朝说是“误杀”,送还二人遗体,并赐他战马30匹,封他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这并不能抹杀努尔哈赤的仇恨,接着尼堪外兰被明朝封为“满洲国主”,这更加剧了努尔哈赤的愤怒。他以“十三副遗甲”起家,在三年的励精图治以后杀牲祭天,讨伐尼堪外兰,将他杀死。
杀死尼堪外兰后,他的目标就是明朝了。他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宣布“七大恨”,正式开始与明朝对抗。这七大恨是:“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就是父祖无辜被杀害;“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是说明强行越界,还派兵保卫叶赫;“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誓,责我擅杀……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是说满洲按条例杀死私自出境的汉人,而明朝反要十个满洲人偿命;“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是说明朝帮助叶赫部把本该嫁我的女儿改嫁蒙古;“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抗议明朝逼迫我的百姓退出已垦种的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把他们驱逐出境;“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是说明偏信叶赫,对我施以凌辱;“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传奇帝王:龙椅争夺腥风雨
努尔哈赤“七大恨” / 002
努尔哈赤被忽悠了 / 008
皇太极反间计杀死袁崇焕 / 012
“顺治为帝,捡个便宜” / 016
顺治帝因女人出家 / 020
贤君康熙帝为什么也是六下江南 / 024
雍正帝的皇位继承之谜 / 031
雍正帝的离奇死亡 / 036
乾隆帝身世的几种传说 / 038
乾隆帝下江南 / 042
嘉庆、道光二帝误国吗 / 048
道光帝武功盖世之说 / 053
道光帝抽大烟 / 056
吝啬皇帝道光 / 060
咸丰当皇帝的助力 / 064
短命的同治帝 / 068
光绪帝 4 岁时继位 / 072
光绪帝叫慈禧“亲爸爸” / 076
光绪帝之死 / 080
宣统帝哭着进紫禁城 / 083
第二章  深宫后妃:太液池边徒哀怨
孝庄下嫁多尔衮 / 088
皇太极娶一家姑侄三女 / 091
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爱情 / 094
顺治帝废掉表妹皇后 / 098
康熙帝写诗悼念后妃 / 100
清朝子女最多的妃子 / 105
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 / 108
乾隆帝两个皇后的悲惨结局 / 111
香妃天生异香吗 / 115
慈禧的神秘身世 / 117
慈安与慈禧的较量 / 121
慈禧把珍妃投入井里了吗 / 126
丽妃成“人彘”属实吗 / 129
慈禧豪华葬后遭盗掘之劫 / 132
溥仪身边的五位女人 / 13
第三章  皇子公主:皇室血脉龙凤斗
褚英为何被杀 / 142
代善让位给皇太极 / 146
天花造就的康熙大帝 / 150
胤禩与雍正帝争位失败 / 153
胤禟为何被雍正帝杀死 / 155
雍正帝杀弘时的动机 / 157
清朝的公主册封程序 / 159
公主出嫁之前怎样“试婚” / 162
下嫁的大清公主 / 166
汉族女子孔四贞 / 168
乾隆帝爱女为和珅求全尸 / 171
第四章  宦官宫女:深宫后院无人怜
清朝的太监“工资” / 176
清朝选秀女程序 / 179
清朝宫女的生活 / 182
每宫的宦官和宫女人数 / 185
清朝宫女的命运 / 190
慈禧“亲笔画”是谁代笔 / 193
清宫没有太监干预朝政 / 198
清朝太监的私生活 / 201
李莲英受宠秘籍 / 204
李莲英死因初探 / 207
李莲英差点当了国舅爷 / 209
慈禧为何残害小太监 / 212
安德海是如何死的 / 215
总管太监小德张 / 218
第五章  宫规民俗:金顶红墙定方圆
“正大光明”匾后的密匣 / 224
英国使臣觐见乾隆帝 / 227
皇帝与太上皇 / 232
满汉不能通婚吗 / 235
大臣们向皇帝打小报告 / 238
清代皇帝举行阅兵式 / 243
清代皇帝赐“福”习俗 / 248
古代皇帝过生日 / 251
清朝末年宫廷“摄影术” / 256
第六章  官场众生:宦海沉浮显厚黑
鳌拜为何被康熙帝杀死 / 262
年羹尧被削官夺爵赐自尽 / 265
官场“不倒翁”李卫 / 268
纪晓岚的真实面貌 / 272
奸臣和珅得乾隆帝宠信 / 276
郑板桥吃狗肉 / 281
曾国藩“癞龙转世”传闻 / 284
左宗棠看不起曾国藩、李鸿章 / 286
李鸿章官场发迹妙计 / 289
林则徐死前高喊“星斗南” / 291
康有为与梁启超分道扬镳 / 294
戊戌变法与袁世凯告密 / 297
袁世凯之死 / 301
第七章  奇案冤狱:宫闱民间糊涂案
张缙彦诗序案 / 308
通海案:清初江南第一冤案 / 310
清代秀才的反贪事件 / 314
《明史》和《南山集》文字狱 / 317
吕留良、曾静文字狱 / 320
江南乡试舞弊案 / 324
两淮盐引案 / 328
张汶祥刺马案 / 331
清末十里洋场的冤案 / 334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 337
清末太原奇案 / 341
“狸猫换太子”疑案 / 343
第八章  风水皇陵:柏森风冷鬼事多
清初皇帝举行火葬 / 348
顺治帝选址清东陵 / 350
孝庄太后死后不进清皇陵 / 352
清朝有了东陵还建西陵 / 354
乾隆帝为裕陵点穴 / 357
乾隆帝棺椁自动顶石门 / 360
道光帝为何违背祖训葬西陵 / 364
西太后葬在定东陵 / 368
“东陵大盗”孙殿英 / 3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