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秋声李世济/政协委员传记丛书》:
桌底学戏干爹收女幼时生活也曾艰难,但家里对京剧热爱不已,李世济少年不识愁滋味,她满心欢喜地痴迷上了京剧。
李世济5岁时,姨妈请了唱京剧的老师到家里教戏。李世济很好奇,搬只小板凳坐在小桌底下,抱住桌腿,越听越入迷,跟着偷偷学。身着暗色袍子的老先生拉着胡琴给姨妈说《苏三起解》,姨妈没学会,桌子底下的李世济倒先会了。姨妈在票房有演出,李世济也跟着去各票房演唱,因为年岁小,只能被抱上台去。给她配崇公道的是个8岁的小女孩,本工小花脸,嗓子倒也很冲。最有意思的是,李世济这个小小可人儿下午美美睡了一觉才不慌不忙地参加了晚上的演出,有板有眼地大大方方演完,一字一音丝毫不爽。从此,李世济在票界也得了个“李世济小妹妹”的好名儿,圆嘟嘟的小小孩子拧出水的灵光,甚得人心。
1945年,李世济12岁,在上海票界算得是有一号的小人物。这一年她遇上了艺术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程砚秋。程砚秋刚到上海时,江苏省银行总经理许伯明请客。许伯明一生从事金融事业,却与京剧密切相关,他曾与冯耿光、李释戡并称为“梅党三巨头”,积极参与了梅兰芳的艺术活动。那天到许家的人很多,也都与程先生相熟。因李世济的父亲李乙尊之父即李世济的祖父曾任安徽省提督,李父本人与政界、商界多有联系,喜好京剧,习唱老旦,与剧界也有渊源。李乙尊带着女儿一同赴宴,程砚秋的一位旧友指着李世济说:“这小姑娘很像你啊,比你亲女儿还像。”在座的宾客们让小小李世济唱了一段,又引得大家纷纷向程砚秋提议:“这小姑娘比你女儿还像你,还会唱戏,你收她做干女儿吧。”本以为的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就转成事实。
出身于书香门第,李世济家里对教育极上心,李家孩子个个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李世济上学很早,学龄很低。上学时母亲每天给她一角钱车费,爱零嘴的小姑娘多数情况用这一角钱换了小小的一包花生米。扎着小辫的李世济,拿着一小包香喷喷的花生米,一粒一粒边吃边走回家。路边的绿树依次排开,笼翠如盖,她仰起头,眯缝着眼,在晴好的日子,看着浓密的树影筛过熠熠跳荡的阳光,跃上发梢,越过脸,漾上棉布的裙角,是个美好的日子!似乎寻常的日子,李世济不知道一位重要的人物正在家中等她,一件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而她“济世”的职业戏剧性地也将因此注定。
一进家门就见满脸焦急的母亲,急吼吼地朝她喊:“快,快,程四爷来了,从下午3点就一直在等你。”李世济怔怔无语,她又见到了程先生,那位大家都说自己与他很像的程先生。先生穿件深藏蓝大袍子,坐在沙发上。随行的宾客们的目光在她和程先生之间来回逡巡,不胜感慨:“看,世济果然像你呀。”程先生满满地笑意氤氲开来,一如春日明亮温暖的阳光。先生温和地细细地审视着李世济,半晌,轻言轻语地点头:“是,是很像我。”他拉起李世济的手问她的年纪、所在学校、唱什么戏?天生大方大胆的李世济倒是毫不怯场,当场一一作答。客厅的圆桌上摆着几样礼品:一对银碗,两双银筷,一只金镯子。程先生坐在沙发上,说他来之前特意问过他夫人的一位王姓的朋友,朋友告诉他认干女儿要带这些礼物,于是临时去买来了。如程先生所言,他今天是来认干女儿的。母亲叫李世济跪下磕头,小女孩当即扑通一声跪下磕头,懵懵懂懂地站起来,“干爹!干爹!干爹!”在心里连连默念,客厅里言笑晏晏,李世济就在这样爽朗干净的好日子,有了这样一位好干爹。彼时之境,孩子的心未必能预知这位干爹对自己人生和艺术的影响,而从父母们满心的讶意与惊惶却也能稍微地感知认干爹的非比寻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