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跟着课本作家、著名作家肖复兴一起感受成长况味,体味市井人情,触摸生命本真;
精选课本中的作家作品,一线语文名师推荐阅读。
这样阅读才有效
——《阳光的两种用法》导读
石焘
肖复兴这三个字,相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一定不会陌生。且不说他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课文,平时报刊散见,在阅读试题中也多次相见。这本《阳光的两种用法》是肖复兴先生的散文集,全书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的是对校园和老师的回忆;第二辑《阳光的两种用法》写的是生活中或是让人温馨或是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第三辑《手的变奏》通过写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述人生哲理,启人心智;第四辑《佛手之香》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书写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全书内容丰富,语言清新,读后犹如阵阵春风扑面吹来,让人陶醉不已。
肖复兴先生的文章讲究章法,别具一格,我们在阅读时应该细读,深读,反复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出文章的奥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甚至写作能力。基于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读书,我提几点建议,请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用心去体会。
一、学会观察。文章中只有有了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场景,那些好词好句才有了着落和依靠,不然它们只能是一堆空洞的华丽辞藻。如何才能在文章中写出具体的内容呢?用心观察很重要!我们又如何才能学会观察呢?肖复兴在《观察的乐趣》一文中曾说过:“学习观察,方法有二,一是凭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眼睛,从点滴入手,从自己周围开始,锻炼观察生活的本事。二是借助别人,学习别人,看人家是如何从生活中观察到有趣的东西,并把它再现在纸面上的。”
这本书中的很多散文就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用心观察并把它写成文字的例子。如《母亲的月饼》一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中秋节吃月饼的事情,文章细致刻画了当时母亲亲手制作月饼的细节,如今母亲去世多年,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追忆,也抒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作者对母亲做月饼的过程观察得非常认真,描写得也十分细致,正是有了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作者在结尾的感叹“都说岁月流失,其实,流失的岂止是岁月”才有了支撑和依托,也才能够感动读者。
这样阅读才有效
——《阳光的两种用法》导读 / 1
第一辑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1
永远的校园 / 3
白发苍苍 / 10
五月的鲜花 / 15
先生教我抛物线 / 19
被雨打湿的杜甫 / 22
发小儿 / 27
小学女同学的名字 / 30
四年级的小姑娘 / 3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37
第二辑 阳光的两种用法 / 41
独草莓 / 43
面包房 / 48
贝壳 / 55
重回土城公园 / 59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 65
青木瓜之味 / 71
大年夜 / 75
阳光的两种用法 / 79
第三辑 生命的平衡 / 83
手的变奏 / 85
城市的雪 / 88
超重 / 92
萤火虫 / 95
生命的平衡 / 98
宽容是一种爱 / 103
学会感恩 / 106
孤独的普希金 / 111
第四辑 母亲 / 115
母亲 / 117
荔枝 / 121
苦瓜 / 124
酸菜 / 127
窗前的母亲 / 130
花边饺 / 133
豆包儿 / 137
剪纸 / 141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 145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