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向他告发,他也毫不介意,还说他说得对,我确实不如前人。何以如此,气量大也。
有的人却气量狭窄,锱铢必较,小肚鸡肠,不能容事。西方近代天文学之父第谷就曾是一个度量狭小的人。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一个数学问题与一个同学发生争执,他竟决定与人决斗。决斗中,第谷的鼻子被对方削掉。只好在下半辈子戴着个假鼻子度日。
看来,气量狭窄不仅于人于事有害,还对自己有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郎,这两个人怎么这么容易就死了?皆因为气量狭窄。我国汉代的才子贾谊,他的《过秦论》、《论积贮疏》以及大赋名满天下,流传至今,可他却在32岁那年,因遭权贵的诽谤、排挤,“自哭自泣,至于天绝。”为什么会这样呢?气量小也。
一个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的人,是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个人荣辱的,因胸怀大志,才胸襟开阔。“西安事变”发生后,很多人都主张处死蒋介石,周恩来等人都曾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到蒋介石的悬赏通缉。此时。可以说杀蒋易如反掌。可国难当头,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周恩来亲赴西安劝说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以促成共同抗日。
没有救人民于水火、抵外侮于国门外的远大目标,能做到这一点吗?干脆,杀了蒋介石解除了多少人的心头大恨,但那却是不明智之举。
再如宋代的欧阳修,他在朝中担任要职时,荐举王安石、吕公著、司马光三人可以当宰相,而这三人对欧阳修可以说都很不敬。欧阳修因为欣赏王安石的才华,曾赠诗王安石,希望他在政治、文学上能取得卓越超群的成就。而王安石却没把他放在眼里,还回赠诗:“他日倘能窥孟子,此身要敢望韩公。”给欧阳修吃了一个闭门羹。吕公著是前朝宰相吕夷简的儿子,他们父子二人都曾攻击过欧阳修,欧阳修贬官滁州。就有他们父子从中推波助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