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苏联姑娘李莎跟李立三在莫斯科相识,并很快产生了感情。李立三想跟李莎表白,可想到自己曾遭批判,李莎可能会有所顾虑,因而找了个机会,以诚恳的口吻问李莎:<br> “我犯过严重的错误,这些年我一直在接受批判,还要继续检讨。这些你都知道吗?你受得了吗?”<br> 李立三只提了两个问题,没有一句热情奔放的表白,可言外之意却非常明确。聪明的李莎心领神会,听后紧紧地握住了李立三的手,说:“我相信你!”两颗年轻的心终于靠在了一起。<br> 这种以问探路的技巧,其神妙之处在于:既明白地传达了爱的信息,又充分表达了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意愿,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可能引起的尴尬,可进可退,十分主动。生活中,如果你对自己并没有十分的把握,担心对方可能因为某个问题而对接受你的感情尚有疑虑时,比较适宜采用以问探路的表达法,抓住可能成为双方交往的障碍之事来探测对方的态度,而提问本身实际上就是表露爱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