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枷锁与奔跑 : 19802005'中国摇滚乐独立文化生态观察
0.00     定价 ¥ 39.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7216049969
  • 作      者:
    郭发财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20多年以来,中国摇滚的历史走得匆忙急促,而且行动缓慢。说它匆忙急促,是因20多年的时间中,它走完了西方摇滚自50年代发端以来的全部历史,这种“摇滚大跃进”式的运动状态,从中国摇滚对西方摇滚史——重金属、英式摇滚、流行朋克、电子乐和嬉哈说唱的不断复制,不断地速生速灭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行动迟缓,则是通过中西方摇滚的文化经济场的对比,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摇滚虽然已有20年以来的历史,但却依然步履蹒跚,始终不曾获得属于它自身的应有位置。
  摇滚乐自80年代初期从西方传人中国以来,得到了几代中国青年的狂热追捧,它是青年受众的“亚宗教”,人们喜爱摇滚乐,从而拥有了富有尊严的生活乃至独特的个人生活阅历。因此,中国摇滚乐除开大众前卫音乐艺术的本身特质之外,它还具有青年文化意义和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那么什么是中国摇滚乐呢?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个人积累和长期的悉心研究,以史家的严谨,学术的背景,诗化的笔墨,对中国摇滚乐二十多年的历史进行独立生态文化观察,与中国摇滚艺人、摇滚战士和有关从业人员一道构成了庞大丰富的阅读盛宴,向读者洞开了1980至2005年之间的中国摇滚的机密之门。
展开
精彩书评
  书评摇滚乐对于备受压抑的我们来说,有一种重新创造生命的愉悦。而郭发财兄这部关于中国摇滚乐的“史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摇滚乐,在艰难的土地上澎湃着一种怎样的野性之激情。人活着,就应该知道生命怎样去释放,并获得体面的再生。二十多年来,中国摇滚对我们的滋养是如此丰富,而郭兄的书让我们无法忘记这一切。
   ——学者、作家冉云飞我们曾经提出过“摇滚你的生命”,但我的朋友郭发财却用一本大书告诉大家
   ——摇滚你的历史!于是,在他的新书中你能看到崔健来了,窦唯来了,左小诅咒来了,吴吞来了
  ——我们来了。但是,我们的历史也是你的历史吗?我对一位记录片导演说过,“摇滚乐把麦克风这笔交给了我”,但现在摇滚乐又把我们交给了郭发财。
   ——舌头乐队主唱、词作家吴吞为使批评成为可能
   ——法国“高师”的那帮知识分子对广告、媒体、摇滚乐构成的大众流行文化进行了海量解读。《枷锁与奔跑》的作者似乎拥有68年的那种“五月风暴”中的知识分子情结,这些一方面既可看作是批评的突围,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作者内心试图通过摇滚乐问题与文艺青年之间的对话关系建立的期待和焦虑。在批评洞见与大众文化常识之间,书写的野心与读者的阅读也将把他推向没有任何庇护的危险之境。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员、学者徐晴因为职业,对乐手、艺人、唱片公司、摇滚战士我不陌生。但看了郭发财的书稿清样之后,我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在中国摇滚圈子中是个普遍问题。通过该书,我发现很多有用的东西,它们被分门别类,成为了中国摇滚二十多年来不容忽略的重要部分。
  ——楚天音乐台主持人程丹
展开
精彩书摘
  你说音乐让你迷途,那你可以多听听窦唯的作品。听他的作品,所谓的迷途将不存在,因为他给你设计了一个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音乐空间,你只需要在他的作品中享受音乐,忘掉身边的世界即可,但关键是,你要进得去,而且还得忘了让你迷途而且充满矛盾的世界。在崔健眼里,中国的摇滚音乐从诞生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谈起中国摇滚乐的现状,崔健更是直言不讳:中国摇滚乐还处在萌芽阶段。请问,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崔健是啥时说这话的?如果是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他这样说,应该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搁在今天,中国摇滚乐好歹也经历了二十多年历史了,现在再这样说,可能有些说不过去。我觉得,近期他不可能这样说,要么是你的资料不可靠,要不就是,崔健只是通过媒体随便说说而已。但是,不管老崔说与没说,关于摇滚乐经历的“艰难曲折”的说法我能同意,但我不认为一方面说“中国摇滚已经处于没落”阶段,同时又处在“萌芽状态”,这种不靠谱的媒体话语,在我看来,它对中国摇滚乐的真实生存状态根本就不负责。
  前夜与黎明的心理图像摇滚是地火,可是这几年“中国火”烧了又烧,总难成燎原之势。有人说现在是中国摇滚乐的黑夜,可是既然是黑夜,就孕育着无限生机,就会有无数的星光闪耀。既然黑夜已经来临,那么黎明还会远吗?你个人认为这样的黎明具体是指什么?在前夜期待黎明,远近都在中国摇滚和摇滚爱好者的心里。你说,“中国摇滚的火烧了又烧,总是难成燎原之势”,这个抱怨,说的正确也不正确,正确之处在于,中国摇滚的确是你说的这个样子;不正确的地方在于,所谓的“燎原之势”,它本来是一种心里的期待,但你要给它添加一个时间概念,因此这种说法在心理上说合情,但在时间上说并不合理。按照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来分析,摇滚乐是一种体制外的文艺,相对主流它是在野的,由于它是来自”西方的”问题音乐,在它的传播系统要么被贬斥,要么被夸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作为在野文艺,中国摇滚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状态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它只是一种文艺现象、一种青年大众的个人娱乐或者纯粹的精神活动倒也罢了,可它不是,除开它的在野文艺状况之外它还是一种唱片王业的“商业品牌”。
  这20年中,随着崔健早年作品的被人接受和谈论,加上魔岩唱片引发的新音乐之春对中国摇滚的文化和商业价值的提升,除开它的社会文化意义之外,摇滚乐因为青年受众的喜爱,它还可以赚钱,能给投资人非常优厚的利润回报。因此,既然中国摇滚可以赚钱,那么它的内部就隐含着这样的话语逻辑:中国摇滚是相对体制文艺的独立存在,相对主流,它是叛逆,也是体制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因为它有众多的青年大众来喜欢,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冒险的唱片投资商就会成为它的支持者,尽管中国摇滚的演出/出版/宣传都处在体制的掌握之中,唱片投资商却依然要作为摇滚乐的盟友槛护人代理者来和管理机构协调,抗争,在政策允许或不允许的范围中帮它过关,通过宣传/演出/出版/经销的食物链的建立来实现商业投资回报,摇滚艺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将随同得到确认。因此,由于它的内在话语逻辑和生态食物链上的国家管控的局限因素很多,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也非常突出,所以你说的摇滚之火烧了又烧,难成燎原之势也在所难免。这种状态,是由摇滚艺人攻艺政筑般资商三方面共同形成,然后通过媒体/市场/众来凸现的。这些都很正常,不值得为此过于兴奋或者经常抱怨,只要你喜欢中国摇滚,你只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接受它,与它呼吸与共即可,但是作为摇滚乐的支持者,能够真正看到前夜与黎明这种心理图像,那也说明你是用心的人,而且这种用心只要摆正位置,以一种无望的希望来看待和支持中国摇滚反而对它的发展与未来是件好事。家长里短的街坊式窥视黄燎原说,摇滚乐在中国发展不慢,请问你是否认同?黄燎原,据说,他是有学术抱负的人。在知这一块,他是个聪明人,但在行上,我说的是在行的质量和有效性上,尽管他办过一间汉唐文化公司,就摇滚乐做过许多从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的具体实践,但总体印象上讲,黄燎原先生还是有欠缺的。因为,就各种音乐节和他认为的优秀乐队的市场推广而言,他要涉及商业投资,市场策划和目标运作,同时还要磨合一个与他互为因果的执行团队,作为知识分子,很多事情就难免为难他。他给我的印象是,始终在思考,始终都在做事。但是,经你们这样一会儿说崔健认为摇滚乐“处于萌芽状态”,一会又说黄燎原认为“发展不慢”的提问后,我只能说,对这两个人的观点,我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在我看来,摇滚乐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20来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摇滾乐队和摇滚艺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音乐评论人,也该清楚自己究竟该如何说话。因为,二十多年的时间是一代人的成长期,时间不短,经验教训都该有了。
展开
目录
卷前  风雨苍黄二十年
卷一  草根艺术营地
黑豹乐队:在这铜墙铁壁蔓延的地方
唐朝乐队:时间难以抹去的音乐文化记忆
面孔乐队:早年金属劲旅无疾而终
青铜器乐队:弗洛伊德的弟子与先锋话剧
眼镜蛇乐队:开创女性前卫音乐的先河
指南针乐队:集体活动逐年减少
轮回乐队:描述心灵成长史
超载乐队:重访陈胜吴广
灰狼乐队:民族音乐与世界乐的结合
战斧乐队:关注人在社会中的无奈和挣扎
苍蝇乐队:最脏最垃圾的超级苍蝇人
沼泽乐队:南方摇滚绝地的拓荒者
冥界乐队:从死亡的阴影中再度复活
鲍家街43号乐队:不再相信披头士和尼采
子曰乐队:人文摇滚的先驱
夜叉乐队:靠沉重煽情用暴力点火
野孩子乐队:相互完美的和声
新裤子乐队:并非忧郁的废物
达达乐队:遭遇封杀后秘密解散
美好药店乐队:欲望和作品还是那样饱满
沙子乐队:一种波西米亚人情结
摩登天空:全新概念把握新音乐未来
谢天笑:营建低迷狂暴的音乐幻梦
舌头乐队:地下底层音乐的支柱
瘦人乐队:现场之王
木马乐队:时间停止了永恒的运转
布衣乐队:民谣中国的生活状态
新蜂音乐:青春乐迷的乐队音乐
扭曲的机器乐队:节奏的刺激和嬉戏的满足
嚎叫唱片:中文摇滚另类音乐基地
挂在盒子上:四个女孩与未来摇滚
花儿乐队:抛开抄袭事件暂且不论
二手玫瑰乐队:最具民族特性的摇滚乐队
痛苦的信仰乐队:流星的瞬间也不逊色太阳的光辉
军械所乐队:力量金属的核心乐队
幸福大街乐队:挑战抒情摇滚的极限
王磊与泵乐队:DIY觉醒后的打破与重建
AK-47乐队:工业金属与青春之歌
与非门乐队:让爱乐人为之惊艳
号角唱片:合作社复活与血流中国
CMCB:大陆哈狗帮
阿修罗乐队:音乐麦田的守望者
顶楼的马戏团乐队:文艺界的活雷锋
龙门阵厂牌:诠释中国Hip-Hop的能量
声音与玩具:感染敏感善良的青年
生态观察Ⅰ  民间草根文艺族群
卷二  新儿女英雄话语
崔健——二十多年越来越拧巴
黑豹乐队——一支乐队代表一个时代
唐朝乐队——唐朝的结构和孤独的丁武
何勇——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
窦唯——摇滚误国红磡无需纪念
张楚——也许不该有那么多意义
张培仁——竞争使复制的机会也不再有
歇斯——我欣赏每个音乐家的优点
罗琦——今天过去是明天
高旗——飞翔在回忆的棱角之上
洪启——他们好像从来就没名没姓
丰江舟——随便玩
左小诅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抒情歌手
瘦人乐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账
吴吞——居无定所是我的风格
梁龙——后殖民时代的民族娇艳之花
AK-47——理想的状态是不需要摇滚乐
陆晨——做作得很自然
生态观察Ⅱ  摇滚乐  黎明前的心理镜像
伍德斯托克这样的概念
有一天猪圈里生了两堆火
吊诡的商业文化
摇滚就是爱与暴力
辉煌也许是误会
大家都很热爱天安门
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
女性摇滚与摇滚女性
人和世界的关系
前夜与黎明的心理图像
家长里短的街坊式窥视
卷三  垮掉后或生命之痒
那些歌儿
雪山乐与怒
崔健的刀子和土地
贺兰山下的中国摇滚
机械与复制与机械再复制
比如草原音乐节
理性之疼与话语之痒
网络后花园中的塑料音乐盛宴
文艺徽章
锁定那家网站
在打口小资堆里厮混
批评的能指和小资的所指
玲珑水蓝与Duran Duran私奔
后花园的游手好闲者
性辅助道具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解放路北的兽医站
头牌心态背后的文化呻吟
第三世界的塑料音乐盛宴
那里的声音没有能够听得清楚
摇滚乐与酱炼金术
《一无所有》的品牌效应
一个年份的文化隐喻
从约翰·列农到被困的狮子
开发者与草莽时代
新音乐之春后诟病
红星照耀魔岩
朴素的少年
拼盘镜像
断裂的家庭谱系
被继承与被遗忘的遗嘱
流浪乐手和流浪狗
生态观察Ⅲ  怀有Beat Geeration式理想的垮客
民谣是摇滚乐的重要一脉
剃光了毛的猫
警惕媒体的两种话语倾向
分配非主流的摇滚话语资源
身体年龄与精神年龄
后革命时代的摇滚乐
经济逻辑一样主题先行
阅读情境的误会
清醒与高贵的存在
把北京地下摇滚赶出北京
主流与地下的姓氏符号
一些经验教训
中国摇滚在路上
卷后  山坳上的絮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