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能健脾和胃、化湿降浊,治食滞、完谷不化、反胃、呕吐等。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能健脾和胃、降逆消滞,治胃痛、食少、噎膈、反胃等。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肾为先天之本,为生殖生育之源,喜补恶泄。近代研究,刺激此穴能使肾功能明显增强。
中脘,别称上纪、胃脘、太仓、胃管。在脐上正中线4寸处。能健脾胃、助消化、化滞和中,治胃、胆、胰腺、大小肠等一切腑病。
梁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为梁门穴。能散结开郁、助运化,治胃痛、纳呆、乏力、胃下垂等。
章门,别称季肋端、长平、胁髂等。在侧腹部,第十一肋端处。属肝经,能疏肝健脾、调气活血,治肝、胆、脾、胃和胁肋及胁下疾患。
天枢,别称长谷。在肚脐眼(神阙)旁开2寸处。能调肠腑、理气滞,主治肠、胃诸疾。
关元,别称下纪、三结交、次门等。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为人之根源,能补肾培元、温中固脱,治虚劳诸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