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吃是生命活动的表现,是人健康长寿的保证。无论是“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还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说的“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都说明了“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可见,养生必须首先从饮食做起,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
如果说,在旧社会里由于穷困,人们不得温饱,营养不良。那么,在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绝大数人都能够衣温食饱。在这种情况下,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了。有调查表明,在饮食中,人们对热量的摄取虽然达到供给数量的标准,但是蛋白质的人均日摄入量却还不足,处于供给标准的低水平,钙、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A的摄入量则明显低于供给标准,尤其突出的是,青少年摄入的热量、蛋白质均低于供给标准。这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虽然有能力实现温饱,但是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营养供给不平衡。
有些人尽管口袋里有钱,但是由于不会科学调理饮食,仍然会造成营养不良。我国大多数人的膳食结构并不太合理,所以引起了一些疾病。如新疆南部曾经流行一种癞皮病,每到春季,当地人们就会全身皮肤溃烂,到瓜果蔬菜上市后,这种病就不治而愈了。调查发现,这是由于烟酸物质的缺乏而引起的。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结果使孩子摄入过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分,造成体内蛋白质、脂肪过剩,出现了许多体重超标的“小胖子”。所有这一切,不都是在向人们表明,我们必须重视饮食养生吗?
我国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适度,并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饮食养生方法和经验。比如,《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畜为辅,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方法。以蔬菜为主的素食,维生素含量虽然丰富,但缺乏人体营养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酸;以鱼、肉为主的荤食,却会诱发富贵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