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三问 毛利华(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爱上爱情 Q:为什么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失恋?我似乎已经意识到,我爱的不是 或不仅仅是那个人,而是爱情本身。即使婚姻都不能让我安分。为什么?——Scarletp A:如同 Scarletp所说,我们爱的确实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他给我 们的感觉;让我们神魂颠倒的不是那张英俊或美丽的面孔,也不是体贴而温 柔的眼神,而是大脑由此制造的你的体验。就像我们意识到的一切,人类最美好而永恒的爱情也仅仅是大脑的产物 。从本质上来说,它仅仅是生化反应产生的、大脑中无数脑细胞电活动的结 果。但这些冷冰冰的物理化学活动却给了我们如此美妙丰富和惊心动魄的感 觉,在那一刻,你的大脑中甚至不会有任何其他思绪。很早以前,人们就相 信,这种情感一定来源于心,于是祖先们创造了许多与心有关的词——“心爱”、“心痛”、“心动”……可爱情与心无关,只不过这种强大的情感 体验总是直接伴随着心脏的剧烈反应,人们才有了这样的错觉。一个影子进入你眼中,混合着他独特的气味,你脑中潜伏的神经回路捕 捉到这些信号,自动控制脑垂体分泌激素,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腺体的分泌 活动,使你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口干舌燥;这些反应又作为线索重新传回 你的大脑,综合其他的线索进行评价,最终产生爱的感觉 —但这一连串复 杂的过程发生得如此迅速而自然,你体验到的仅仅是第一眼就被电到的感觉 ,仿佛一切浑然天成。其实,当你面对梦中情人的时候,身体内的连锁反应跟你面对一头凶猛 野兽的时候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情境线索会使你的大脑做出两种不同的评价 ,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爱慕或者恐惧,从而引导你做出两种不同 的行为:拥抱或者逃跑 —问题不在于你面对的是谁,只在于大脑想让你体 验到什么样的感觉。可大脑为什么会让我们对这种强大的感情如此痴迷呢?事实上,一些科 学家甚至把爱情看作一种“瘾”,就像鸦片、海洛因之类的毒品一样,我们 会对爱情上瘾。因为一旦大脑将你的身体反应评价为爱,就会引发脑内产生 更多的内啡呔(一种能使我们极其愉悦的化学物质),促使大脑中的奖赏回路 开始兴奋,于是你才体验到了愉悦。我们想不停地追求愉悦,就得不停地追 逐能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但人类对爱情的依赖与依赖毒品不同,身体还创造了另一种调节机制,还有别的东西同样能激活脑中的奖赏回路,比如对伴侣的依赖和亲情、对后 代的爱等。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对一夫一妻制的动物而言,一对“夫妻”的 大脑奖赏回路通常一致。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期的爱情关系 很难被破坏,因为失去爱人就好比失去了依赖的药物。我的经历与脑部情感区域的发达程度委实不足以让我标榜自己为情感专 家,可是从科学上来说,我能给出的建议是,爱情确实只是一种错觉,但这 并不妨碍它的美丽与我们对它的执著和享受。这种感觉像是毒品,但并非不 可超越。人的生命有它自然的进程,爱是贯穿始终的,爱情却不是。鲜花与牛粪 Q:部门里同事们都敬若天仙的一个美女竟然带来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男 朋友。大家都在感叹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为什么美女常常对猪头情有独 钟?——贾菌棚 A:在西方,这个母题转化为了“美女与野兽”。其实,中国还有一些 老话,也反映了这种植物和代谢产物的关系,比如说,“好汉无好妻,赖汉 娶花枝”等,大致都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男人略偏酸性的感慨。虽然各地自 古就有类似的俗语,可我依然怀疑这句话所描述的事实的可靠性。因为据我 所知,似乎没有一项调查或研究能为这样的论断提供科学证据,但是许多人 (包括我)却都有相当确定的感觉,尤其在你看到曾经暗恋的女孩和她的男朋 友时。事实上,这种确有其事的感觉只是一种谬误,是我们脑中某些事件的 可利用性给我们带来的错误判断。举个例子来说,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在四字母英文单词里,R做首字母 的单词比它在第三个位置的单词要多,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之所以会得出 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以 R开头的四字母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也就是说它 们在我们头脑中的可利用性更高,从而使我们认为它们的出现概率更高。同 理,好汉好妻的组合事实上可能比赖汉好妻的组合概率要高得多,但因为后 者更容易被我们关注,导致我们认为它出现的概率更高,于是产生了上述的 确定性感觉。简单说来,在你周围的人中间,好汉好妻组合有 10对,但是 因为你觉得很正常所以通常会忽略,而赖汉好妻组合尽管只有2对,可是因 为更容易被记住,所以你会觉得它更普遍。更何况,上述所谓的好汉、赖汉与牛粪等,通常更偏指相貌,而事实上 美女们心目中的好汉与赖汉之分远不止这么简单。比如说,其貌不扬但是有 责任心的“赖汉”肯定比帅气的混蛋更容易抱得美人归,而且相貌普通的男 人可能会更专一而努力地追求自己心爱的人(或者更容易给人以此种印象),帅气的男人却会因为自身的优越和更多可选择的对象而挑来捡去导致错失良 机。另外,生活中确实也有许多好妻与赖汉(不以相貌定义)的组合,这又应 了另外一句俗语: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国外的一些研究也为这样的诊断提 供了证据:“坏男人”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取女人的芳心。因为使这些男人显 得“坏”的某些特质,恰恰更容易引起女人的爱慕之情,比如敢于冒险、崇 尚自由、豪爽幽默、对女性的主动追求与浪漫不羁,等等。或者说,某些男 人体内更多的雄性激素在把他们打造成不融于社会主流的“坏”男人的同时 ,也使他们得以获取更多女性的青睐。人类拥有复杂的情感,而爱情又是其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无论那些老话 是否真的描述了事实,无论你是否相信这些论断,只要你能够遵从自己的内 心付出真诚,一定能摘到属于你的那朵鲜花。大龄爱无力 Q:在别人眼中,我已经是个“大龄剩女”,周围的亲友都暗暗为我着 急。不是我挑剔,我是真的爱不起来,激情的感觉仿佛离开了我。这一切能 改变吗?——春逝 A:很巧,不久前一位很有才华的美女作家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尽管 她的年龄其实还小(应该是替别人问的)。按我一贯的直觉思维,我告诉她,这个问题也许应该反过来想:并不是年龄大了还单身导致她无力去爱,更有 可能是她一直无力去爱才会年龄大了还单身。她们本身的种种特质,比如,倾向于封闭自己、不善交际、被动等待,甚至感情不是很丰富,等等,都会 使她们一直没机会找到合适的伴侣,最终成为大龄剩女。这是一个很科学但有些不负责任的答案,因为它只是一个可能的解释。的确有很多人曾经充满了爱的激情,但岁月却使他们逐渐变得平淡而麻木。如同多数人熟知的那样,生理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事实上也是最 直接的原因)。不同年龄段的激素分泌状况会影响人们的激情。人类在进化 的过程中已经发展出一套相对稳定的生理变化模式。随着身心的发育,人体 内的激素平衡也保持着动态变化,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特定的最适合去 做的事情。青春期与青年期的性激素水平最高,整个身心都准备好繁衍后代 ,这个阶段也是爱得最轰轰烈烈的时候。随着年龄渐渐增大,激素的分泌与 平衡会使这种男女之间的激情慢慢消退,让他们能更安心地抚养后代。除去年龄本身,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可能会导致“爱无力”。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习得性恐惧”。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经历过一 场刻骨铭心但最终带来极大伤害的爱情,记忆中的痛苦体验也许会使他本能 地拒绝再次接近爱情,很难像从前那样敞开心扉。还有一个可能是“适应性效应”。当你经历的爱情太多或交往的人太多 时,能够让你心动的人或事就会越来越少,你试图找回激情,无奈激情的阈 限却提高了。想想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东西与每天都要见的东西,对你来说有 什么差别——爱情亦如是。另外,现在的很多人看起来是为了工作而耽误了爱情,但其实这种事业 上的成功恰恰是他们爱无力的原因。爱情本身就不属于理性范畴,而工作中 的经历与磨炼又使人更容易用理性来分析和对待感情,这种理性会使你的大 脑去压抑本该有的激情。而且,人的心理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每天承受 着许多压力,被工作与生存弄得疲惫不堪,确实就不会有多少能量去享受爱 的激情了。也许你不认同这些解释,也许你有特殊的体会。的确,大龄爱无力是个 很难解释清楚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太过复杂。但我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尽管 生理的发展进程有它自身的规律,但人并不是一个无助的、被动接受命运安 排的可怜虫,自然给了我们意识和主观性,使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环境,从而主动地影响这种进程。激情始终在你的身上,如果你愿意尝试找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原因,尝试 去放松与改变自己,尝试尽量简单地体验内心的感觉,总会找回一直就属于 你的激情。P55-5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