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的穿衣法则
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拉开这本“形象指南”书的序幕吧—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们去求职面试的时候应该穿什么?这和我们之后会谈到的“第一次约会的穿衣法则”一样,是塑造良好第一印象中的最重要问题。老板很可能会在眼神掠过你身上穿着的那个瞬间就对你的整体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当今社会,竞争越演越烈,因此,如果你想要给面试官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成功地推销自己,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过人的口才,当你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你所展现出来的形象同样也至关重要。面试官会首先注意到谁?谁会让他们产生同事般的感觉?最微小的细节往往会帮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你需要让人感觉到你的专业素养、过人能力以及自信,但是又要展现得恰到好处。任何走极端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你衣橱的东西应该能体现你的能力。你要让你的着装为你说话:“我拥有很好的判断能力。我很能干。我经验丰富。如果你选择我,证明你很有眼光。”
这项任务实践起来有点棘手,但我对你有信心。
用心为其穿着,必得心中所想。
伊迪丝·海德(Edith Head)
如今的职业装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绝不会刻板守旧、索然无味。事实上,职业装在保持其一贯的商务风格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做到很迷人。我要强调的是,让你自己看起来很职业,这很重要。时尚是会循环的,你要做的是了解它的趋势,而不是去做它的奴隶。穿职业装,说明你认真对待你所处的环境,并且知道怎样去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职业装塑造出的流线型的轮廓展现出架构和组织,而这两种品质肯定是面试官希望在求职者身上看到的。当一位女士穿着经典却不失时尚的职业装走进房间时,她已经赢得了第一个加分。
即便是炎热盛夏,你也需要一件外套去搭配你的整体装束。外套让人显得成熟老练,具备专业素养,这也是你走进面试房间时必须散发出来的气质。作为普通人,在压力下你肯定会出汗。因此,你穿得越多,外人就越看不出来你出汗了。外套有可能让你不舒服,可是,它能让你看起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如果你想在商务场合给人留下良好印象,那么,请注意,不要让对方在听你说话的过程中分神注意你的穿着。衣着颜色不应太鲜艳,或者有太多花哨的图案。提醒你一点,合理的颜色和图案搭配会让你整体显得十分干练,在人群中很醒目。如果你选择了中性色(海军蓝色、褐色、银灰色、普通的黑色等)服装,那么请佩戴颜色鲜艳的腰带或者有花纹的领带。你也可穿一件印有如犬牙形方格之类醒目图案的外套,或者穿一件颜色鲜艳的轻薄上衣,但要确保其他的穿着保持中性色。
颜色渐变
如果你在选色方面犹豫不决,请参考下面几种流行的颜色搭配。它们搭在一起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海军蓝色·黑色
褐色·海军蓝色
深橄榄色·银灰色
银灰色·紫红色
驼色·乳白色
当我面试挑选雇员的时候,我喜欢观察他们散发出来的穿着方面的才能。若女士能巧妙地将其个人特点融入她的穿着当中,与众不同却又不出格的话,那么她能让人耳目一新。但要巧妙地运用你的才能,在离开自己的房间之前,对自己再三观察。我从事时尚行业,在这行里,你的才能如果能巧妙运用当然会广受赞誉。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你要面对的“观众”,时刻谨记怎样的打扮才最适合你个人的求职面试。
求职面试禁忌风格
·忌穿皮草。且不说这样穿衣对于一次求职面试来说太夸张,首先它本身就十分具有争议性。
·忌佩戴抢眼的首饰。你唯一可以佩戴的闪光物品就是那种普通的翡翠吊坠,或者类似的小坠饰。与其用这些小东西吸引面试官,倒不如用你的智慧和才能让他们惊叹吧。
·忌浓妆艳抹。你的妆容要轻透防汗,突出你大方自信的个人特点。
·忌穿闪光的布料。除非是经过精心修饰,否则此类布料会显得很廉价和不正式。
·忌出现衣服有裂缝、衣裤上下连接有间隙、不穿内衣等情况。你是正在求职的女性,而不是正在劳作的女人。
·忌图案夸张的服饰。衣服上的皱褶和装饰品能少则少。初次面试穿着过于花哨会分散面试官的注意力。简洁的服装和流线型的剪裁会让面试官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和你的技能上面。
求职面试推荐风格
你只有一次机会建立第一印象,所以要尽力做到最好。举止要得体有教养,连头发都要一丝不乱。
·佩戴手表。一款经典的男士手表不仅有用,而且它是我最喜爱的商务装束配饰之一。你未来的老板可能会从中读出你已经将准时融合到个人的风格当中去,而准时是商贸往来的一个重要准则。
·指甲修剪整洁。从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人们不可能不注意到它们。要保持指甲颜色时尚且低调。切忌弄树脂花甲或者过于抢眼的指甲装饰。
·吐出口香糖。保持清新口气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在嚼着口香糖的时候会很好看的。
·作好前期准备。作好公司的调查,让自己胸有成竹。知识就是力量,而谷歌是你的好帮手。
·表现出你对这份工作的热忱,表现出你的组织能力。热忱和组织能力是常胜的组合。
工作本身才是生活的终极诱惑。
……
展开
——《天桥骄子》时尚顾问提姆·冈恩
我非常愿意推荐这本书,甚至觉得尼娜应该早点出版,她毫无保留的精彩分享,让我这个资深的时尚人士也收获颇丰。如果我早点儿知道,恐怕就不会出那么次糗了!
——资深时尚编辑 安娜
我很想说,这本书给我了很多的帮助,我看到比时尚杂志要好很多的东西,谢谢尼娜!
——美国读者 艾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