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索达吉堪布人生开示 ﹒ 1 , 能断 : 《金刚经》给你强大
0.00     定价 ¥ 38.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52701074
  • 作      者:
    索达吉堪布著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看点:
  一、即使你从来没读过,没听过《金刚经》,那人生的很多违缘可能较难化解,而如果把《金刚经》请回家,或带在身边,就相当于与佛在一起,时时、事事皆受佛法甘露的润泽。
  二、《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著名演员陈坤、孙俪由衷推荐的藏地上师。
  三、备受清华、北大、复旦、港大等高校师生欢迎的心灵导师。
  四、经文宣讲中,结合了藏地、汉地众多译本所长,并广泛引用佛菩萨及前辈圣者的教证,次第传承出“《金刚经》能断一切苦,能带给人无尽强大”的丝丝密意,圆满显现藏传佛教讲经的特色。

展开
作者简介

  索达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多年来,堪布不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了汉语,而且还将汉文典籍译成藏文,使更多的人不会因语言障碍而错失珍贵的人类文化精髓。
  1990至1999年,堪布曾前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多国弘法。近年来,又应邀前往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港大等高校,与众多知识分子进行交流,深入浅出地展示佛教奥秘,引导大家正确面对学业、情感、工作、人生等问题。并与诸多海内外科学家,对宏观、微观的生命科学,以及环保、和平、道德等方面理念,一直以来深入探索,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堪布常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

展开
内容介绍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是一本能断人生各种执著,给身心带来强大正能量的生命开示录。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苦不苦什么的都会无所畏。
  当然,假如你不太懂其中的意思,它也并非对你没有利益。当自己遭逢磨难、疾病、不顺时,单单是抄写或念诵一遍此经,就有助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带在身边,此处也相当于有了佛塔,能化解诸般灾祸,增添无边吉祥。
  这一点,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会如此!

展开
精彩书评

  抗战八年,出门在外,跟家里父母分离,生死不可知,那时我只有一个愿力,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一定要给我父母念《金刚经》《心经》。这是我的秘密,我心中自己的愿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经验上知道,感应力量非常大,非常大,我只能向诸位报告到这里。
  ——南怀瑾大师


  我第一次读《金刚经》的时候哭了,虽然并不理解里面的意思,但是内心感到来自佛陀无限广博的慈悲心,就忍不住流泪,似乎不得不这样,很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
  ——默晓文


  修学佛法要有感性的智慧,对于不可思议的超胜境界,就会心向往之,进而去争取。
  ——菩提树下过意

展开
精彩书摘

  手捧金刚经,能断一切苦
  要知道,我们痛苦的根源,唯一就是执著。哪怕它只有针尖那么小,也会引来绵绵不断的苦楚。每个人对于执著的东西,得到了,会患得患失;失去了,就伤心欲绝。假如没有执著,任何痛苦皆与你无缘。
  现在有些人不管信不信佛,口头上都会说不要执著,认为“一切皆空,不执著恶,也不执著善”,进而不辨取舍,做很多事情肆无忌惮。但实际上,他们津津乐道的“不执著”,也是一种极大的执著,而且是更为可怕的空执。佛陀曾谆谆告诫:宁可执著“有”如须弥山那么大,也不能执著“无”如芥子那么小。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断除执著,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呢?《金刚经》中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读金刚经,明心见性,消灾免难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大译师鸠摩罗什翻译出来后,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
  很多地方有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念诵此经。
  有关此经的缮写,拉萨大昭寺及内蒙古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如何断除执著,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印度大德莲花戒论师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中:
  最初如何发菩提心?
  中间如何修持六波罗蜜多(又名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六种可度脱生死、获得涅槃的大乘法门)?
  最后如何调伏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为什么念诵《金刚经》的人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
  一、《金刚经》诠释的是般若空性,它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出生处。
  二、释迦牟尼佛在《耳饰经》中说:“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末法时代,佛陀以文字的形象应世,既然如此,《金刚经》肯定是释迦牟尼佛,如果对其恭敬,必定会获得加持。
  三、持诵《金刚经》的人,与佛身无别。
  四、持诵般若经的人,是佛所派来的使者,在做如来的事业。
  因此,噶当派的一位尊者说:“一个人的家里若有般若经、佛塔、佛像,这就成了真正的佛堂。”
  有《金刚经》之处,诸天护法也会竭力护持。唐朝末年有个人,见一处非常广阔清净,遂以欢喜心在地上抄写《金刚经》。年深日久,字迹已消失不现,但天人日夜守护该地,每当下雨雪冰雹,其他地方皆被淋湿,唯有此地是干干的一片,乡民经常到这里避雨。
  后来,一位得道的和尚入定观察,得知曾有人在此写过《金刚经》,故有天人保护不为雨淋,若无知践踏经文有极大过失,于是劝乡民不可到此躲雨。
  当然,这些功德光是口头上讲,有些人不一定相信,只有通过各种教证来说明,才会知道《金刚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
  《金刚经》里处处是宝,可随意取
  学经典不同于学论典,论典一次只讲一个问题,但经典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内容就像珍宝仓库一样没有次第,有时候看到金子,有时候看到银子,有时候看到珊瑚……各种各样的珍宝全部堆在一起,可以随意选取。(后来大德们在造论时,必须将其归纳总结。)同样,佛陀在讲《金刚经》时,有时候讲听闻此经的功德,有时候讲恭敬此经的功德,有时候开始抉择空性。后来弟子在结集时,完 全忠于现场记录,将佛陀和须菩提的一问一答汇录成文,并没有考虑顺序排列。
  当然,每个问题都有甚深的密意,譬如对执著身体的人,佛就问“须弥山般的身体大不大”,进而将身体抉择为空性;对世界有实执的人,佛陀问“世界是不是很广大”,打破其实有执著。所以,这些并不是无的放矢。
  受持、读诵并为他人广说《金刚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功德
  原因是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佛法的殊胜性不可思议。《随念三宝经仪轨》云:“如来功德不可思,佛法功德不可思,僧伽功德不可思,若信不可思对境,则生不可思果报。”
  以前世亲菩萨念《般若经》时,屋顶常有一只鸽子在听。以此闻法功德,鸽子死后转生为人,后出家成为大法师,即安慧论师。
  另据《五台山志》记载,唐朝有个僧人叫慧潜,他为了山上能流出泉水,念了整整一万天的《金刚经》。后来果真出现了一口泉,只要谁饮用泉水或在此沐浴,就能开启智慧。这口泉即现在五台山的“般若泉”。
  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种错觉
  无垢光尊者在《三休息》中经常讲:“过去心”跟昨天的梦没有差别。前一刹那的心,现在一丝一毫的痕迹也没有,留下来的只是忆念,而不是过去心的本体。如果过去心的本体现在仍在,则成常有的过失。
  “现在心”也不可得。现在这颗明明清清的心,如果观察它的颜色、住处、形状,是根本找不到的。
  “未来心”是未生之法,根本没有本体。如果未生之法现在可以得到,那完全不存在的法也能得到了。
  用密宗窍诀来讲:过去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来源;现在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住处;未来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去处。
  总而言之,这里是以“不可得”的理由来抉择心性。不仅心性如此,一切万法莫不如是,因为万法皆由心造,心不可得,万法本性也不可得。
  以前我看到《金刚经》的这句话时,总觉得其涵义特别殊胜,跟大圆满没有两样。因此,大家也应该经常观心,这里面有很甚深的窍诀!
  历史上有些人依靠这种观察,就能认识心的本性:汉传佛教中有一位宣鉴禅师,他从小出家,年轻时即能为人讲法,尤其是对《金刚经》颇有心得,因他俗家姓周,世人称之为“周金刚”。
  后来他自认为修有所成,精通一切法,听说南方禅宗极其兴盛,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便起念想:“我的智慧首屈一指,南方一带有魔众传法很厉害,还是去看一看,降妖伏魔。”于是,他挑着自己撰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下。
  有一天,他在途中买点心,卖点心的阿婆问:“你的包袱看起来很重,里面是些什么?”
  “《金刚经》的疏钞。”
  “你懂吗?”
  “不仅懂,而且讲过多年。”
  “我有一问题,若师父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养,分文不取;若答不上来,请到别家去买吧。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您点的是哪个心?”
  禅师一时为之语塞,只好背起行李继续赶路,但心里始终不忘这个疑团。
  晚上他来到龙潭禅师的寺院,拜访了禅师之后,临走时他看到外面太黑,就返回来要灯火。龙潭禅师点了一根蜡烛,递给他,他伸手接时,仍在思维白天那事。正在此时,禅师“扑”地把蜡烛吹灭,当下宣鉴禅师恍然大悟。
  ……

展开
目录

前言 能断金刚的智慧 
《金刚经》原文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引言篇
依靠《金刚经》,能够消灾免难 
《金刚经》的译本,是大成就者加持过的
初善题目篇
《金刚经》为什么以“金刚”为喻 
中善经义篇

第一品:法会因由
佛陀讲经有五种圆满 
为什么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饮食也能变成无上美味 
修行时,身体端直非常重要 

第二品:善现启请 
敬佛菩萨要这样敬 
谁能让我们今生来世都快乐 
敢问佛陀心安何处 
佛经的每个字都有极深意义 

第三品:大乘正宗 
如何发菩提心 
什么是“世俗菩提心” 
什么是“胜义菩提心” 
何为真正的菩萨 

第四品:妙行无住 
向菩萨学布施 
这样布施,福德无法衡量
“布施”本是如梦如幻 

第五品:如理实见
真正的如来是什么样子 

第六品:正信希有 
 对《金刚经》有信心,也是一种福德 
有了空性见,就能迅速解脱 
万法的显现不是障碍,对万法的执著才是 
执著万法,是生死轮回之根 
执著空性,谁也救不了
渡河离不开船,但到了对岸,就必须舍去 

第七品:无得无说 
佛陀、佛法真的存在吗 
佛言不可说 
万法不是有,也不是无 
佛与菩萨的区别在哪儿 

第八品:依法出生 
什么是财布施 
什么是法布施 
《金刚经》是诸佛、佛法的出生处 
佛法是智慧的境界 

第九品:一相无相 
什么是沙门四果 
没有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执著,才是真正的预流果 
没有来去的执著,才是真正的一来果 
什么是不来果 
阿罗汉为什么叫“战胜敌人” 
阿罗汉若认为“我已得到阿罗汉果”,会有什么过失 
真正的阿罗汉不可能觉得“我是人中
第一,我很了不起”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十品:庄严净土
获得法是一种分别念,理应舍弃 
除了心清净,世上没净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智慧的人,绝不贪恋梦中的身体 

第十一品:无为福胜
持诵《金刚经》,能行难做之事,能获广大福德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
念诵《金刚经》的人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 
《金刚经》在哪儿,佛就在哪儿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
《金刚经》里处处是宝,可随意取 
 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什么时候相违之法能共存
这个世界也是如梦如幻 
心清净之人,见什么都是佛;心不清净者,只见各种丑相 
一心念诵《金刚经》,就能破我执、断妄想 

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 
七宝虽多,用尽还归生灭。经文虽少,悟之直至菩提 

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 
世上没有众生可度 
 凡夫与圣者的差别 
 不要执著于自己是凡夫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 
佛陀的每一种相,都是以无量福德而成就 
三十二相也有胜劣之别 
烧香拜佛有用吗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
相只是一种因缘 
真相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 
学佛只是为了遣除烦恼吗 
修福积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 
无来也无去,所以叫如来

第三十品:一合相理
一尘中有尘数刹
这个世界不常有,也不断灭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会实实在在 
世人喜把“没有”执为“有” 

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先听,再思,后修 
无相之相,方为实相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 
世上有三种功德最大 
“入定”是不执著任何一种相 
“出定”是观一切如梦如幻 
后善结尾篇
因为皆大欢喜,所以信受奉行 


后记 
愿你从中得到一点真实的受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