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笑谈囧闻趣史
0.00     定价 ¥ 32.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16606711
  • 作      者:
    刘秉光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刘秉光,山东淄博人,警察,作家,知名历史博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思考,擅长用另一种视角解读历史。已出版作品《历史上那些帝王们》、《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上下五千年波谲诡异的历史风云中,穿插着诸多妙趣横生的人和事,浩瀚的故纸堆里总会不时地跳跃着一些精彩历史瞬间。这些轶闻趣事,现存史料中或详或略,或褒或贬,有的让人疑窦顿生,有的让人拍案惊奇,有的让人心潮澎湃,有的让人扼腕叹息,无不感慨历史的无穷魅力。本书精选了几十余篇历史杂文,分章别类,汇成此书,揭秘一个个千年难解的亘古悬疑,盘点一个个谁与争锋的风流人物,梳理一段段五彩斑斓的王朝轶闻,回味一串串哭笑不得的囧人囧事,让读者在惊讶、感叹、唏嘘、捧腹之余,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正所谓,读史明智。这里的历史未泛黄。

展开
精彩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有何不同?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史料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汇。因为仅有一字之差,所以经常被人们混淆,甚至通用。事实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太上皇”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平定天下后,除了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还特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于是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赢异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太上皇”头衔的人。太上,即最高、无上,形容极其尊贵。不过,当时赢异人已去世多年。
  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称帝后,每次去拜见父亲刘太公,刘太公均用人臣之礼迎接。在刘太公看来,“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乱。刘邦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子成了龙,当父亲的总该有个与之相称的头衔,于是下诏:“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汉书》)。
  秦汉时期的“太上皇”是一个尊号,一种荣誉,不是皇帝,不问政治。对此,东汉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初唐颜师古注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政治,故不曰帝也。”可见,“太上皇”是当朝皇帝出于人伦对父亲的尊称,没有实际政治权力。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太上皇帝”这个称号,也就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皇帝。如十六国时期后凉天王吕光、北魏时期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唐睿宗李旦等,生前退位后均自称“太上皇帝”。从年代远近来看,“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吕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为“太上皇帝”压阵,使权力平稳过渡;拓跋弘退位后,“国之大事咸以闻”(《魏书》);高湛退位后,“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李旦退位后,规定“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旧唐书》)。可见,“太上皇帝”禅位后依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是凌驾于当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在古代,“帝”的分量要远远大于“皇”。二者比较,“皇”是虚幻缥缈,“帝”握有实权,所以皇帝也可以简称为“帝”。“太上皇”中单一个“皇”字,原本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名誉上的虚衔。
  大概是由于“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的缘故,在以后的史料中出现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兼用、混用的杂乱现象,其中以《宋史》最为突出。史官在称呼同一个已经禅位的皇帝时,一会儿用“太上皇”,一会儿用“太上皇帝”,如《高宗纪》称宋高宗赵构退位时提出“朕称太上皇帝”,而《孝宗纪》却称“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从太上皇幸天竺寺”,一篇本纪二者兼用。又如,《光宗纪》称宋光宗赵惇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不豫”;而《宁宗纪》却称“太上皇违豫,赦。辛卯,太上皇崩”,两篇本纪前后不同。
  按“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原意,“太上皇”只是皇帝的父亲,不掌握大权;“太上皇帝”不仅是父亲,而且是皇帝,大权在握。所以,乾隆皇帝对禅位后享受什么样的尊号很在意,退位前专门规定“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其奏对称太上皇”,意思是说,正式文件必须称“太上皇帝”,口头上可以称“太上皇”,一句话点明乾隆皇帝至死不肯放权(《清史稿》)。
  从南北朝时期,“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出现了一些别的叫法。如北齐后主高纬被尊为“无上皇”(《北齐书》),北周宣帝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周书》),唐玄宗李隆基被尊为“上皇天帝”,又尊为“圣皇天帝”(《新唐书》),唐顺宗李诵被尊为“应乾圣寿太上皇”(《新唐书》),宋徽宗赵佶被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史》),西夏神宗李遵顼自号“上皇”(《宋史》),等等。笔者考证,尊号中只带个“皇”字的,不掌权,属“太上皇”一类;带有“皇”和“帝”二字的,尚能染指权力,应视为“太上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二十多位“太上皇”或“太上皇帝”中,其中有三位比较特殊,即晋司马衷、宋赵构、清弘历。
  司马衷是辈分最低的太上皇。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辈或祖辈,而司马衷却被叔祖立为太上皇。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司马懿的第九子,也就是司马衷的叔祖赵王司马伦在“八王之乱”中篡位,逼晋惠帝司马衷下台,并将其幽禁于金墉城。为了掩饰篡逆行径,堵住悠悠众口,司马伦不伦不类地给族孙司马衷送上一顶“太上皇”的冠冕,成为一历史笑柄。不过,好景不长,司马衷复辟,司马伦被杀。
  赵构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帝。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十六岁、正值壮年的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闲退”(《宋史》)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赵眘,自称“太上皇帝”。后来,赵构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岁才寿终正寝。其实,赵构盛年主动禅位,并非因为“老且病”,而是与施恩赵眘、贪生怕死、改变抗金策略等因素有关。
  弘历是最专权的太上皇帝。乾隆皇帝弘历当了六十年皇帝后,内心十分纠结,想继续君临天下,又不敢跟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比肩,故禅位于太子永琰。事实上,乾隆皇帝退位后,“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嘉庆皇帝永琰除“尊高宗为太上皇帝”,还要朝夕听其“训政”,直到“太上皇帝崩,上始亲政”(《清史稿》)。
  作为封建社会皇位终身制的一种补充形式,中国古代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禅位制度相沿甚久,同时也对周边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越南的陈朝最为明显。陈朝建立后,为避免争夺皇位发生内讧,于是实行太上皇与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并作为有陈一代的定制。越南古代史家吴士连称:“陈氏家法,……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圣慈官,以上皇称,同听政,其实但传大器,以定后事,备仓卒尔,事皆取决于上皇,嗣主无异于皇太子也”(《大越史记》)。其中提到的“但传大器,……事皆取决于上皇”,与中国的“太上皇帝”制度可谓如出一辙。越南陈朝皇帝禅位后多数被尊为“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也能说明“太上皇”与“太上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展开
目录

分  皇宫奇事
01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有何不同?
02 古代皇帝封禅为何独尊泰山
03 夏朝之乱,始于后羿
04 汉武帝的四位夫人
05 汉昭帝被权臣压制死得很憋屈
06 汉哀帝同性恋之说被误读千年
07 曹丕吹嘘自己的武功天下无敌
08 曹操司马懿父子的手段
9  服药求长生的皇帝
10 北魏孝文帝病中被老婆活活气死
11 西燕政权一年换了五个帝王
12 西魏皇帝元钦实行一夫一妻制
13 唐朝有位皇帝当了二十六年太子
14 娶四个寡妇为妻的痴情皇帝
15 宋太祖赵匡胤究竟怎么死的
16 光绪被慈禧培养成了奴才皇帝
17 中国首位远嫁外番的正牌公主
18 西汉为中国古代“和亲”之始
19 大唐公主历嫁四任可汗
20 元宵节源于汉代宫廷政变和佛教传播
21 北魏盛行“手铸金人”卜吉凶
22 康熙年间的十起“朱三太子”案
23 霸道慈禧逼死儿媳
第二部分 官员秩事
24 战国名将吴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25 齐相管仲搞经济制裁有一套
26 秦相李斯受刑前的黑色幽默
27 古代三位名垂青史的宦官
28 王允杀掉董卓后不放过蔡邕
29 谁为关羽实施了刮骨疗毒手术
30 “武圣”关羽
31 诸葛亮“自比管乐”
32“曹操墓”的墓主人最有可能是谁
33 一代名将马援死后竟蒙冤
34 人称“慈母”的古代罕见循吏
35 五代时期有位“官场不倒翁”
36 安禄山在和平年代扶摇直上
37 唐代为何宦官娶妻之风盛行
38 苏轼的另类吹捧求官术
39 唯一被封为“荣国公”的和尚
40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其人遭遇如何
41 东林党人如何变成了“梁山好汉”
42 吴三桂降清仅仅是因为陈圆圆吗
43 最效忠于溥仪的晚清遗老
44 清朝也有“被自杀”官员
45 侵占新疆十三年的阿古柏暴毙
第三部分 史上趣事
46 盘点中国历代国号之由来
47 小小诸侯国为何能存活一千九百年
48 中国蹴鞠为何没发展成现代足球
49 《史记》为何尘封二十年才问世
50 古人为何把居丧守制称“丁忧”
51 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先亡国
52 “常所用”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53 《史记》中让人敬佩的四位母亲
54 “主人翁”一词背后的桃色事件
55 见证西晋兴亡荣辱的两辆羊车
56 东晋时成汉始造“年号钱”
57 北朝《敕勒歌》背后的惨烈战役
58 唐朝一次非常滑稽的造反
59 大明境内日本人在自相残杀
60 清军对侵华俄军的第一次大捷
第四部分 才子囧事
61 魏晋时期文人为什么喜欢学驴叫
62 司马迁最佩服齐国宰相晏婴
63 李白最崇拜的诗人谢脁
64 韩愈遭贬后不忘造福于民
65 苏轼苏辙名字中究竟有何玄机
66 董其昌其人
67“第一书评家”金圣叹比较狂
68 纪晓岚巧改三首经典唐诗
69 纪晓岚帮家人考试作弊
70 清朝唯一一位蒙古族状元
71 台湾最后一名科举进士的爱国情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