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每年4月5曰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
此一时节,“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节最重要的民俗莫过于祭扫。一环黃土,一杯清酒,缅怀先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千古名句写出了这个节气的特殊氛围。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鴛,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白色桐花绽放,寄悠悠思绪;喜阴的田鼠藏匿,仿佛换上了活泼的鹌鸟;而雨后的天空,也挂上了彩虹。
起居注
关键词:踏青、荡秋千“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曰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是踏青的日子。春风拂过,让人有种依依的眷恋。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古称“千秋”,后为避讳祝寿之词而改为秋千。荡秋千尤适合女性,因为随着秋千的飘荡,很有解郁的功效。
众食风俗志
关键词:青团、萬饼
因清明与旧时寒食节的日子接近,渐渐地,二者便合二为一了,也因此有了清明之曰不动烟火的说法,此外,清明还有吃青色食品的讲法,如青团、萬饼。吃青团是江南一带的清明习俗,是用“浆麦草”这种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然后加入晾干后的水磨糯米粉拌匀制作的团子。团子的馅用细腻的甜豆沙制成。青团颜色油绿如玉,闻之清香扑鼻,食之糯韧绵软、甜而不腻。青团还是江南一带人家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青蒿具有祛风除湿、利尿消肿、凉血止血、补中解毒、益肺功效,以之制成的蒿饼也应运而生。“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春,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色翠而清香,同青团一样,也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
私家美味记忆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袁枚《随园食卜小菜单》
清明食青团是南方习俗。在从北方到南方求学之前,从来没有吃过。倒是在儿时最爱的帝都北京常常品尝到传统”寒食十三绝”中的小食:豌豆黄、艾窝窝、驴打滚、糖火烧……。古老的文化氛围以及无数的小吃,构成了幼时对帝都无尽的向往与热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