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方法对了,孩子更愿意亲近你
0.00     定价 ¥ 2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3939985
  • 作      者:
    李世强, 柴一兵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那样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缺点,改变孩子错误的认识。而孩子因为父母像朋友那样和自己交流,也会乐意接受父母的指导与教育。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孩子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才是特别有故的教子良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妈妈说:“两个月前王晨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此,我和他爸打他了,骂他了,但是王晨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我们为此感到心灰意懒。”
  程老师急切地问:“那你们后来用了什么方式方法让王晨发生了改变呢?”
  妈妈说:“一次,我向一个朋友寻求帮助。他问我是否真正了解孩子,孩子玩网络游戏的原因是不是厌恶学习。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监督、督促王晨学习,却不曾真正与他沟通,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某天回家后,我试问儿子会不会因为学习感到乏味和枯燥,儿子听到我这样问他感到很意外,接着他就如实相告,说有时候甚至产生了退学的想法。我接着说自己也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多烦恼,希望他能给我一些建议。这时,我把儿子当作朋友,将工作中的不顺心事都告诉了儿子。”
  妈妈继续说:“想不到王晨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强的分析能力,我第一次由衷地称赞了儿子一句:‘你太让妈妈意外了,你比妈妈强!’没想到,儿子就此一发而不可收,他也将心中的烦恼都告诉了我。从此,孩子和我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儿子也渐渐走出了网瘾的困扰,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
  现代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和孩子交朋友,而家长和孩子交朋友的时候要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因为尊重孩子是家长走进孩子心灵的首要条件。信任和平等是建立在家长对孩子尊重的基础上,如果缺失了尊重,谈何平等,没有了平等又怎么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孩子的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家长的重视,家长如果能耐心听完孩子发表的一些意见,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孩子才会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真正为家长敞开,对于家长的教诲也乐于接纳。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给予孩子一些做事情的决定权,这是家长与孩子成为朋友的重要前提。家长要经常温和地对孩子说:还是你自己来决定吧!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感到有主人身份般的满足感。家长必须要明白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没有因为彼此间的年龄和辈分不同而导致地位的差异。家长和孩子应该更像是朋友关系。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家长不要给自己孩子学习督促者这样的定位。家长这样定位就只会用一张刻板的脸面对着孩子,要求他们好好学习。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个孩子会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呢?正确的做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出现问题时,父母就别在孩子面前摆家长的谱儿了,要向孩子虚心求教,共同讨论问题,最后的决定一起来做,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
  家长对孩子态度的好坏是家教成败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和孩子说话时家长所表达出的语气,会深深影响到孩子的情商和修养。家长必须尊重孩子,对孩子应该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篮球,家长可以用尊重孩子的态度说:“只要你努力学打球,就一定会打好。”这样家长就无形中就给了孩子自信,并让其知道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假如家长采用不尊重孩子决定的态度,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带来伤害。孩子从两三岁的时候,自我意识就开始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做事情的主见,这就说明孩子已经开始了解自己的力量和各方面的能力。当孩子提出与家长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家长不要认为是孩子不听家长的话,而粗暴地反对和否定孩子。打个比方,如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可孩子还想再和小朋友们玩一会儿,这时候家长不能发脾气:“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将来能做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厌恶心理。家长应给予孩子尊重的语气:“玩一会儿就回来学习吧,怎么样?”孩子就会欣然接受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心里应该首先知道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的。当你想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要用商量的语气来征得孩子的同意,以此来表明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时,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赞赏,因为赞赏会让孩子表现出自己更多的优点。家长要想孩子做事情不犯错误,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不要只知道批评责备,而是应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总结和积累经验,鼓励孩子更加努力。
  爱孩子的具体表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这种爱孩子的表达形式是正确的。孩子自尊心的形成源于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孩子的个性是在家长给予孩子尊重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长不应该在别人的面前讨论或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庭教育中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尊重,但家长也要培养孩子尊重别人。
  现如今大多数年轻的家长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孩子的成长需求,大多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尊重孩子。但还是有一些家长虽然知道孩子需要尊重,但他们往往遇事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家长要想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建立在彼此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其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有些家长急切地想让孩子学习更多的文化和技能,但是如果家长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正常规律,往往就会把事情弄得很糟糕。这样不仅达不到家长所要求的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扰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其自我的意识会慢慢形成。孩子们会提出“我自己来做”的要求和想法,这是孩子在该年龄段正常的心理象征。可是许多家长还是生怕孩子做不好,总想代替孩子去做,从而限制了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当孩子长大后什么也做不成或是做不好。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独立意识以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表现在口头承诺上,更要求家长对孩子付出实际的支持行动,以此来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尊重孩子的同时,家长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合格的家长更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不可随意伤害和践踏,家长应该深知这一道理。孩子除了家长给予的环境条件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孩子的自由权利应该还给他们,让孩子自己选择的同时尽情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美好吧。由于人类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教育的影响,孩子与孩子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并不是很奇怪。可是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时,家长就沾沾自喜,反之家长就不停地数落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迷惘。家长应告诉孩子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别人是无法替代他们的。总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与孩子做朋友,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缺点,改变孩子错误的认识。而孩子因为家长像朋友那样和自己交流,也会乐意接受家长的指导与教育。尊重并不等于一味顺从,尊重孩子要和严格要求孩子有一个和谐的统一。父母只有放下家长的架子,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家长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找到孩子与家长心理上的平衡与默契。让孩子从家长的关爱和尊重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