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
0.00     定价 ¥ 6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8076072
  • 作      者:
    柯美成,胡抗美编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柯美成,北京文史学者,高级经济师。曾在全国性报刊发表经济类文章3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3项。编著、主编的书籍主要有《中国古代经济名作注译》、《文白对照群书治要》、《理财通鉴一历代食货志全译》、《荀子解说》以及《林彪与毛泽东》等。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胡抗美书学论稿》、《胡抗美诗词集》、《胡抗美书法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以论治求治为经,以人物为纬,着眼于思想、制度、政策、实践四方面,荟萃了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关于用人的若干代表作,选辑了历代关于用人的掌故。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辑,名君诏令。凡选文为帝王之诏、谕、敕、令等,即通常所说的“圣旨”,收入本辑。其中魏武帝曹操虽并未做过皇帝,但援《三国志》成例,其令亦归入本辑;第二辑,名臣奏议。凡选文为臣下上奏帝王之表、章、疏、折、状、书、对策、封事等,收入本辑;第三辑,名家论说。先秦诸子、后世名家之文,及兼为名臣名家而其文非上奏文的,收入本辑;附录,乃用人掌故。以上各部分选文务求精当,从整体上能真实地体现古代用人的优良传统,体现古代用人思想与艺术的精华。
展开
精彩书摘
  填写人物才、德的“状”,以与人物的实际才能相称为“清”;品第人物列出的辈目,以与实际情况相符为“平”。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情,不能不明白。“清平”是政治教化美好的象征,“枉滥”是国家混乱衰败的恶兆,不可不明察。然而人才各有所能,全才是很少的;入的才能有大有小,贵显有早有晚。一个人过去德行鄙薄,后来修身向善,就应当受到“日新其德”的好报。坚持正义,但违逆了时尚,应当有质朴率直的美称;气度远大,但有小毛病,应当得到非同一般的评价;任性直率,不作表面文章,应当有清正务实的赞誉;美德不多,但才能优秀,应当得到因才授职的任用。所以,商末的微子、箕子、比干,殊途而同归:战国的孟尝、平原、信陵、春申,行为不同而均合于道义。陈平、韩信在家乡被人嘲笑受人侮辱,但在帝王那里却立下了大功;屈原、伍子胥不能被君主所容,却扬名于史册。这都是被评论所明示的。
  如今的中正官,不精察人物的才能实绩,只根据朋党的利益行事;不用同一尺度衡量人才,只按照自己的爱憎行事。对自己想给好处的人,搜集些虚假情况就予以美誉;对自己想淘汰的人,却吹毛求疵。品第高下追随家世的强弱,判断是非随顺自己的爱憎。追随家世盛衰,不顾才能实绩。家世衰落便削入下品,家世兴盛则列为上品;同一个人,几天之中可以写出才、德不同的评语。那些求官的士子,或者以贿赂打通关节,或者靠用计谋向上爬;会攀附请托者必定发达,坚守道义者则困顿不堪。无所报答于中正官,必定被剥夺做官的机会;私下给予中正官好处,肯定可以满足其欲望。所以,列入上品的无寒门子弟,列为下品的无势族出身。即使有时有个别情况,也都另有缘故。怠慢君主,欺骗世人,实在是引起祸乱之源。这是九品中正制损害政治的表现之一。
  在各州设立大中正官,是为了选取州里公众舆论归心的人,以此来镇住不同意见,统一言论。不是想靠一个人去了解一州的人才,有一个弄不清楚,就要受处罚。如果这样,从孔子往上,直到伏羲氏,便没有一个人会没有失误。那么,既然都不能胜任,为什么又独独要求中人之才担此重任呢?如果确实干不好,自然可以重新选任。如今朝廷重视其职位,却轻忽其人选。中正官以所立品格去访问刁攸,刁攸不是州里众望所归的人,也不是职掌选拔人才的官员,现在访问他,让他去统一对他不信服的人的意见,越出本职去决定事情,那就只会助长谗言构陷的事端,滋生争斗。这似乎不是设立大中正的本旨和整肃风俗应当慎重防范的做法。
  ……
展开
目录
再版弁言
第一辑 名君诏令
汉高祖 求贤诏
汉文帝 策贤良文学士诏
汉景帝 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武帝 举茂才异等诏
汉光武帝 封功臣诏
魏武帝 求贤驭人七令(吏士行能令;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求逸才令;选军中典狱令;定功行封令;败军抵罪令)
魏孝文帝 定考绩明黜陟二诏
唐太宗 任贤求谏二诏(荐举贤能诏;令群臣直言诏)
武则天 以八科取士诏
唐玄宗 重守令四诏(令新除牧守面辞诏;简京官为都督刺史诏;京官都督刺史中外迭用敕;处分县令敕)
周世宗 求谏诏
宋太祖 澄清吏治防患未然三诏(诫约藩侯郡牧不得令亲随参掌公务诏;举主连坐诏;举人关食禄之家委中书复试诏)
金世宗 责尚书省除授止限资级二谕
明太祖 戒谕公侯外官二敕(铁榜戒公侯;戒谕外官敕)
清圣祖 爱惜人才澄清吏治三谕(崇尚宽大爱惜人才谕;端本澄源谕;封疆大吏陛见陈奏谕)
清世宗 为政以得人为要谕
清高宗 著大学士等荐举言官谕

第二辑 名臣奏议
李斯 谏逐客书
董仲舒 举贤良对策(节选)
诸葛亮 出师表
刘毅 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魏徵 论御臣之术疏
张柬之 对贤良方正策(节选)
张九龄 重守令疏
陆贽 驾幸梁州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
李吉甫 请汰冗吏疏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节选)
包拯 乞不用赃吏疏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疏
张浚 论内重外轻之害有八疏
许衡 论时务五事疏(节选)
张居正 陈六事疏(节选)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陈廷敬 请严督抚之责成疏
张之洞 刘坤一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
……
第三辑 名家论说
附录 用人掌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