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忘川之花
0.00     定价 ¥ 33.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9614714
  • 作      者:
    半夏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远征军抗战背景下的爱情悲歌,向死而生的长別离。谨以《忘川之花》献给滇西那片土地上受过战争蹂躏的父老乡亲们!
  《忘川之花》以细腻的叙事语言处理“记忆与遗忘”、“爱与宽恕”、“死与生”,把远征军缅北滇西抗战背景下的日常人生写得风生水起。
展开
作者简介
  半夏,本名杨鸿雁,女,云南人。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高级编辑。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心上虫草》《活色余欢》《潦草的痛》等,中短篇小说、随笔散见于报刊。
展开
内容介绍
  《忘川之花》以细腻的叙事语言处理“记忆与遗忘”、“爱与宽恕”、“死与生”,把远征军缅北滇西抗战背景下的日常人生写得风生水起,由两本旧护照串联出家族三代人生离死别的故事,迭宕起伏并穿越时空至今。
展开
精彩书评
  ★爱与恨交织的故事很多,《忘川之花》却写得与众不同,是作家半夏选择了一个特异的家庭,在特殊的时代夫妻、妻妾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展开故事,用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
  ——彭荆风(军旅作家、鲁奖获得者)
  
  ★神秘、幽暗,远征军抗战背景下的情感故事与滇地独有的赶马调子、哭唱调子、白仙文化、施蛊术、玉文化等风俗交错相映,为读者带来了奇异、陌生化阅读效果。
  ——张莉(文学批评家)
  
  ★忘川是横亘此岸彼岸间的一条遗忘之河,小说叙事悠转柔曼,战争离乱背景下的国仇家恨因此获得一种温情的救赎。文学,对于世界多么重要,半夏用她心灵的文字让世界在数量的喧嚣中有了质量的稳定,使人间灵魂有了最后安顿的方向。
  ——葛水平(作家、鲁奖获得者)
  
  ★一段逝水,一符咒辞,一幅用稀释的鲜血点染而就的山野春花图——揉揉就碎,碾碾成灰,不留痕迹!一个民族面对重大牺牲时,也许只能以其广大、坚韧乃至琐屑、卑污来承受灾难。然而,收蓄痛苦的大地肌肤将报以未来时岁轮替的鲜花。这就是《忘川之花》予人的影像。
  ——黄尧(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展开
精彩书摘
  《忘川之花》:
  奶奶的院子里有一棵曼陀罗树,开紫色的花。印象中它一年四季都在开花。到2010年的秋天,它突然很繁盛,繁盛得掩盖了其他的花。那些花如同觉悟一般,毫无声息地逼近我的灵机一动,好像要完成涅粲和对我的神启。
  我现在就坐在老屋的廊檐下注视着那棵曼陀罗花树。我刻意地想把发生在我们许家的好多事情郁积到那一朵一朵倒挂如钟磬的曼陀罗花上,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可是它们一到了下午便集体闭合。这姿态如同它们不曾盛开过一般,让我琢磨不透,我仿佛寻觅到了一点什么却又倏忽而逝,了无痕迹。
  某天我注视着那棵曼陀罗花树时,习惯性地用手抚着颈间那个笑朗朗的翡翠玉佛,淡然地觉到:佛并非只供在庙堂,花并非只开在院场或者野地。佛家有语“花开荼蘼叶落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皆了”;佛经还记有“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读过一首长诗,记得末五句——你爱坐彼端奏响进行曲,我爱倚在这边低吟长恨歌。
  银河突然泛滥了,任性的浪潮中央,绽放了一株曼陀罗。
  诗意简单明了,说的是天际银河的此岸彼岸间,在一种遥不可及的隔绝和别离里,波诡云谲之间,曼陀罗花陡然绽放。
  曼陀罗,一种茄科植物,野生直立,木本或草本,花显。当然,庭院或公园里现在有专门培植的了。
  曼陀罗的叶子有浓郁的味道,特别是捻揉时。有人说那味道与麝香类似。曼陀罗的花都是单生,决不并蒂,花冠呈喇叭状,气味独异。因为它喇叭状的花冠,在西方,它又被叫做“天使的号角”。花色多样,常见有白花、红花、紫花,传说还有黑花,极罕见。
  我没见过黑花,以我大学植物学的专业素养来推断,所谓的黑花曼陀罗疑为紫得发黑一类,仅流于传说,类同于黑郁金香黑牡丹之类的妄说。
  曼陀罗全株有毒,果实、种子毒性最大。鲜叶那所谓的麝香味令人迷惑,中医里其叶、花、籽均可入药。白花曼陀罗很像常见的白百合,它的香气打头,会让人产生轻微幻觉。我不喜欢曼陀罗开花时的气味。本草医书说曼陀罗花人药,功用是麻醉。是药三分毒,善用方为良药,一旦其量放纵,即转变为春药。
  旧时整蛊人常用它作一味药引,为其所蛊会迷失本性。
  在拉丁文中,“药”同时兼有“医药”和“毒药”两重意思。这一点在中国也一样。在医药和毒药的交叉点上,曼陀罗花像地精一般突然显现,妖冶莫测。
  “曼陀罗”是梵语音译,单是花色曼陀罗便有诸多解语,白花在东南亚一带被佛教徒认为是洁净之物,吉祥之物,最常见;红花生在湿热之地,也常见;紫花天生美丽魅惑,姿态旖旎;传说中的黑花曼陀罗却是不祥之物,意味着爱和不可知的死亡。因为花色不同,曼陀罗被人为赋予截然不同的品性,亦正亦邪。曼陀罗的日本花语是“悲伤回忆”;朝鲜花语是“相互思念”;中国花语是“优美纯洁”。而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内,曼陀罗集“妖异、分离、伤心、不祥、死亡”诸多意味。
  法国作家雨果在《笑面人》中描述了狂人医生苏斯使用曼陀罗花的过程,“他熟悉曼陀罗花的性能和各种妙处,谁都知道这种草有阴阳两性。”埃及有一幅古壁画,画了古埃及人宴客的场景,主人把曼陀罗的花果拿给客人闻,目的就是借其致迷幻的特性,让客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古罗马人常以曼陀罗的迷幻演绎阴谋,他们的兵书《谋略》中,就有以曼陀罗酒制胜的战例。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