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为了新中国 : 贺龙元帅的征战岁月
0.00     定价 ¥ 5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0095095
  • 作      者:
    薛瑞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薛瑞,生于湖北洪湖,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现任中国动漫集团办公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专著两部:《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发展战略研究》和《公共行政新思维》,后者获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完成国家部(省)级课题4项;在《中国行政管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quan威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有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贺龙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为了新中国:贺龙元帅的征战岁月》以文学传记的形式,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贺龙元帅从青年时期追求真理,寻找解救中国问题的道路,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二方面军,直至新中国成立初1950年3月西昌解放的整个征战岁月和伟大历史贡献。从一个开国元帅的征战岁月切入,再现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客观反映了贺龙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性格特点、愈挫愈奋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胸襟、百战百胜的军事才能,艺术地展现了贺龙的独特形象和伟大人格魅力。“整个书稿传播的都是正能量,是反映贺龙元帅历史的一本好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了新中国:贺龙元帅的征战岁月》:
  一、两把菜刀揭竿而起
  18岁这一年,贺龙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取名云卿。这个名字来源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按贺氏族谱,贺龙为“文”字辈,本名为“贺文常”。后来,他的父辈们认为“文常”“云卿”这两个名字,表达不了他们所寄托的期望,议论重新起个响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叔父贺士奎是个教书先生,说:“云卿、文常(长),取其中云长二字演义下去,云中之长者,当然是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者飞跃宇宙之间,降者潜伏波涛之内。龙能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我看就以‘龙’字为主,再加一个字,理想名字成矣。”但加什么字呢?他们始终没议出个结果来。在一旁的贺文常说:“我看就用一个‘龙’字吧,又好说,又好记,就叫‘贺龙’吧!”从此他就改名为贺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袁世凯为了当上皇帝,复辟帝制,巩固自己篡夺的帝位,不惜卖国求荣,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者,下令各省督军加紧镇压革命党人。湖南督军汤芗铭残酷镇压湖南人民的反帝反袁运动,大肆捕杀革命党人。反动势力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湖南人民的极大愤慨,展开了“倒袁反汤”的猛烈斗争。
  在这种情形下,桑植县中华革命党组织交给年仅18岁的贺龙三项任务:第一,惩杀本县大劣绅朱海珊,这项任务贺龙很快就完成了;第二,带队伍当团总。但是贺龙说什么也不干。他说:“我恨的就是团总,我不干!”尽管陈图南一再向他解释这只是名义上的团总,贺龙还是坚决不干;第三,派人到警备队当兵,了解那里的各种情况。对第三项任务,贺龙二话没说,立即找了几个人打人警备队当了兵。不久贺龙又根据革命党的指示到石门、沅陵两县团防局和巡防军中策反、组织反袁武装。沅陵是湘西首府,驻军1000余人。其中有些人同贺龙在赶马时有过交往。贺龙到沅陵后以交友为名宣传反袁驱汤,经过半年努力,秘密组织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正当准备拖枪起义的时候,不料机密泄露,贺龙只得连夜离开。走到大庸地界,碰上十几名土匪,把贺龙当成“肉票”抓到熊壁岩贾家大院。然而这批土匪的行踪被沅陵县当局侦知,知事余凤声率领120余人前来袭击土匪。后将土匪20余人连同贺龙一起抓到沅陵,关进监牢。审讯中发现贺龙不是土匪,但衙中贪官想从他身上捞取油水,便反诬贺龙通匪不予释放,同时又向外暗示可以出钱赎人。贺士道赶到沅陵,利用族人同余凤声的关系,又花钱打通官府,才将贺龙保释出来。
  贺龙虽遭此劫难,但并不气馁。他继续按中华革命党的要求先后在大庸、慈利等县积极活动,广泛联络有志之士,宣传革命宗旨,全心全意地投入了民主革命斗争。
  1915年12月,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日本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全面支持下,悍然宣布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随后,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登基当皇帝。这一复辟行径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发表了“讨袁宣言”,准备联络各地革命力量举行武装起义。12月25日,云南都督蔡锷在昆明首先宣布独立,组织了护国军。这一行动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等地纷纷响应。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一、童年生活穷且益坚
二、血性少年初露锋芒

第二章 民主革命的斗士
一、两把菜刀揭竿而起
二、兴师讨贼惩奸肃劣
三、移驻津澧关心民瘼

第三章 一代北伐名将
一、结识逸群率军北伐
二、光复鄂西拱卫武汉
三、拒蒋诱惑立场坚定
四、二次北伐力挫奉军

第四章 南昌起义总指挥
一、风云变幻听党指挥
二、八一枪声彪炳史册
三、率军南征瑞金入党

第五章 开辟湘鄂西
一、奉党指示回返洪湖
二、扎根桑植鹤峰沸腾

第六章 转战大江南北
一、挺进鄂西一路鏖战
二、回师洪湖痛失挚友

第七章 抵制“左”倾错误
一、苦撑危局打破“进剿”
二、内外交困苦战一载
三、疾风劲草力克时艰

第八章 战斗在湘鄂川黔边
一、木黄会师进击湘西
二、巧战善战气象一新
三、配合大局转战湘黔

第九章 艰苦卓绝的长征
第十章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十一章 挺进冀中地区
第十二章 巩固革命战略枢纽
第十三章 担任联防军司令员
第十四章 捍卫抗战胜利果实
第十五章 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