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世界改变》:
第一篇 “牛车、鸡蛋、大话”
——自我麻痹下萌生的宏大梦想
中秋节刚过的第三天,又一年农历八月十八。深秋初夜,月光伴着秋霜,夜幕逾晚,天却不那么黑。今年家里最后一车玉米棒子收完了,全家7口人围坐在装满玉米棒子的牛车上,爸爸用大嗓门使劲地吆喝着拉车的牛,可是老黄牛还是一如既往地迈着有节奏的步伐,不紧不慢……
肚子饿得咕咕叫,期待着吃晚饭,但又不想吃,因为“玉米碴粥、玉米饼子加上咸菜条组合”真的吃厌了。可是,那时的我却真想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现在想想,是因为自己知道的好吃的东西太少,而且按照常规,好吃的东西都得等到过年,平日里根本不会去期待)。
毕竟已经黑天很久了还一直没吃上饭,我就熬不住问了一句:“晚饭吃什么?”
姐姐们一起说:“你说还能有啥?玉米碴粥、咸菜疙瘩!”
妈妈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还有两个煮鸡蛋。”
虽然两个鸡蛋已经使我觉得够幸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句:“那还有鸡蛋酱吗?”其实心里想:我一个人吃鸡蛋,那大家多馋呀!要是还有一碗鸡蛋酱蘸点秋黄瓜和大葱,他们也就不会眼馋我了。
“没有!两个鸡蛋还不够堵你的嘴。”妈妈说道。
没憋住,我又来一句——“等我长大了,我才不像你们一样,再不干这庄稼活呢。累死了,还没挣到好吃的!”
我的这句话又一次打破了原来和谐的夜空。
幸好,旁边行走的路人不多,没什么人听到。小孩子的这句大话,也许没什么人在乎,可是爸爸妈妈做家长的还是会很在意。
“小点声。你要是不想干这活,除非你不当‘庄稼汉’!”爸爸不高兴地对我讲。
为了能在语言上证实不服输,我特意挑了句结论性的话——“等我长大了,赚大钱给你们吃香的、喝辣的,保证比咱屯子张某某还有钱!”
爸爸真不高兴了。因为,说这话,在当时是犯忌的。小孩乱讲大话,大人不拦着,又管不住,别人听了要笑话的,况且说这种话,在外人看来本就是个笑话。
所以,爸爸教训我说:“‘宁吃过头饭,不讲过头话’,我咋看不出来你会有那么大出息?”
我接着说:“那你等着,你们都看着!”
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接着说:“再乱讲,不给你吃鸡蛋了。”终究还是想吃鸡蛋的,好吃的幸福诱惑让我闭紧了嘴巴。
现在想来,那时自己说过的大话,依然念念不忘仍有回响。唯独,那天生日的两个加餐鸡蛋是不是自己吃的,却模糊得记不清了。也许,回家的路上我就睡着了……
一转眼,到了小学六年级。因为人多,又总是同时有三个孩子读书,家里一直很拮据,生活紧巴巴的。小学时,看着同龄人吃着好吃的零食优哉游哉。渐渐地,自己也由眼馋变成了心生志气,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自己赚钱吃个够。”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期待,才少了当时的眼馋。
回忆儿时经历,我收获了两点感受:
第一,美食诱惑之于没机会拥有的小孩,反倒会被他的自我安慰抵消。
第二,孩童时的大话,也许本想引起别人注意,可偏偏大人们不在乎,都当玩笑听了,这愈加使我咬着劲地给自己装了一肚子的愤慨和志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