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红墙 : 知情者说 ﹒ V
0.00     定价 ¥ 36.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0689928
  • 作      者:
    王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红墙之内,神秘的政治心脏。森严的警卫,仿佛一道屏障,遮断世人多少探询的目光?等闲之辈站在高高的红墙之外,不免雾里看花:李敏谈她的父亲毛泽东与母亲贺子珍?被毛泽东喻为“党内贾宝玉”的贾拓夫被害之谜?刘伯承元帅爱女华北被害的真相?林彪害死傅连暲的前前后后?杨勇上将“文化大革命”中“失踪”事件?《党内第一次错误斗争反教条主义真相》(作者王颖)为《红墙知情者说》中的一部,《红墙知情者说(Ⅴ党内第一次错误斗争反教条主义真相)》以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回忆与记述为主要内容,深度披露了中国政坛惊心动魄的真实内幕……
展开
精彩书摘
  昨天晚上卫生部长傅连暲找到他,向他汇报了最近一个时期延安的医疗卫生工作。据傅连暲讲,目前延安药品奇缺不仅没有盘尼西林这样的好药,就连奎宁、碘酒、麻醉药、黄连素这样常用的药也十分缺乏。中央医院每天都能收到痢疾、打摆子、百日咳这样的病人,然而却无药给他们治疗。虽说动员医护人员上山挖了不少草药,但有些病症光吃草药也不行,甚至有的伤员开刀动手术都没有麻药。
  从其他几条渠道反映来的问题跟傅连暲反映的差不多,八路军、新四军也都是这种情况,药品短缺,医务人员短缺,伤病难以很好治疗。
  尽管最近一个时期,前线不断传来打胜仗的喜讯,但缺医少药的情况仍使毛泽东心情沉重,他知道这种现象长期下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与敌人战斗,一旦负伤,等待战士们的将是什么。
  傅连暲还讲到了关于抗战将士的孩子问题。由于这些年轻的将士们在前线与日军作战,他们的孩子无人照管,有的送到老乡家,有的送到亲戚家,但效果都不很好,病死的、丢失的,屡有发生。这些孩子都是宝贵的革命后代,是否能搞一个保育院将他们集中收养起来。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推开了堆在书桌上的书本和笔墨,从笔筒中抽出一支铅笔,摊开一张稿纸,在上面重重地写下一个大字:药。接着又在“药”字下面画了好几个圈。尽管这医药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可毛泽东仍然十分关心。这是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大事,进而影响到抗日战争的全局,这怎能不叫毛泽东担心?毛泽东对傅连□讲的话深信不疑,在毛泽东眼里,傅连唪是个非常正直诚实的人,而且曾经是他的救命恩人。一想到这件事毛泽东对傅连障便心存感激。
  至于要办保育院一事,毛泽东也与傅连障有同感。不论是在延安工作的还是在前线打仗的将士们,都没有时间照顾那些娃娃,基本都是送到老乡家去喂养。老乡们生活艰苦,又不懂得科学喂养。有不少娃娃夭折了。想起这些,毛泽东就心痛,包括自己的娃娃,不也都是送到老乡家去喂养吗?毛毛、娇娇……贺子珍身体不好,孩子生下后带不了,便送到老乡家去喂养。娇娇离得近还好,经常可以去看一看。毛毛在中央苏区生下来,便寄养到一个老乡家中,至今没有找到,不知是死是活?保育院必须尽快落实,不能再拖延。想到这儿,毛泽东在烟灰缸中按灭了烟头,推门走出窑洞。
  “空气好新鲜啊!”毛泽东舒展双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全身有一种轻松畅快的感觉。
  延安的初春是寒冷的,但空气却十分新鲜,一阵阵黄土高原那种特有的清风,微微拂过,那种甜丝丝的凉,真是叫你心旷神怡。这种感受,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难以体验到的。
  毛泽东喜欢这种洁净的新鲜的空气,也喜欢乡下。他从小生长在湖南,那里常年草绿花红,四季如春。投身革命后,他四处奔波,难得静下心来,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他轻松地扭动着身体,舒展着双臂,做着自创的健身操。
  “主席,这么早就起床了?”毛泽东的身后有人问道。
  毛泽东回过头,发现是傅连暲站在身后,他的双眼带着血丝,一脸的疲倦模样。
  “怎么?你也没休息?”毛泽东关切地问。
  “睡不着啊,事情很多。您不是也没休息吗?”傅连暲用双手搓了搓脸,学着毛泽东的样子,舒展着双臂,扭动腰部。
  “是呀,我也与你同样的心情,事情太多了,躺也躺不下。”毛泽东做了一个弯腰动作,双手触到了地面。
  “主席,我已与有关部门商量了,马上成立中央办公厅托儿所,现在已有7个孩子了,以后再陆续把送到外面老乡家的孩子接回来。”傅连障说,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闪动着兴奋的光泽。
  “好哇,好办法。不知有哪几个孩子?”毛泽东停下健身操,扭过头冲傅连暲问道。
  “李维汉的儿子罗小金,贾拓夫的孩子贾丽丽,陈正人的小胖,谢觉哉的谢定定,王首道的女儿王苏云,我的女儿维芳,还有一个,就是您的女儿娇娇了。我看把她接回来吧,放在外面总是不放心,离得近些,随时可以看望。”傅连暲掰着指头说。
  “好哇,这件事,尽快办,是件大好事,我的小娇娇第一个报名。”毛泽东高兴地挥了一下手,很坚决的样子。
  “托儿所的所长选好了没有?”毛泽东又问。
  “选好了,派丑子冈同志去,她是个参加革命多年的好同志。丈夫牺牲了,她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延安,曾在中央疗养所和中央医院担任过护士,还担任过合作社主任。工作积极,吃苦精神强,对孩子很有爱心……”傅连暲说。
  “嗯,是个好同志,昨天晚上没睡觉,是不是去找人家谈话去了?你呀,也是个工作上的拼命三郎。”毛泽东指点着傅连暲说。
  傅连暲不好意思地笑了。
  ……
展开
目录
鲜为人知中美交往事——延安洛杉矶托儿所创办始末
前线不断传来打胜仗的喜讯,但毛泽东仍然心情沉重;傅连蟑向毛泽东汇报药品奇缺,伤员开刀动手术都没有麻药;更为可怕的是前线作战将士的孩子无人照管。病死的丢失的屡有发生
中共中央下决心创办一间中央托儿所专门接收前方抗日战士及烈士的子女;没有别的条件只给了几间破窑洞;傅连暲派丑子冈筹建托儿所
中央托儿所迎来第一批小人,有毛泽东的女儿毛娇娇(李敏)、李维汉的儿子罗小金(李铁映)、谢觉哉的女儿谢定定等7个孩子;正在前线带兵打仗的抗8将领的孩子不断被送来;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左权的女儿左太北、邓小平的女儿邓琳、杨勇的儿子杨小平……相继来到托儿所
身居香港的宋庆龄千里迢迢将美国洛杉矶爱国华侨及美国友人捐助的物资、钱款送往延安;老百姓有句话在流传:宋美龄为国民党捐鬏,宋庆龄为共产党捐款;宋庆龄往抗日根据地运送医药救济物资每月近3吨之重
为感谢美国友人,中央有关部门决定:将中央托儿所更名为洛杉矶托儿所;世界上恐怕最讲知恩图报的就是中国人了;“落山鸡”在什么地方?
为抗战宋氏三姐妹同在香港饭店露面;国难当头三姐妹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那个傍晚的聚餐使整个香港为之轰动
听从中共中央建议,宋庆龄历尽艰难创“保盟”;孙中山去世后的宋庆龄自信坚毅但也十分忧郁;她不戴珠宝首饰,漂克的黑发盘在脑后端庄迷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成为宋庆龄运送海外捐助物资的主要目标;蒋介石联合抗日是假,灭共是其;蒋介石派遣几十万精锐部队包围陕甘宁妄图困死我抗日军民;盘尼西椿成了延安最珍贵、最抡手的药品
海外华侨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当祖国躯体受到伤害时他们挺身而出爆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只要中国不亡,我愿意捐献最后一分钱;抗战8年,华侨共捐款达13多亿元之巨
为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爆发大规模募捐“一碗饭运动”;“一碗饭运动”遍及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1937年7月17日美国举行的“一碗饭运动”有100万人参加;宋庆龄在香港亲自领导“一碗饭运动”
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1941年12月下旬中国首次出现在联合国;1942年10月10日美,英通知中国,放弃在华特权;1943年11月26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发除1882年以来的《排华法案》
为抗战美国掀起举世空前的援华大募捐;美国援华联合总会为完成500万美元的援华募捐,发动了风行全美的“中国周运动”;美国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编辑们将自己的皈税和稿费捐给中国
愤怒的洛杉矾——这座有着著名影都和迪斯尼乐园的城市还有着男外一段历史;宋庆龄望着这些来自爱国华侨和美国友人的捐助眼睛潮湿了,“立印送往延安,孩子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宋庆龄千里迢迢送来的大磅秤成了洛杉矶托儿所最珍贵最急需的器械;毛泽东站在大磅秤上高兴地喊道:“鸟枪换炮了嘛!”;令人惊讶的是,50年过去了,这台大磅秤仍然在托儿所中使用
为送大型X光机,宋庆龄秘密求助美国将军史迪威。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