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尊老养老礼仪制度概略
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尊老和养老的习俗,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民间代代相传。历代统治者为笼络人心,维护剥削阶级利益和巩固其统治地位,也推行了一些尊老养老的礼仪制度。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的养老制度先于官吏致仕制度。《文献通考》卷四十五载:“养老,五帝宪”。为后代沿袭。今天重温我国历代尊老的习俗和礼仪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发扬我党关心爱护老干部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好敬老养老工作,有着f_定的借鉴意义。
养老对象
“老”这个字的解释,我国古今并不完全相同。今天人们给“老”字所下的定义,其概念的内涵是宽泛的。人们通常把一生分做婴、幼、少、青、壮、老六个时期。所谓老年期,一般是指60岁以上的时期,人们习惯地把60称作壮年与老年的界年,故有花甲之称。我国现行的离休退休制度,也以60作为年龄条件。故凡年过60岁者,均被称作老人。
古代则不同,据《礼记·曲礼》记载:“人生十年日幼,学。二十日,冠。三十日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日老,而传。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日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颐。”由此可见,古时把人生分作悼、幼、弱、壮、强、艾、耆、老、耄和期颐十个时期。其中,把老年时期又分耆、老、耄、期颐四个阶段,老是其中之一,只指七旬老人。相比之下,古代“老”字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狭小的。古代的养老主要是指老、耄和期颐这三老,因此许多朝代规定“官吏七十而致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