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历代名医养生秘籍 : 历代名医珍藏的健康宝典
0.00     定价 ¥ 22.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0840374
  • 作      者:
    王文源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名医养生秘籍(历代名医珍藏的健康宝典)》收录了张仲景、孙思邈、孟诜、张介宾、李时珍等十位古代名医。书本以名医简介、养生思想、养生之方等来介绍这些古代名医。目的在于让读者朋友们能够更好、更方便、更快捷地领会这些前辈们的养生真谛。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历代名医养生秘籍(历代名医珍藏的健康宝典)》中国养生之道,博大精深。自古名医多长寿,历代名医更实在研究古人养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各种宝贵的养生之术,不仅包含了中医学的精髓,还吸收了中国古代各学派的养生精华,特色各异,妙不可言。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张仲景的养生秘籍
    张仲景曾在长沙任太守的职位,虽然身在官场,但他仍然心系百姓,希望靠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想要为百姓治病,医生都是背着药箱到病人的家里进行诊治。但在封建年代,碍于官场礼俗,政府官员是不能随便进出民宅接近百姓的。但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人们医病,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医术。于是张仲景就想了一个办法,决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不理政事,大开衙门,让有病的百姓到大堂上来,他则端坐在堂上,为百姓诊治。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而“坐堂行医”的治疗模式,也是今日医院的雏形。
    张仲景在坐堂行医的时候,接触了不同的患者,也见识了各种疑难杂症。在为病人医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不但医术更为精湛,也结合以往的经验,总结了更为科学、系统的养生经验。为当时身在恶劣环境下的人们生活能够相对轻松健康,提出了宝贵的借鉴。
    1.因人而养,因人而治
    张仲景在医治过程中,总能通过很小的病例总结出深奥的道理。有一次,他在坐堂行医的过程中,两个病人同时来找张仲景看病,原来二人都淋了一场大雨。张仲景给他们切了脉,确诊为感冒,并给他们各开了剂量相同的麻黄汤,用发汗解热的办法来治病。
    第二天,一个病人的家属早早就跑来找张仲景,说病人服了药以后,出了一身大汗,但头痛得比昨天更厉害了。张仲景以为自己诊断出了差错,赶紧跑到另一个病人家里去探望。而另一个病人说服了药后出了一身汗,病已经痊愈了。同样的病,服相同的药,而疗效却不一样,这令张仲景非常疑惑。于是他仔细回忆昨天诊治时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给第一个病人切脉时,病人手腕上有汗,脉也较弱,而第二个病人手腕上却无汗,他在诊断时忽略了这些差异。
    病人本来就有汗,再服下发汗的药,就会使身体更为虚弱,这样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于是他立即改变治疗方法,给病人重新开方抓药,结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转了。
    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同样是感冒,表症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应相同。各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能一成不变。而这就是中医中所说的“辨证施治”。通过这个病例,张仲景也将辩证思想运用在养生方面。在个人的养生中,首先要理解养生的要义与自身的情况。也就是说,每一个追求养生健康的人,不仅要客观辩证地看待生命,更要客观辩证地对待自己。否则,在养生追求上便不会有深层次的把握,容易停留在表面上,看别人如何做或书上怎么说,自己就盲目地效仿。甚至教条、机械地做一些于身体无补的事,这样不仅对健康无益,有时还会起反作用。如运动可以健身,但身体过于虚弱还要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就会严重损伤身体。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先天条件,后天条件,身体现有条件,以至于性格特征等等都不尽相同。在这个时候,能否辩证地看待生命和辩证地对待自己显然是十分重要的。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养生,也是追求养生的人必不可少的一个常识课题。否则,即使再灵验的养生妙法,不因人而用,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说到具体,人们还应该注意吃饭不宜过饱或过饥,坚持“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和“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的饮食格言;运动健身合理,牢记“有动有静,无痛无病”的运动箴言,尽量做到劳逸结合;在情感上既不能过于忧郁,也不能过于兴奋,奉行“娱乐有制,快乐有度”的人生哲学;睡眠上既要保障精力的恢复,又不能过于贪睡,“早睡早起,没病惹你”,才是人们应该时刻遵守的睡眠准则。
    2.“食淡”换得健廉身
    张仲景坐堂行医,诊治的病人以劳苦大众为主。在战乱不断的年代,再赶上大荒之年,别说是普通百姓,即使是官吏,也往往是“面有饥色”。相传有一次,一位百姓模样的老者带着一个孩童前来找张仲景诊治,说孩子得了病,需要治疗。张仲景检查后,发现孩童只是得了小病,稍加调理即可。而当张仲景转眼看这位老者的时候,却令他惊讶不已。只见这位老者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在平时几乎是见不到的。于是张仲景就向老者请教其中的养生奥秘。老者也不隐瞒,直言相告。原来这位老者已经“食淡五十年矣”。这位老者的话,也让张仲景了解到“食淡”的重要性,而这也是与现代医学非常相似的养生之道,即控制盐地摄入量,有益身体健康。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一旦身体中缺盐,身体就会头疼、乏力、恶心以及血压下降,感觉迟钝甚至抽搐、昏迷。然而,长期摄入大量食盐,就会引起血压持续升高,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而过分地摄入食盐,还会增加胃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几率。此外,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高血压病也有很大程度与食盐过多有关。因此,人们应该养成食淡的习惯,而“口重”的人则真的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张仲景身处乱世的养生之术
第二章 华佗近乎失传的养生之术
第三章 黄甫谧久病成医的养生之术
第四章 葛洪返璞归真的养生之术
第五章 孙思邈“天人合一”的养生之术
第六章 孟冼精于食疗的养生之术
第七章 朱震亨滋阴益寿的养生之术
第八章 张介宾善保阳刚的养生之术
第九章 李时珍食养兼备的养生之术
第十章 叶天士善调晚年的养生之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