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没有时间上学
1.一张假钞票
下面讲的故事名叫“一张假钞票”,在初等数学里颇为有名。有位顾客到皮鞋店里去买鞋,买了一双300元的中档皮鞋,付给店主一张500元的钞票(人民币根本没有500元面额的,故事的背景自然不是中国了)。店主因没零钱,就到隔壁游戏机房处,把这张500元的钞票换成零钱,然后给了顾客200元。后者拿了找头和皮鞋扬长而去。顾客刚走,隔壁老板就跑来说,这张钞票是假的。皮鞋店老板只好给他换了一张500元的真钞票,然后拿着假钞票拼命追出去。他总算抓住了骗子,二话没说就饱以老拳:“好个骗子!你给我的钞票是假的,害我赔了隔壁老板,500元,又给了你200元找头及一双价值300元的皮鞋,你得赔我1000元钱!”这顾客被打晕了,但他一想不对,便说:“这双鞋子的钱就是你从隔壁游戏机房处换钱后留下的300元钱,我不能赔你1000元,只能赔700元。”
也有人认为,这顾客应赔给皮鞋店老板800元,以补偿他500元假钞票的损失以及300元的皮鞋钱。你认为这个顾客该赔给皮鞋店老板多少钱才对呢?
2.神秘的一元钱
有三位旅客要住店,服务员收了一共30元,老板看了说给他们打个折退回去5元吧,服务员拿着钱边走就边想,还5元他们也分不了,我留下2元吧。就这样,还给3位旅客一人一元。现在的问题是旅客一共拿出了30元,还回去3元,就是三个人一共花了3×9=27元住宿,算上服务员私自留下的2元,一共是29元,这比一开始三人一共交30元住宿少了1元,请问这一元哪里去了?
3.秀才的故事
从前,有个穷秀才在乡下教书,他有个学生是一个地主的儿子。这个地主是有名的守财奴、吝啬鬼,连过端午节也不给先生送节礼(旧时候,春节、端午、中秋是3大重要节日,按规矩,要给教书先生送节礼)。于是先生问学生:“你父亲怎么不送节礼?”学生回家问老子,老子说:“你回先生说,父亲忘记了。”学生便依照老子的教导来回复。先生听后一本正经地对他说:“我出一句对子让你对,若对得好倒也罢了,对不好定要打你。”接着就出了上联:汉有三杰——张良、韩信、尉迟恭。学生对不出,怕挨打,回家哭告父亲。吝啬鬼父亲说:“怕什么?你去对先生说,这对子根本就出错了,尉迟恭是唐朝人,不是汉朝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