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却在这个新的一年里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李二见国库充盈,将士凶猛,万国来朝,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足以向上天报告一下了,所以打算去泰山封禅一下,再带上晋阳公主,沾一点国家气运,说不定可以不药而愈。
魏征上本说,国家现在从洛阳以东直到东海之滨,荒野千里,人烟稀少,鸡犬不闻,百业凋敝,这时候去泰山封禅,一定会加深山东之地百姓的痛苦。
就这一句话,云烨看到李二对魏征的失望。为了不让皇帝去山东分化打击豪门,魏征已经开始说胡话了。如果是五年前,魏征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但是现在,无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流民已经慢慢地回到了昔日的家园朝廷三年不税的法令已经昭告了天下,土豆更是种的满世界都是,登州、莱州已经慢慢形成了大城市,登州刺史要求扩建城池的奏章已经在皇帝桌案上摆了一个多月了。你现在说山东凋敝是何道理?
众所周知,支撑建立起李唐天下的,主要有三股力量,而最为重要的,便是关陇集团,他们本是源自北魏鲜卑贵族的军人团体,其中既有胡化的汉人,也有汉化的胡人。
第二支力量,便是山东集团。其中,又可划分为两派:历史悠久、宗族势大的山东士族,以及野心勃勃、出身寒门的山东豪杰。前者以百年来所积累的声望门阀自立于世,而后者则依靠隋末以来所掌握的武装力量独树一帜。这两股力量,相互间既有矛盾,又能够为了彼此共同的利益而合作。他们长期以来,都让李世民有尾大不掉之感。好在借用云烨的力量,李二成功压制了山东豪门,卢家血案,让他们认识到了刀子的可怕,现在老老实实地待在山东。
以魏征为代表的山东集团官僚,也正是利用了氏族的庞大势力使得李世民在政令措施上多有让步之举。不过,山东集团在李世民打天下和治天下的过程之中,也为贡献了不少才具卓异的文武贤能。因此,李二对这支势力,是既爱又恨,既要小心提防,又要加意笼络。
最后一股力量,便是长期踞于江南自成一体的江南文士集团。他们同样继承了魏晋以来门阀贵族势力的绪余,在隋统一南方后,其政治地位已大大下降,但在江南地区仍然有着难以替代的影响力。
这些人的特点是无拳无勇,让他们统兵打仗,实非所长,不过他们向来以衣冠正统自居。要说到对前朝典章的钻研阐发,可谓无人能出其右,故而唐初一应政治制度的设计、典章礼仪的制定,多出于他们之手。
这三股力量,形成了唐初政坛官场上的基本格局。其中关系犬牙交错,复杂异常。李二对他们向来采取分而治之掺沙子的原则。
云烨看出来了,魏征的话算是伤了李二的心,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兴致勃勃的李二想要祭天,那就去祭呗,大家也有机会去泰山旅游一圈,干嘛要阻止?更何况皇帝出行对当地的经济一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李二家里现在穷的就剩下钱了,不花出去对不起百姓啊。
朝堂上静得掉根针都清晰可辨,李二把目光转向房玄龄,他忘了老房的老婆也是山东大族。杜如晦从来不参与这些事,闭上眼睛装睡觉;秦琼、程咬金更是低下了脑袋,他也是来自山东的响马。
李二的目光显得更加愤怒,长孙无忌还是没出来,这家伙还在为皇帝给他安了一个赵州刺史的头衔不满。
皇帝把目光停在云烨的身上不动了,云烨甚至能感受到了李二灼人的目光,暗自叹口气,出班发言:“陛下,微臣认为,魏征说的有理,如今山东河北之地依然荒僻,也穷顿不堪,陛下要去封禅,随行人马绝对不会少于六万,这些人马吃喝,一路过去,会把山东、河北的财富消耗一空,自然是得大于失,不划算。”
魏征愤怒地看向云烨,他听出来了,云烨已经偷换了概念,把不能去泰山封禅的理由偷换成了单纯的钱粮。
果然,李二龙颜大悦,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如此啊,魏卿说的果然有理,百姓的福祉大于天,这个道理朕要遵从。不过魏卿多虑了,这次封禅,朕会自带粮草、器物,地方官府不得修造行宫,也不得开山辟路,更不得黄土垫道,所有民役全部取消。如此,可去得?”
魏征无奈之下,只好拱手说道:“如此以来,自然百无禁忌。”
长孙无忌立刻出班启奏:“我皇自御极以来,灭突厥、克草原、拓版图、育万民,如今宇内四海升平,域外群雄顿首,更兼这几年风调雨水,自然需要昭告上天,刻石为记,以昭吾皇功绩!”顺风话他从来都不缺少。
李承乾现在也弄明白了自己父亲要干什么了,自然出来为自己的父亲大肆的吹嘘,李氏宗亲总是没原则的站在皇帝一边,魏征、房玄龄等人就算是万般的不愿,也只能同意皇帝去山东,上一次山洞叛乱是魏征去平定的,没有费一兵一卒,现在皇帝到底还是不放心,准备自己去看看。
出了万民宫,秦琼、程咬金就悄悄地问云烨:“小子,你替山东百姓减去了负担,我看魏征,好像并不领情啊。”
“伯伯,魏征担心的根本不是百姓,他清楚皇帝绝对不会祸害百姓,他担心的是山东之地再遭受一次大清洗。程伯伯,回去告诉婶婶,让她家里不要随便掺和山东的事情,跟房相的妻子学学,先把自己保住再说。”
程咬金喟叹一声,就匆匆离去。皇帝这是静极思动,平息了好几年的氏族纠纷,如今又浮出水面,不知道皇帝到底要干什么,勋贵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云烨知道皇帝要干什么,神人的事情彻底激怒了皇帝,百骑司的调查报告,云烨虽然没见到,但是猜都能猜到一些,魏天珏的案子一定有了进展。
皇后在玉山遇险,虽然说是一个意外,但皇帝谁都没有处置,实在平静的可怕。从事件发生开始,云烨就提心吊胆的,到现在才放下心来,这个板子还要打在氏族的屁股上了。随着神人的遮羞布被掀开,皇帝绝对不会容忍他们的存在,而这些古老的氏族,就是那些神人生存的土壤,必须斩草除根。
李二对国家和权力的认知要远远超过云烨,帝王如果不想被骄奢淫逸的生活腐化,就必须不断给自己树立敌人,现在外面的敌人已经摆消灭得差不多了,好些强横的英雄都在行馆准备舞蹈,只有一个高句丽还在内战中苦苦挣扎,一旦分出胜负,就到了大唐介入的时候。现在,李二就把眼睛盯在了国内。
长孙无忌身上挂着赵州刺史的头衔,房玄龄挂着禹州刺史,杜如晦知贺州,程咬金知卢州,秦琼知齐州,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云烨现在也挂着岳州刺史的头衔。
这摆明了是要分封天下的架势,李二想依靠这些手段把新兴贵族的影响力控制在地方,让他们家族势力远离长安这座权利中心,为此他对自己最忠实的盟友长孙无忌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带头答应这样的封赏。谁知长孙无忌第一次没有按照皇帝的想法行事。
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受封的功臣们集体表示不愿前往世袭封地走马上任,长孙无忌还通过自己的儿媳妇长乐公主再三向皇帝请求:“老臣与陛下当年一起打天下,历经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天下太平,为何要把我们赶到外地上任呢?这不是和流放差不多吗?”
长孙皇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书院的,长孙无忌已经为她牺牲太多了,不然早在贞观八年就成平章事了,这是宰相的位置啊。她想散发自己的郁闷之气,夹在丈夫和哥哥之间实在难做。
云烨没有辞掉岳州刺史,这是李二分封刺史事件上唯一的一块遮羞布,当长孙无忌带领大家一起推辞的时候,云烨已经在任上了。
这段时间,云烨没有任何动作,只是一心打理书院,时不时的进宫去问候一下皇后,带着孙思邈去给晋阳看看病,就是不去见李二。
朝堂上的气氛诡异极了,皇帝要去山东泰山封禅的事情被大臣们一竿子就捅到明年去了,至于明年能不能去,还要看大唐是不是风调雨顺。
这是一个做乌龟的时候,他给皇帝解了一次围,市面上已经有了云烨是弄臣的传言,这时候要是再多事,那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了。
但即便如此,大唐皇家玉山书院还是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审计,还是户部、吏部、礼部、工部的联合大检查。皇家每年拨给书院的钱粮,户部每年拨给书院的俸禄,书院自身产业的查究,都在此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