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2010年在俄罗斯求学期间,跟7个俄罗斯同学去吃烧烤,他们在酒店跟老板说:“老板,我们7个要35升!”是的,35升!35升!35升!大家每人背着三瓶(约莫两升装)啤酒就蹦蹦跳跳出发了,然后喝完再蹦蹦跳跳回来买伏特加。到2013年,俄罗斯政府想了想:还是正式立法规定啤酒算作是一种酒精饮品吧!
著名的芬兰背媳妇大赛世界杯,冠军奖励是:跟媳妇同等质量的啤酒。养胖媳妇的老公陷入了两难的沉思……
丹麦人在一个大型音乐节上说:把你们的尿都收集起来,咱们酿一次真正的尿啤吧!目前正在紧张生产过程中,据说贡献过尿的粉丝们购买还有折扣。看来,尿啤是真的存在的。
这还不算啥,啤酒中有些原材料更是脑洞大开。截至目前,笔者知道的包括但不限于:八角、芫荽、辣椒、胡椒、可可、孜然、肉汁、鲜花、水果、燕麦、黑麦,算挺正常吧?不仅如此,还可以放点猫屎咖啡豆、牡蛎壳、牛睾丸、人胡子……算了,笔者不打算继续说了。
有种啤酒是用人吐出来的玉米酿造出来的!在智利,就有这样一种非常奇葩的啤酒:用人嘴里吐出来的玉米酿造。在经过人嘴咀嚼后,玉米被嘴中的各种糖分水解酶处理过,可以直接用来酿酒,不过……还是不建议大家尝试了。
著名的巴氏消毒法,其实最早是巴斯德研究出来用来给鲜啤杀菌同时保持风味的,后来促进了奶业及无数饮品行业的发展。
美国在进行核爆实验时,在核爆中心附近放置了各类生活饮品,用来测试核辐射剂量,惊奇地发现啤酒竟然是比果汁等饮品所受核辐射剂量更低的饮品。也就是说,核爆末日来临时,记得别忘了带上冰箱里的啤酒!
啤酒最大的杀手是光照!为什么精酿啤酒普遍选用棕色瓶子而不是“大绿棒子”?因为光照是啤酒第一杀手,很多你闻到的尿啤味、苦涩味就是光线照射导致的。这个味道的学名叫作臭鼬味(Skunky),买对了酒你就不用去动物园闻了,暴露在强光下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作空杯恐惧症(Cenosillicaphobia),意思为非常恐惧一杯啤酒慢慢被喝光后的空杯子。作为一名空杯恐惧症重度患者,我只好遗憾地告诉各位,我病得可不轻啊。测试:你看到上面图片心里舒服吗?
经验法则是酿酒师们发明的!著名的术语“大拇指/经验法则”(Rule of Thumb),其实是酿酒师发明的:酿酒师需要将大拇指伸到酒/麦芽汁里面,感受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始或终止某一步酿酒操作,后来被扩散开来作为科研和工程领域的普适词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