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的人生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4375695
  • 作      者:
    思远著
  • 出 版 社 :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资深心理咨询师,张德芬空间、心乐土、壹心理等多家平台签约作者。
  作品曾被“武志红”“壹心理”、《健康时报》《婚姻与家庭》等多家心理科普平台及媒体转载。
  多篇20万+文章的缔造者。
  善于用轻松的语言探索人性的忽明忽暗,用温暖的笔调触碰内心的至美至善。

展开
内容介绍
  优秀的人掌控情绪,失败的人被情绪掌控。
  当你真正了解情绪,与之进行对话,
  你会发现,每种情绪背后都有其相应的心理关键词,
  长久以来,我们对自我、他人以及关系的困惑,
  答案大多都潜伏在情绪的细枝末节里。
  别把你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拱手让给坏情绪。
  别让你九分的努力,败给了一分的坏情绪。
  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你的情绪,代表的是你的人生故事,值得被温柔地向世界讲述。
  把逃避变成拥抱,把对抗变成对话。
  学会和你的情绪做朋友,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展开
精彩书评
  情绪,其实一种不被察觉的沟通方式。比如一个人显露出恐惧的情绪,旁边的人看到了,就知道可能有危险;一个人表现出愤怒,旁边的人会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既然是沟通,就有沟通结果的好与坏,而好坏之别,其实在于我们经常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这决定了我们吸引什么样的人、事、物,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吸引力法则”。
  想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其实就是让自己保持幸福愉悦的情绪,这样才能把你想要的吸引过来。
  ——心理学服务平台“壹心理”
  
  我们常常说“爱自己”,但究竟什么是“爱自己”,依然是让很多人迷茫的一个问题。“爱自己”的维度有很多,其中Z重要的一个维度,大概就是能够和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让自己和生活不被黑色的情绪风暴所吞没。
  和情绪相处的前提,是学会“聆听”你的情绪:你的焦虑、恐惧、难过、委屈……它们都在和你说什么?而你又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当你开始学会聆听情绪,你也就学会了聆听自己,便也打开了一道“爱自己”的法门。
  ——张德芬空间
  
  小孩子不开心了会号啕大哭,青少年不开心了会与朋友分享,中年人不开心了会旅行散心……遇到坏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免疫系统”,在遭遇心理失衡时,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这个“心理免疫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缓解失衡或恢复平衡,但也有一部分人不能自行缓解,甚至随着时间的延续出现心理疾病。所以,学会与坏情绪友好相处是我们的人生必修课!
  ——《健康时报》心理版编辑 毛圆圆
  
  同样是面对压力,有的人任务完成得很好,而有的人却崩溃掉;有些人常常好心办坏事,而有些人却总是能让周边人理解自己……这些差异,看似是和压力处理、沟通有关,但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和自己情绪相处的能力。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就能更好地处理压力和焦虑,从而完成任务;而常常被情绪控制的人,则容易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至于该如何和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也许在这本书里,你会找到答案。
  ——心理服务平台“心乐土”
  
  在我们的心理测量工具中,很多人对情绪类型、情绪管理感兴趣,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大概是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有一片深海”的情绪稳定的人,可是,如何能成为这样的人,答案却没那么简单。
  看完这本书,你也许会更了解情绪,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可能是一件小事儿,可能是一个阴影,可能是一句话,还可能是一个细微的表情,情绪的背后,千丝万缕。只有了解这背后的故事,也许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心理测评工具平台Diggme创始人 郭永兴
展开
精彩书摘
  没有人注定只能做配菜
  心理关键词:自卑情结
  很多人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长得不错,有名牌学校或者留学的经历,也有一份在外人看来不错的工作……就是那种方方面面看上去都算闪亮的人。
  你本以为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活色生香的,但真的走近,你却发现,原来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闪亮,反而总认为自己似乎一无是处,就像西餐里的土豆一样——永远只能做配菜。
  这种自认为是“土豆小姐/先生”的人,骨子里其实都深藏着一个自卑的灵魂。
  01
  何为“自卑情结”
  赵小叶(化名)出现在咨询室的时候,我内心的第一反应是:这姑娘真漂亮。黑亮的长发,浅浅的梨涡,皮肤白皙紧致,有着典型的东方气质美感。
  毕业于某“985”名校的赵小叶,是一名法学硕士,毕业后参加了公务员系统考试,如今在某一线城市的检察院系统工作。她父母都是老师,家里算得上是书香门第……赵小叶的一切,在外人看来,都相当美好。
  可如此美好的姑娘,找我咨询的核心问题,竟是觉得自己非常自卑。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卑的时候,譬如看到同事晒的马甲线、听到同班同学C轮融资1亿美金、饭局上别人高谈阔论而你根本插不上话……这时我们多多少少都会产生自卑感。不过,这些都是偶发的自卑情绪,它和赵小叶口中的“自卑”不太一样。
  在赵小叶的生活中,自卑感不是偶发的,它是如影随形的。比方说:
  无论在工作场合还是生活场合,她总觉得周围人都格外关注她,而且这种关注绝非善意的,而是看透了她内心的脆弱;
  在工作中,同事们一句无心的话,总会让她产生过度反应,觉得别人对她有敌意;
  平时她总是谨小慎微,习惯用讨好的方式来应对外界;
  在人际交往上,她总是试图融入某个圈子,但是她隐隐觉得,自己好像和哪个圈子都离得很远。
  赵小叶和我说,她总觉得惴惴不安,感觉自己特别差劲。虽然有很多男孩在追求她,但是她压根儿不敢接受,因为她特别害怕,将来那些男孩发现她真实的样子,就不再喜欢她了。
  赵小叶所体验到的“自卑”,在心理学上叫作“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由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有一种持续的、稳定的、不间断的“我不好、我很差”的自我认知,这个自我认知会一连串地影响这个人的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等。
  02
  自卑情结是如何产生的
  也许你会好奇:像赵小叶这样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姑娘,为什么会有自卑情结呢?
  自卑情结的发生,跟一个人早年的母婴环境紧密相关。
  在赵小叶的记忆中,她妈妈是一个控制欲特别强、特别爱面子、几乎从不夸奖她的形象。让赵小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妈妈只和她谈论学习,从来不谈感受。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赵小叶和同班的好朋友闹了矛盾,好朋友带着其他女同学孤立她,她感到非常难受,哭着回了家。妈妈听闻赵小叶哭的原因后,没有安慰她,反倒说她为了这么点小事就哭鼻子,是个没用的孩子,并且喝声制止赵小叶哭泣,让她赶紧去写作业。
  从这样一个典型的互动事件中,你也许会发现,如果母亲是一面镜子,赵小叶从这面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这样的:我不应该难过,我很窝囊,我太没用了。
  如果仅仅是受到过一次这样的对待,赵小叶的人生也许不会有太大的波澜,然而由于母亲的人格问题,类似的事情在赵小叶的成长过程中简直如同家常便饭。换言之,“我太没用”这样的自我认知,在赵小叶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并且一直伴随着她长大,形成了她潜意识里最核心的信念。
  这就是自卑情结的形成过程:从生命早期开始,母亲就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她,她通过“投射性认同”的方式,将母亲传递给自己的“你很差劲”内化成为自己的核心信念,从此,她在情感模式上、行为模式上,都会被“我很差劲”这个观念牵引和指挥着。
  没有人会天生喜欢自己不如别人,赵小叶也一样,虽然她从小就内化了“我很差劲”的观念,但她的内心其实一直也在挣扎,她希望自己能够甩掉这个讨厌的标签,她希望变得更优秀、更美好,从而换来母亲的认同,得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认可。
  一方面觉得自己很差劲,一方面又渴望变得完美,这样的内心冲突,将赵小叶置身于痛苦的深渊。
  有自卑情结的人,大多数都和赵小叶一样,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比如:
  n  性格比较敏感,很容易捕捉到别人对自己的攻击;
  n  安全感偏低,在关键时刻总觉得自身力量不足以应对惊险的外部世界;
  n  需要较强的掌控感,以此来获取安全感,有些稍严重的会发展出强迫行为;
  n  个别人会呈现出明显的躯体化反应,比如身体比较僵硬、紧张,以及莫名的疼痛等。
  03
  如何摆脱自卑情结
  偶发的自卑情绪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自卑情结却促使我们进入某种恶性循环,是一定要尽力摆脱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摆脱它,自然首先搞清楚它在我们的意识里是如何工作的。
  实际上,自卑情结在我们的意识里是以一个固有链条的模式,驱动我们做出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它表现为以下形式:
  触发情境—负面预期—无效行为—自我价值确认—自责—再次自卑
  翻译得直白一点,大概是这样的:
  隔壁老王又D轮融资了,这次2亿美金啊(触发情境),我怎么还是这么衰?我也想像他那么成功,但是我好像做不到啊(负面预期),算了,我还是放弃吧(无效行为)。你看,我果然不够好,果然不行(自我价值确认),××,你简直就是个垃圾(自责),然后再次感受被人碾压的自卑。
  这就是自卑情结在我们大脑里耍的小把戏。
  想要摆脱自卑,关键是要在核心观念里确认自己有价值,确认自己足够好。
  ︳你可以选择拒绝认同外界对你的评价
  “你很差劲”“你很窝囊”这样的评价标签,只是别人价值观的呈现,它不等同于真实的你,所以,即便全世界都觉得你很差劲,你都有权利选择不认同,不被外界的观念捆绑。
  ……
展开
目录
One:情绪:自卑

学不会爱自己,是因为你从没被好好爱过
心理关键词:客体关系
心启发:如何做到爱自己
没有人注定只能做配菜
心理关键词:自卑情结
心启发:如何告别自卑
你有权利不成功
心理关键词:自我认同
心启发:哪些小事可以提升自我认同感
总活在美图秀秀里,你累不累
心理关键词:人格面具
心启发:如何摘下面具,做回真实的自己
可以买打折商品,但别过打折的人生
心理关键词:低价值感
心启发:如何告别打折的人生
Two:情绪:恐惧

谁能给你的爱情上保险
心理关键词:爱的非理性
心启发:如何提升爱情里的安全感
我就是不想凑合,有什么错
心理关键词:彼得潘综合征
心启发:如何在爱情中做个成熟的大人
沉默是你的糖衣,固执是我的炮弹
心理关键词:一致性沟通
心启发:如何正确化解一个人的固执
当你无法失去一段关系的时候,你在害怕什么
心理关键词:依赖共生
心启发: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中的依赖共生现象
人格不成长,逃到哪里都是监狱
心理关键词:回避型人格
心启发:如何做一个不再逃跑的人
Three:情绪:愤怒

你的母亲,可能也还是个孩子
心理关键词:人格退行
心启发:如何走出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阴影
爱与冲突是可以并存的
心理关键词:假性独立
心启发:如何告别假性独立
最深度的认同,就是把自己活成你的样子
心理关键词:创伤代际遗传
心启发:如何处理对父母的恨意
忽视,有时是种谋杀
心理关键词:假我人格
心启发:如何走出“被忽视”的阴影
Four:情绪:委屈

亲密无能,因为你心里有个嫌弃的自己
心理关键词:亲密障碍
心启发:如何告别亲密无能
亲爱的,这不是你的错
心理关键词:自我厌恶
心启发:如何走出自我憎恨的牢笼
你不会表达,是因为不曾被允许表达
心理关键词:表达障碍
心启发: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别为不属于你的观众,表演不属于你的人生
心理关键词:自我接纳
心启发:如何告别表演的人生
你的口头禅里藏着你生命的咒语
心理关键词:人格碎片
心启发:如何戒掉不好的口头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