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虎贲万岁
0.00     定价 ¥ 48.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229096588
  • 作      者:
    张恨水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段跨越时空的战争记忆!
  一座永恒屹立的历史丰碑!
  张恨水经典抗战小说系列之二
  一座城池,8000虎贲,40000日寇,苦战16昼夜
  日军称之为“凄绝之战”的常德保卫战
  张恨水通俗版抗战国难史!中国抗战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正面战场的纪实小说,
  张恨水唯一一本完全以真实史料和战争亲历者口述为基础创作的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7—1967),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笔名“恨水”,取自南唐后主李煜词《乌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是20世纪现代文学史上最高产的作家之一,自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早期以《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作品声名鹊起。抗战爆发后,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陆续发表了《热血之花》、《大江东去》、《虎贲万岁》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抗战小说。
展开
内容介绍
  《张恨水抗战曲:虎贲万岁》是张恨水“抗战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讲述1943年秋,日军为掠夺战略物资和牵制中国军队反攻滇缅,在华北方面出动了大量兵力,进逼常德。代号“虎贲”的国民党74军57师誓死保卫常德,8000勇士“以一敌八”,与日寇浴血巷战,坚守16昼夜,死伤殆尽。全师上至师长下至普通士兵,同仇敌忾,将生死置之度外,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从外围作战到逐节瓦解敌人的攻势,全师官兵怀必死之心,让日寇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此战悲壮惨烈,日军战后以“凄绝”形容,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最激烈之一次”。张恨水先生赤胆豪情,写成这部“为57师阵亡将士请命之作”,完全以真实史料和战争亲历者口述为基础创作,书中从师长到火夫全是真名实事,时间地点等与战史完全吻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六十五章没有垮字
  这道浮桥占领之后,大家全高兴得很,觉得进取毛湾,已有了一条很接近的道路,纷纷地说笑着。余程万由堤下走上桥来,先巡视一遍,然后又在桥那边堤上来回走了两次。这就对部下道:“你们不要过于兴奋。敌人若是不把这条路看得重要也不会在这里架设浮桥。这桥被我们占领了,他绝不甘心,在一小时内,必定要来反攻,好在我们的目的,只是要渡过这条河。这道桥的得失根本也不用管,假如在毛湾的敌人分兵向这里增援,我们倒正好乘虚去把毛湾拿下来。现在趁敌人还没有增援,我们可向上游绕了过去。”说毕,就命令队伍向西北走。
  这时半轮新月早已升到天中,上旬之夜料着已是天亮不远。在堤上望对面的南路,地面和树木敷着浅浅的一道白漆,正是浓霜之后,月亮反映出霜的微光。这个微有光芒的宇宙里,一般地是可以看到东西在里面移动的。大家在堤上走着,这就不免常常向大堤南面注意,果然不出师长所料,约莫在一华里路上下,白光里面,有一群黑影,向浮桥这边蜂拥而来,看那一大片黑点,总有一千人上下。
  余程万看到自己所在地,正是个侧面射击所在。这就命令弟兄们在堤上展开阵势,斜对了敌人侧击。四挺机枪,赶快布置在队伍两头,准备敌人万一正面攻击时,机枪再交叉着把敌人捏住。这里只匆匆忙忙地一布置,敌人早已相距到不过六七百公尺。大家忍住胸头这口气,全是眼睁睁地望了他们过来。敌人倒比我们更着急,在那个地方轰轰轰七八门迫击炮向河边投着火球。更近点,七八挺机枪在田埂上支起,早是一片火蛇吐舌,嗒嗒,嗒嗒地向浮桥正面做猛烈的射击,炮弹子弹射在堤道上下,烟火并发。看这样子,敌人还是认为我们守在桥头呢。大家心里好笑,也就不去睬他。
  敌人见我们并没有回击,步兵就在月亮地里冲了上来,这样敌人已完全暴露在我们机枪射程以内,我们的射击手,在等着不耐烦情绪下,谁也不能再放过这个猎物送上枪口的机会。四根火流星,造成两个斜十字,在月光下向敌人飞扑了去。等到敌人卧倒还击,他已有了很大的损失了。在敌人步兵后面的敌机枪阵地这才明白,我们并没有守住桥的正面,迫击炮和轻机枪一般地改变了方向,也向这边还击。那伏倒在地面的敌人,志在夺回那浮桥,还是步步向前移动。
  在常德城里,早是在炮火下稳渡过了的余师长,在堤外河滩上指挥着弟兄们战斗,并没有理会面前炮弹打起的尘灰扑人,不断地四周打量地形。在掩蔽的地方,低身打着手电筒,掏出挂表来看一看,已是六点钟。抬头再看天色,月光已落,东边天脚,显着更白一点。他想着自己的兵力和敌人又是个一比十的局面,万不能在敌人下面暴露。立刻下令脱离阵地,向西北迂回。我们在敌人回击以后,本来发射一阵,停止一阵,敌人还没摸着虚实,我们悄悄地走远了,那机枪还在阵地上射击呢。
  天色大亮以后,队伍到了这小河南侧一片空旷地方,这里背对了河堤,面前却是由西向东,半环抱着的一片小山。湘中气候温暖,山上的小树像一把蓬乱的头发,密密层层地生长着。小树有赭色的,有黄色的,也有老绿色的,还有落光了叶子,簇拥了一大堆小树枝的,在这山水之间,有三四间七歪八倒的草屋,带了几堵黄土短墙,四周也有七八棵大小树木。估计着这里到毛家渡已相去四五里路。便下令队伍掩蔽在这草屋子里,只许找些冷东西吃,不许生火。果然他这一猜,又对了。
  在半小时后,敌人的飞机,就是一架两架地,不断地在空中梭巡,敌人已知道我们有一支兵力在沅江南岸钻隙前进,想寻找出来,把我们消灭。我们这一百单八名官兵,一日一夜地钻隙,所幸没有伤亡,大家也都要求保留这每一支枪,每一枚手榴弹的实力,全掩蔽在这破小不成样子的小村落里,没有移动一步。
  到了下午五点钟,敌机已不再飞了,我们立刻出动。这小村对面的一座小山,叫毛家山,毛家山左边,有一座矮树林长着,看不到山原形的小岭,叫蛇螺岭。在地图上标明着,翻过这座小岭就是毛湾,在这山岭下面,有一条人行大路,半环绕着向东而去,大路的一边,就和山脚的树林子相接。越过这条路,就钻进树林子去,地形复杂,轻装夜袭,是个最理想的地带。这条路上,敌人只有两名哨兵监视,兵力十分单薄。
  在白天的时候,我们已在暗地里侦探得清楚。因此我们队伍前面,先派了两名弟兄搜索。因为天气既是昏黑了,山上有些薄雾,把月光遮住,眼前更觉得是漆黑一片,他们拿着枪,慢慢地向敌人哨兵进逼,却一时看不出来他们在哪里。也许是脚步走得重没有让他打着,已是无法把他活捉。就对那吐着枪火的所在还了一枪,只听扑咚一声,此人业已倒地。可是这个地方,是两个哨兵。这一个被打死,那另一个却惊走了,立刻遁入那山上的密树林子,向毛湾敌人驻军所在去报告。
  余师长听到两下枪声,料着敌人的警戒线已被惊动,便告诉部下停止正面进攻,向左翼迂回。因为面前是一片丘陵,人行道路,正也是绕着山麓走。我们还没有走到半里路,对面山脚下,突突突地已响起了机关枪,好在我们所获得的日本机枪,子弹配得很多,这也无须爱惜,立刻用两挺机枪在人行路这边,对着那机枪发射地,来个猛烈的还击。一面把我们的队伍,依然右翼延长,又只展长半里路,那边的敌人第二次也把两挺机枪来挡住。这时,我们还有两挺机枪来答复他,后面的队伍,就陆续地向左翼延长,随后那两挺最后的机枪,也脱离了阵地。可是敌人先看透了这一点,我们只管向右翼迂回,他也只管在右翼拦着,而且机枪之后,又增加了四五门迫击炮。这种战术叫着延翼战争。由黄昏战斗到夜深,月亮已高升到天中,照见那丛密的山林,在微弱光辉的月色下,像是一丛烟雾,在烟雾外面,敌人的火球、火花、火线,一段一段由右向左发射。在我们延翼的前面,这些大小火点,溅射着尘烟火光在地面涌起,把我们迂回的路挡着。本来在这黑夜,这延翼的战争,是有利于进攻一方面的。但有一个条件:必须人多。我们统共只一百多人,前面延长深入,后面的人就单薄得只零星可数的兵力。
  余师长觉得这样和敌人纠缠下去,徒然是把虏获来的弹药,完全消耗了事。因之悄悄地下令留一位营长,带五名弟兄做后卫,盯住敌人枪炮最热烈的一点,其余的人,立刻脱离阵地,再回到右边。约莫是两三里路,到达一个小村落,上十户人家,被几丛小树和二三十棵大柳包围着。在月色朦胧下,大家便顺着一条人行路,走进了村子。在月光下,看看人家门户,一一关闭或倒锁着,倒投有破坏的形迹。
  村子口上有一幢古庙,半开着门,推开门来看,庙虽不大,前后有两进,弟兄们亮着电筒,见正殿佛案上,还有残剩的蜡烛和油灯。于是擦着火柴,将灯亮了,照见灰色神龛上垂着红布的帽子,也成了深灰色。半掩着一尊泥塑的佛像,不知是何神,白面孔,胡子去了半边。可想这庙也是失修的,殿旁有两间僧房,也是敞着门的,里面倒有木床和桌椅。
  余师长进来看过了,便向随后官长道:“就在这里宿营吧。前进是个过堂,弟兄就安顿在那里,这里老百姓大概没有走远,门是关着的,不要闯进人家家里。”他说着,自取了佛案上半截蜡烛头,在屋子里墙壁上插着。就在那没有被褥只铺稻草的僧床上坐下,听听远处,敌人的机枪和步枪连续不断地在响,大概那五名弟兄还在戏弄敌人,没有脱离阵地呢。
  约莫是晚上两点钟,那枪弹声已经从稀少变到寂寞了,参副处的人员,找了一堆干柴,在前面破殿里的墙壁上架起,烧着熊熊的火,大家找了些长矮松凳围着烤火。有的索性斜靠着墙,闭着眼睛打瞌睡。虽然四周全是战场,但战场里人总是这样抓着机会就吃,抓着机会就睡。
  忽然一阵脚步声,由大门外响了起来,把头挨着墙的李参谋猛烈惊醒。他正梦着在香港荔枝摊上呢。故乡的风味,久别重逢,不禁馋涎欲滴,手里拿了绿叶子托住的一把紫荔枝,赏鉴那颜色。睁开眼来,见自己弟兄,引着一个穿便衣青布棉袍子的人进来,便向前拦住了他,那弟兄道:“报告参谋,我们由前面脱离阵地过来,在村子口上,遇到几名老百姓,都藏在竹林下稻草堆里。这位他自己出来说,是洞庭湖警备司令部的陈联络员。”
  李参谋望那人时,他已在怀里掏出一张名片,含笑递了过来,李参谋接过,就着火光一看,果然是洞庭湖西岸警备司令的名片,上面盖有私章。李参谋哦了一声笑道:“我们终于联络上了。”便和来人握手。
  陈联络员道:“各位实在辛苦了,国内外的报纸,天天登着你们五十七师的战绩,你们已是轰动世界了,可是你们自己未必知道。傅司令派兄弟和师长联络,要转告的话太多,我一时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我听到这大半夜的枪声,料着是我军和敌人遭遇,不料就是你们。这太好了。我要见见师长,可以吗?”
  李参谋道:“师长一定欢迎的,我先去报告一声。”说着,到后殿去了四五分钟,就出来把陈联络员引到僧房里去。
  该员进去,见一张黑木板桌子缝里,插着一支土蜡烛,烛下放一张地图,一支左轮手枪,压在地图上。桌子面前放了一本横格拍排簿,又是一支自来水笔压着。夜寒,余师长正穿着黄呢大衣,由桌子边立起来。联络员敬过了礼,余师长伸着手和他握了一握,笑道:“有劳傅司令记挂着我们。”
  ……
展开
目录
自序 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冒着炮火向前冲?
第一章 大雷雨的前夜?
第二章 第二个爱人走了
第三章 死活在这圈子里
第四章 《圣经》与情书
第五章 向炮口下走的路程
第六章 太浮山麓摸索着
第七章 虎穴上的瑞鸟
第八章 多谢厚礼恕无小费
第九章 老百姓加油
第十章 石公庙堤上和堤下
第十一章 罗家冲壕中行
第十二章 第八次进犯又压下去了
第十三章 电话中的杀声?
第十四章 炮打波式阵
第十五章 西北郊一个黄昏
第十六章 手榴弹夜袭波式阵
第十七章 话说叶家岗
第十八章 夺回岩凸
第十九章 三个女人
第二十章 文官不怕死?
第二十一章 黄九妹还活跃着
第二十二章 火药涂染的情书
第二十三章 风!火!雷!炮!
第二十四章 肉搏后的一个微笑
第二十五章 回马枪
第二十六章 四十八枚手榴弹
第二十七章 锦囊三条计
第二十八章 火瀑布下的水星楼
第二十九章 竹竿挑碉堡
第三十章 女担架夫
第三十一章 两位患难姑娘
第三十二章 勤务兵的军事谈
第三十三章 鸟巢人语
第三十四章 夜风寒战郭星火肃孤城
第三十五章 铁人
第三十六章 自杀的上帝儿女
第三十七章 战至最后一人的壮举
第三十八章 零距离炮与火牛阵
第三十九章 余师长弹下巡城
第四十章 忽然寂寞的半天第
四十一章 逮活的
第四十二章 没让敌人活埋到
第四十三章 虎啸
第四十四章 杀四门
第四十五章 以忠勇事迹答复荒谬传单
第四十六章 覆廓碉堡战
第四十七章 通信兵和工兵都打得顶好
第四十八章 看到巨幅电影广告
第四十九章 秃墙夹巷中之一战
第五十章 向民间找武器
第五十一章 刀袭敌后?手推战梯
第五十二章 余师长亲督肉搏战
第五十三章 最得意的一句话
第五十四章 听!援军的枪声啊!
第五十五章 裹伤还属有情人
第五十六章 平凡的英雄?神奇的事实
第五十七章 人换机枪?
第五十八章 这样的吃喝休息
第五十九章 对攻心战的一个答复
第六十章 师部门前的血
第六十一章 江心泪
第六十二章 冲!冲过去
第六十三章 罗家岗望月
第六十四章 用日本机枪打日本兵?
第六十五章  没有“垮”字
第六十六章 拿下傅家堤早过年
第六十七章 饱餐了精神不知肉味
第六十八章 拿下毛湾打开大门
第六十九章 一口气打回城去
第七十章 国旗飘飘
第七十一章 废城巡礼
第七十二章 坐井观天
第七十三章 敌尸群中夜猎
第七十四章 荒凉,恐怖,奋斗!
第七十五章 舄履交错
第七十六章 复活之夜
第七十七章 一只离群孤雁
第七十八章 空山无人
第七十九章 一场噩梦以后
第八十章 虎贲万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