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垮掉一代”及其他
0.00     定价 ¥ 36.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9255347
  • 作      者:
    文楚安著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垮掉一代”已经成为、并将持续成为当代青年的“生活教科书”
    “垮掉一代”:20世纪最伟大的、最激动人心的文学流派
    迄今为至,国内最全面、最深入研究“垮掉一代”的著作
    “垮掉一代”流派中,作者横空出世。作品惊世骇俗,代表作有:
    《嚎叫》
    《在路上》
    《裸体午餐》
    《达摩流浪者》
    “垮掉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激动人心的文学流派
    相比世界大战,它就是投给这个死气沉沉世界的一枚重磅炸弹。
展开
作者简介
    文楚安(1941-2005),四川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毕业,教授、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对“垮掉一代”文学有很深的研究。1963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华西医科大学外语系副主任,教授。四川外语学院、四川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英语系两年访问学者,赴加拿大、香港等地作访问学者,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四川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理事。
    长期担任英语本科学生英汉互译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文学翻译等课程.致力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美国文学及文化,尤其是美国“垮掉一代”研究及译介。曾到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香港大学研究访问。译著五百余万字,主要有:《荣格:人和神话》、《与狼共舞》、《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S》(约翰·厄普代克著)、《在路上》、《金斯伯格诗选》、《金斯伯格文选》、《后“垮掉一代”诗选》等。主编《透视美国:金斯伯格论坛》。其《在路上》,《金斯伯格诗选》分别获第四届(1999)、第五届(2001)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垮掉一代”及其他》收入作者历年来有关“垮掉一代”研究的文章以及其他关于英美文学、文化、翻译理论的文章,涉及马克·吐温、海明威、马尔卡姆·考利、约翰-契弗、罗伯特·潘·沃伦、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约瑟夫·海勒等重要作家和诗人.以“垮掉一代”为主。
    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评论集,更重要的是,作者用其世界性视野,从历史、现实、文学、文化等角度,多方面地考察了这一具有世界性影响,而且至今不衰的重要思潮,联系到“垮掉一代”,尤其是其代表作家艾伦·金斯伯格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力图正本清源.澄清长期以来“垮掉一代”在中国的误读。《“垮掉一代”及其他》既有学术价值,亦不乏可读性,是国内包括华人世界第一部、也是最权威地深入介绍“垮掉一代”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依然故我的金斯伯格
    继《金斯伯格诗选(1947-1980)》以及《嚎叫》新注释本出版后,金斯伯格的又一诗集《白色的尸衣》(White Shroud)今年出版了。这三本诗集印刷精美、考究,使这位20世纪50年代已名噪一时的“垮掉一代”代表诗人的声名更加大振,这是颇耐人寻味的。1956年,他的第一本诗集《嚎叫》被多家出版社拒绝接受,最后只能由垮掉诗人费林格蒂(Ferlinghetti)在旧金山的毫无名气的“城市之光”书店出版。诗集的第一句就不同凡响:“我看见我这一代的精英被疯狂毁灭,饥肠辘辘赤身露体歇斯底里……”《嚎叫》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文化和社会准则的大胆内容,对压抑个性的一切形式进行无情嘲弄,赤裸裸地展示了美国生活的混乱,诸如吸毒、暴力、同性恋,很快便受到一些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被旧金山法院指控为淫秽作品,这似乎是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英国被禁一案在美国的重演。不过,对《嚎叫》的指控反而使它成为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最畅销的诗集,金斯伯格的诗兴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诗句不拘形式,气势磅礴,时而热烈、奔放,时而感伤、激愤;他那蓄长发的面容,时而温文尔雅,时而玩世不恭,略带沙哑低沉深厚的诗朗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成为主流文化所不屑一顾的活力和异端邪说的象征,也是一代反叛青年所崇拜的精神宗师。时隔三十余年,“垮掉运动”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诗歌潮流,虽说早已销声匿迹,但唯独金斯伯格格外活跃。有的批评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步入壮年的金斯伯格已由落魄不羁的嬉皮士上升到中产阶级的雅皮士之列。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上篇
    依然故我的金斯伯格
    艾伦·金斯伯格简论
    金斯伯格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东西方之间——论金斯伯格的“中国组诗”
    半个世纪的回声:“垮掉一代”和金斯伯格
    “垮掉一代”传奇:凯鲁亚克和《在路上》
    “垮掉运动仍在继续”——凯鲁亚克故乡纪行
    凯鲁亚克遗产之争
    城市之光书店与“垮掉一代”
    在地下:“后垮掉一代”作家在美国——维隆·弗雷泽访谈录
    感受金斯伯格
    对the Beat Generation和金斯伯格的误读
    并非一样的反叛者:“愤怒一代”与“垮掉一代”
    凯鲁亚克((在路上》手稿:知向谁边?
    凯鲁亚克《在路上》手稿拍卖落幕及其他
    “BG之王”凯鲁亚克文档被出售
    《在路上》在中国
    “垮掉一代”:历史性和历时性
    肯·克西:嬉皮士时代的见证人
    
    下篇
    伊·庞德和索萝西·莎士比亚书信集
    美国第一个桂冠诗人
    沉思人类命运的美国桂冠诗人沃伦
    对人件沉沦的有力鞭挞——从《第四次警报》试论契弗短篇小说的认识价值及艺术风格
    外国作家谈当代美国小说
    1987年:纪实性犯罪小说在美国的勃兴
    荣格理论的渊源及影响
    永不安息的灵魂——海明威和他的《伊甸园》
    如此美国神话——评约翰·珀理《杰克·伦敦:美国的神话》
    重新被认识的荣格——评《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耐人寻味的“独家新闻”:欧文-华莱士的《奇迹X美国金三角的投影——普佐和他的《弱肉强食》
    马尔科姆·考利:美国现代文学的一个记事人
    一本奇特的回忆录——阿瑟·朗德基维斯特的《梦幻之旅》
    《S.》: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新探索
    纳博科夫的一只永恒的“蝴蝶”——《丽塔》出版备忘录
    现代人的双重困惑:嫉妒与羡慕
    美国性文化史的一次巡礼
    “名不切题”的阅读效果——厄普代克的新奉献:《对福特执政时期的回忆》
    儒勒·凡尔纳和他的《世界主宰者》
    言之不尽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
    一种翻译批评观:论文学作品的合格译者
    文本·作者·读者
    《第二十二条军规》起风波
    
    附录
    诗人的追求
    对美国的透视——艾伦·金斯伯格40年来的诗歌
    艾伦·金斯伯格:“垮掉一代”遗产、联系及其他
    艾伦·金斯伯格离开了行星
    评《在路上》
    这就是“垮掉一代”
    “后垮掉一代”诗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