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艺术上以《红烛》为例,闻一多的诗充满了动态美、变化美,与中国传统诗歌追求意境理想而形成的静态美大异其趣,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且为闻一多全部诗歌美学追求的缩影。此外,闻一多的成就并不限于新诗创作与提倡新格律诗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创造性重大成就,加重了这位诗人的分量。他一生之追求是知识分子渴望祖国变得强大的缩影,对中小学生富于教育意义。
为了配合“中小学生阅读推荐”的书目,全书撷取了闻一多不同时期富有代表性的诗作,即《红烛》《死水》两辑共一百余首,既反映了闻一多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人生侧面,又见出闻一多诗人气质的统一。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闻一多的一生,成为他创作的基调。他的诗作,用浓重的笔墨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同时运用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而音节和谐、诗句整饬,堪称艺术品,与他的艺术主张也十分贴切。
本诗选感情深厚、诗句精美,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且朴素、易读,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红 烛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底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底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死 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红 烛
序 诗
李白篇
雨夜篇
青春篇
孤雁篇
红豆篇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