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两地书
0.00     定价 ¥ 39.8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01153926
  • 作      者:
    果麦文化 出品;鲁迅,许广平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鲁迅的爱情,大师的爱情,爱情原始动人的模样。
  *一个真实的鲁迅,他浪漫、调皮、脆弱、迷茫、爱吐槽,颠覆想象。
  *鲁迅和许广平亲自编订本书,悉心呵护至真至爱。
  *全书收录135封信,完整记录爱情轨迹--岁月绵长,爱情安静生长!
  *黄永玉、李敖、陈丹青、李筱懿、王耀庆、郁达夫、竹内好,倾情关注。
  *千万读者温情相传,好评不绝。
  *暖心装帧,甄选专色色号Pantone705U;轻盈手感,尽采北欧原厂进口轻型纸。

展开
作者简介

  
  鲁迅:
  瘦,个子不高,爱抽烟,是一位战士,也是一位丈夫和父亲;是我们口中的鲁迅先生,也是许广平心中的"小白象"。

  许广平:
  笔名景宋。短发,旗袍,安静,端庄,家世深厚,追求进步,是鲁迅教下的小学生,是鲁迅一生深爱之人,也是鲁迅口中的"小刺猬"。


  已出版作品:《朝花夕拾》《野草》《呐喊》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两地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集,收录了1925年3月到1929年6月间两个人的通信,完整记载爱情轨迹。

4年相恋,4座城市辗转,135封书信往来,11年倾心相伴。

从北京到厦门到广州到上海,一边畅聊国家大事人生理想,一边明示暗示谈着恋爱。

鲁迅和许广平互为知己、患难相伴、倾心相陪。

这段岁月是两个人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展开
精彩书评

 说老实话,真正地道的情诗、情书、情话,怎么能见得人?伟大的鲁迅特精熟此道,说是"两地书",买的人图希奇,打开看来却都是正儿八经,缺乏爱情的香馥之感。全世界若认真出点这种东西,且规定人人必读的话,公安局当会省掉许多麻烦,人到底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
  --画家作家黄永玉《给曹禺的信》
  鲁迅来厦门大门不是为了躲避北方军阀,而是为了他的爱人许广平……厦门大学是鲁迅追求新的爱情的地方……
  --作家学者李敖《从鲁迅先生来到厦大讲起》
  鲁迅来厦门是来谈恋爱的,说厦门像浓酒一样安静,晚上很黑,给许广平寄信,都找不到邮箱。
  --画家作家陈丹青《眼界与思路》
  同时代的情书大多炽烈得肉麻,就像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无关的人看了常生出红烧肉吃多了似的腻,《两地书》却不同,琐琐碎碎的家长里短透出俏皮的会心。
  我们太熟悉那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在与许广平的信里,冷不丁冒出些小清新、小温暖、小淘气,还真令人有意外的喜感。
  --作家李筱懿《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母亲(许广平)在世时曾对我说,父亲(鲁迅)极珍惜这部稿子,亲手编订付印以外,还特地用精致的宣纸亲笔誊录一部,留贻予我。
  --鲁迅与许广平之子周海婴《鲁迅景宋通信集·书后说明》
  夜半挑灯,就只好拿出一本新出版的《两地书》来细读。……鲁迅先生的诙谐愤俗的气概,许女士的诚实庄严的风度……味中有味,言外有情……就是*不认识他们的人,读了这书至少也可以得到几多的教训……
  从半夜读到天明,将这《两地书》读完,已经觉得愈兴奋了……。
  --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移家琐记》
  如果把文学作为人生的导师,这部书信集(指《两地书》)就是记录人生的优秀教科书。在与社会环境的交叉之中,详细地描写某个灵魂的成长过程,是一部很大的长篇叙事诗。是以实际存在的两个人为模特而写的教养小说。作为在艰难生存的人世中痛苦挣扎而又好不退缩地生存的人生记录,是让读者感动的作品。
  --日本鲁迅研究专家竹内好《从绝望开始》
 
  许广平当时是鲁迅的学生,她当时被老师的风采所吸引,特别积极,每次上课的时候很早就去了,很勤奋,坐在前排,经常非常主动地举手发言。后来在1925年的3月,她就给鲁迅写了一封信,说:老师,我有问题要请教。鲁迅就给了回了一封信,这其实算是鲁迅给许广平的一封情书。
  --《见字如面》节目《两地书》推荐语

展开
精彩书摘

  
  六二
  广平兄:
  廿三日得十九日信及文稿后,廿四日即发一信,想已到。廿二日寄来的信,昨天收到了。闽粤间往来的船,当有许多艘,而邮递信件,似乎被一个公司所包办,惟它的船才带信,所以一星期只有两回,上海也如此。我疑心这公司是太古。
  我不得同意,不见得用对付少爷们之法,请放心。但据我想,自己是恐怕决不开口的,真是无法可想。这样食少事烦的生活,怎么持久?但既然决心做一学期,又有人来帮忙,做做也好,不过万不要拚命。人固然应该办"公",然而总须大家都办,倘人们偷懒,而只有几个人拚命,未免太不"公"了,就该适可而止,可以省下的路少走几趟,可以不管的事少做几件,自己也是国民之一,应该爱惜的,谁也没有要求独独几个人应该做得劳苦而死的权利。
  我这几年来,常想给别人出一点力,所以在北京时,拚命地做,忘记吃饭,减少睡眠,吃了药来编辑,校对,作文。谁料结出来的,都是苦果子。有些人就将我做广告来自利,不必说了;便是小小的《莽原》,我一走也就闹架。长虹因为社里压下(压下而已)了投稿,和我理论,而社里则时时来信,说没有稿子,催我作文。我实在有些愤愤了,拟至二十四期止,便将《莽原》停刊,没有了刊物,看大家还争持些什么。
  我早已有些想到过,你这次出去做事,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人们来访问你的,或者自称革命家,或者自称文学家,不但访问,还要要求帮忙。我想,你是会去帮的,然而帮忙之后,他们还要大不满足,而且怨恨,因为他们以为你收入甚多,这一点即等于不帮,你说竭力的帮了,乃是你吝啬的谎话。将来或有些失败,便都一哄而散,甚者还要下石,即将访问你时所见的态度,衣饰,住处等等,作为攻击之资,这是对于先前的吝啬的罚。这种情形,我都曾一一尝过了,现在你大约也正要开始尝着这况味。怕很使人苦恼,不平,但尝尝也好,因为知道世事就可以更加真切了。但这状态是永续不得的,经验若干时之后,便须恍然大悟,斩钉截铁地将他们撇开,否则,即使将自己全部牺牲了,他们也仍不满足,而且仍不能得救。其实呢,就是你现在见得可怜的所谓"妇孺",恐怕也不在这例外。
  以上是午饭前写的。现在是四点钟,今天没有事了。兼士昨天已走,早上来别。伏园已有信来,云船上大吐(他上船之前喝了酒,活该!),现寓长堤的广泰来客店,大概我信到时,他也许已走了。浙江独立已失败,那时外面的报上虽然说得热闹,但我看见浙江本地报,却很吞吐其词,好像独立之初,本就灰色似的,并不如外间所传的轰轰烈烈。福建事也难明真相,有一种报上说周荫人已为乡团所杀,我看也未必真。
  这里可穿夹衣,晚上或者可加棉坎肩,但近几天又无需了。今天下雨,也并不凉。我自从雇了一个工人之后,比较的便当得多。至于工作,其实也并不多,闲工夫尽有,但我总不做什么事,拿本无聊的书玩玩的时候多,倘连编三四点钟讲义,便觉影响于睡眠,不容易睡着,所以我讲义也编得很慢,而且遇有来催我做文章的,大抵置之不理,做事没有上半年那么急进了,这似乎是退步,但从别一面看,倒是进步也难说。
  楼下的后面有一片花圃,用有刺的铁丝拦着,我因为要看它有怎样的拦阻力,前-天跳了一回试试。跳出了,但那刺果然有效,给了我两个小伤,一股上,一膝旁,可是并不深,至多不过一分。这是下午的事,晚上就全愈了,一点没有什么。恐怕这事会招到诰诫,但这是因为知道没有什么危险,所以试试的,倘觉可虑,就很谨慎。例如,这里颇多小蛇,常见被打死着,颚部多不膨大,大抵是没有什么毒的,但到天暗,我便不到草地上走,连夜间小解也不下楼去了,就用磁的唾壶装着,看夜半无人时,即从窗口泼下去。这虽然近于无赖,但学校的设备如此不完全,我也只得如此。
  玉堂病已好了。白果已往北京去接家眷,他大概决计要在这里安身立命。我身体是好的,不喝酒,胃口亦佳,心绪比先前较安帖。
  迅。十月二十八日。

  六三
  MYDEARTEACHER:
  昨廿二晚写一信,或者与此信同到,亦未可知。
  今早到办事处,见你十九寄来的信;一日所寄的信及《莽原》,已随后收到,前信说及了。
  这里既电邀你,你何妨来看一看呢。广大(中大)现系从新开始,自然比较的有希望,教员大抵新聘,学生也加甄别,开学在下学期,现在是着手筹备。我想,如果再有电邀,你可以来筹备几天,再回厦门教完这半年,待这里开学时再来。广州情形虽云复杂,但思想言论,较为自由,"现代"派这里是立不住的,所以正不妨来一下。否则,下半年到那去呢?上海虽则可去,北京也可去,但又何必独不赴广东?这未免太傻气了。
  我读了你这封信后,我以为最要紧的是上面的那些话,此外也一时想不起要说什么来。总之,你可打听清楚,倘可以抽出一点工夫,即不妨来参观一趟,将来可做则做,要不然,明年不来就是了。我所说我的困难情形,是我那女师所特有的,别的地方却不如此。
  我写这信,是从新校办公处跑回旧校寝室写的,现在急于去办事,就此搁笔了。
  YOURH.M.十月廿三上午九时。
  我这信,也因希望你来,故说得天花乱坠,一切由你洞鉴可矣。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集北京
  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七月

  第二集厦门-广州
  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

  第三集北平-上海
  一九二九年五月至六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