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华社资深记者撰写的反映新中国农业科技发展进程的纪实报告文学。图书通过一个个故事和例证来反映新中国农业科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同时探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绿色发展等影响未来中国发展的根本性话题。本书资料详实、故事生动、论述深刻、启示性强,作者采访了两院院士、农科院院长、政府官员、农业大学校长及普通的科技人员等全国农业科技领域的数十位专家,收集了大量一手材料,书中的建议和观点为下一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本书的出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得到了盖钧镒、邓秀新、陈剑平、唐华俊、钱前等五位农业研究领域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肯定和推荐。
导言 为什么关心粮食和蔬菜 / 001
第一篇 时光流转七十载
第一章 向农业科学进军 / 025
第二章 科学的春天 / 041
第三章 科教兴农 / 060
第四章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 / 075
第五章 新使命 / 093
第二篇 藏粮于技
第六章 口粮安天下 / 113
第七章 对话钱前:水稻科研“天团” / 135
第三篇蛋白质农业
第八章 说不尽的大豆 / 157
第九章 六畜之首 / 189
第十章 立草为业 / 219
第四篇科研江湖
第十一章 “阳光玫瑰” / 253
第十二章 学术圈子 / 274
第十三章 论文大国 / 294
后记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难在何处 / 317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历程中,必将发挥巨大作用。《大地之铧——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实录》以真实详尽的事例、客观冷静的视角、不乏激情的讲述,描绘出一幅在大历史观指引下的农业科技画卷,为农业科技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很好的注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盖钧镒
本书从媒体人的视角对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进行观察与分析,以历史的眼光梳理科技对我国农业产业的贡献,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的情况,以及科技对我国粮食供给能力提升的贡献。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目前农业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揭示。书中的一些建议和观点为下一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和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都在农村。科技将为乡村振兴插上最有力的翅膀。由新华社记者董峻撰写的《大地之铧——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实录》一书勾画了我国农业科技近几十年的发展和现状,故事生动、论述深刻、启示性强,对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资源聚集、人力聚合、形成聚变,健全完善科技体制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剑平
记忆留住历史,创新引领未来。科技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引擎。《大地之铧——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实录》用一个个重大事件、一个个典型故事、一个个科技人物,串起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史上的一串串“珍珠”,描绘出一幕幕生动的农业科技画卷,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
《大地之铧——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实录》一书,以客观冷静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真实详尽的重大事件和生动感人的科技人物,通过还原大量科技故事,揭秘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来龙去脉,透视了诸多重要农业产业症结。该书既充满趣味,又富有启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