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理论性与实用分析。本套书是包豪斯的基础课程讲义,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既有技术性实质内容,又有理论性精神内容,两者互相协调。
(2)内容具有普适性。本书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适用于任何一位追求艺术成长的人。
(3)本书是100年前作者对自身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回顾,读来历久弥新,深入肌理。作者不仅自己对色彩、造型、形态、构成等内涵深有体会,而且会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也真正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确切含义,这点非常了不起。
(4)本套丛书伊顿提出了完整的色彩表现理论和形态构成理论,为目前盛行的三大构成课程的框架基础,可作为三大构成训练珍贵的补充,也可作为广大教师的课程设计参考。
(5)重视设计的核心,即设计思维的训练,作者教学生练习韵律感的方法让读者大开眼界,可以大大提高读者的感知力。
1.《造型基础》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标志性经典文献,是关于德国魏玛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最完整的文献之一。
2.伊顿负责设计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本书首版出版于1963年,再版时经由其遗孀安妮莉丝·伊顿修订并更新,新增了包豪斯基础课程的一些新材料,以及伊顿后期教授课程中的经典范例和案例说明。
3.此外,本次修订版中的200多幅插画均为学生的原创作品,包括自然具象的研究作品、纯形式和抽象研究的作品、三维立体作品及应用艺术作品等类型,每幅作品都配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以帮助读者理解这种艺术教学的目的,是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艺术设计爱好者不可或缺的经典参考书。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时隔20余年包豪斯的《色彩艺术》和《造型基础》重译出版,内容及印刷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相比课堂上传统的三大构成教学内容,两本书的观点更为独到,它们从不寻常视角出发,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解析设计及绘画的底层原理。
——贵哥(美术图书作者兼译者)
这是一部揭示艺术设计底层逻辑的经典教材。伊顿从明暗、色彩、形状、纹理和节奏入手,为我们示范了在现代主义还原论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冲锋,至此以后,艺术设计以一种科学的面目为人感知与学习。在他的教学实践中,视觉诸要素如音符般易于把握、掌控,以至于让当今的艺术家、设计家能像作曲家般工作,告别无法言传的玄妙理论,投身于艺术和设计的创新实验中。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活动也受益于伊顿完善的 “三大构成” 法则,而本书正是打开这一秘密的原配钥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基础中的基础。
——庄泽曦 (青年策展人、艺术批评人)
基础并不代表简单,认识颜色,学会调色就是从十二色环开始,画家要建立准确的色标意识对色环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是谁发明了“十二色相与色相环”,是伊顿。我建议艺术从业者理性的学习感性的创作。
——庞博士 (画家)
伊顿这本《色彩艺术》是学习色彩的经典,对我影响特别大。书中的色彩理论系统,通俗易懂,指导性强,我曾在公众号写了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也是给我学员我最常推荐的书。
——秋林 (秋林绘画日记-艺术博主)
在审美体系中,色彩和造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无论是艺术家,设计师,还是艺术鉴赏者或是艺术收藏家,对色彩的感悟或驾驭能力,对造型的把握或审美能力,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你创作、设计或审美趣味的高低。历久弥新的《色彩艺术》和《造型基础》可谓是艺术和设计从业者基石般的必读之本。
——黄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