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1919:“美术革命”的另面
一、“写实”之辨:艺术运动.抑或社会革命?
二、“赤字”:从“无政府”到“乌托邦”
三、“参与式艺术”的全球联动与“大同”构想
余论 超越“世界剧场”:进化、变异与全球化
第二章 1979:“没有航标的河流”
一、解冻:“圆明园”、中美建交与伊朗革命
二、解禁:自然、身体与人民公园
三、解放一解殖:“形式美”“可口可乐”与普遍性
余论 解离:诸众之行动,抑或临时的集体逃逸?
第三章 1999:“后感性”与“超市”
一、“后感性”与“超市”的相遇
二、身体与媒介:展览的政治
三、“后一后感性”与“超市”之后
四、一个个案:刘麟的早期实践
余论 “重要的是让新的事情发生”
代跋 “Post-2008”:影像、(非)虚构与后媒介
附录 访谈二则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