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男人戴上“大丈夫之勇”的面具。这个面具令男孩和男人将自己与那些不被社会认可的情感隔离,隐藏真正的自我。这副面具也是男人防御人类最复杂的情感——羞耻——的唯一武器。
谈到羞耻,我认同布琳·布朗(Brene Brown)的理解。你可以看一看她的TED演讲,“聆听羞耻”和“脆弱的力量”。布朗指出了羞耻和内疚的区别。内疚意味着你做了错事,羞耻则意味着你的存在是错的——你觉得你的想法或行为使别人拒绝或排斥你,你觉得自己不配与人相处。
布朗的研究表明,让男人和女人感到羞耻的东西不同。在男人眼里,对男子气概的直接打击是羞耻。对于男孩来说,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他想要躲避很多令他感到羞耻的东西,比如被刁难或被无视、被殴打、被放弃、被吓倒,还有弱小、拘谨、失败或心理崩溃。
而另一面,女人的羞耻来自让他人失望。社会规训女人迎合所有人,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要看起来像是刚从时尚杂志的封面走下来一样。女人被培养成照料者的角色,所以母性是女人的战场,母性的失败带来羞耻。她们很大部分的自我价值建立在孩子的幸福上。父亲当然也同样关怀后代的幸福,但他们的自尊更多来自于事业上的成功。不过,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想用育儿成功来取悦自己,最终只会将自己与放弃努力的儿子对立起来。
聚焦放弃努力者:3C(能力感、掌控感、联结感)
前文关于情感的讨论,为我们解读你与儿子之间的亲子对抗提供了新的角度。看清问题才能有效养育并解决问题。你认为孩子缺乏内在动机是自己的养育出了问题,认为你有责任帮他扫除这个障碍。而孩子正在经历与父母做切割和锻造自我的阵痛。这个过程使他内心充满矛盾,因为他要掩饰自己难以克服的依赖心理。当你喋喋不休地催促他写作业时,在他看来这是在提醒他仍然需要你,提醒他还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上的事情,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
更复杂的是,孩子在学习上遭遇的困难很有可能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当他在儿童时期需要你的帮助时,你甘做后盾。那是艰苦卓绝甚至看不到尽头的付出。但我猜,待身心俱疲的一天结束,你会为自己作为家长的称职感到自豪,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竭尽所能帮助了孩子,并且认为孩子在你的全力扶持下定能学有所成。
回到眼前,孩子的学业失败却成了你的羞耻,你继续披肝沥胆拯救他,甚至更为用力,而他却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耻,不再想要得到你的帮助,因为你的援助是对他的失败以及无法独自成功的变相提醒。
为了逃避这些感受,他或封闭自己,或通过与你作对或攻击你来重获权力。无论如何,他越拒绝你的好意,你越痛苦。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们都会陷入羞耻中而不自知。
我认识一名叫作科迪的年轻人。最近他向我诉说了在这样的羞耻中成长的感受。23岁的他回忆起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那时候他有阅读障碍,并且寄希望于能再经历一个猛涨期把身高再提高一大截。他想向全世界隐藏自己的无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