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砥砺,家国情怀。日记记录了在战火与侵略军铁蹄日迫的氛围下,近代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体现了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生死劫难时,为保护珍稀古籍不遗余力的果敢和坚韧,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浓烈的家国情怀。
☆ 稀见资料,可研可读。日记记录了作者与当时文化、教育、学术界名宿的颇多往来,也记录了不少与友人对时局和文化、教育举措的议论和闲谈,令读者可以从时人看时人、时人看时事的角度去了解那段历史。
☆ 周振鹤教授藏书并亲自校点,珍稀文献首次与读者见面。
1937年,日寇战火蔓延中国,为保存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浙江省图书馆馆藏各善本古籍,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奔走于因避战火而南迁永康的浙江省府与迁至方岩的各省厅之间。《运书日记》记载其自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2月28日两个月间为搬运保存馆藏善本图书的所作所为和所遇所感,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文化的珍爱,读来令人动容。
《胶海逭暑日记》乃陈训慈于1936年7、8月间北上青岛,出席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并避暑胶海的日记。日记记录其此行前后一个月间的行程和日常生活,颇多记录其与业师柳诒徵及其他赴会的文化图书界同仁的相遇及交谈内容,从学界杂闻、文化界时议到军政界时局讨论,不仅展现了陈训慈的交游、见闻和所思所悟,更是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在战火硝烟中对待民族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关切之心,和他个人在国务、公职、家事间的一系列态度看法。
陈训慈《运书日记》《胶海逭暑日记》两册日记手稿,为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先生所藏,《运书日记》为周先生亲自点校整理而成,《胶海逭暑日记》亦为周先生亲自审订,是研究近代文化史不可多得的史料。
《运书日记》
元旦 星期六 阴历十一月卅日
七年来元旦以今日在客中江上迎岁为最惨淡矣。晨醒甚早,辨明而起。自船头望金华江滩,色沉黄无光。本久阴雨之余,一旦开朗,朝暾出江心,光射舟中,似欣然有生意。自辛亥建国,诞生廿六年矣。客岁受外侮乃最深而最广。愿昨日之阴雨象征昨年之暗淡,今日之晨曦兆今岁之剥极而复,上下共奋,卒得昭苏,应于今日卜之。虽曰难期,敢不默祝。父母沉疴,尚且期复健康,则吾人对祖国尤应不作消极之想,矧军事虽失利,后方潜力无限。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人力物力,蕴蓄何量,导而扬之,以制敌复国,大人之责,小民亦焉得自外耶?在船头对远山写日记,怅惘中自有新意。
昨夜二时,鸡鸣而醒。自旦又与国家俱增一龄矣。思念往事,感触多端,又回念六年来担任图书馆职务之得失功过,自忏甚多,而此次仓皇迁避,搬书未完,未达安全之地,尤觉未能善其守书之职,忧咎难以自解也。
晚梦五弟,盖死生契阔,黄浦送别为十一年,而弟之客死亦六年有半矣。自弟之死,吾无与语肝胆而解宿疑者。梦中为弟改文,题乃“记某公名论”。弟写“崇尚淡泊”一语,余为改“雅尚恬淡”。其实弟出国前,文字已胜于吾,吾无以进,然切磋文字,砥砺德行,乃至互诉疾苦,今乃无有如弟者。有兄许国,不易常聚,两姐各萦生事,别离时多。三弟一妹,应有互助之道,■(竟?)稀顾我之心,思弟思弟,何日其已!时乎时乎,思与俱深矣!
今日舟行约五十里而弱,晚停泊范村。沿途江流夹山,水深滩多,往往石岩耸起,水流湍急,山峦重叠,若至绝境,而转眼之间,水流又平,山暗树明,又见一村,山色如勾甬,而奇在重叠绵亘。于此始念六年来在杭有极便利之公路而不知抽时旅行浙江佳山水,乃乘今日避难而始领略一二也。午后偕文莱行岸上里许,助舟人拉纤,拔畦中萝卜(是亦突来之窃行也,应戒),盖元旦不见国徽,不敢不践国壤以作我爱家邦之念耳。既停范村,时约五时,乃即滩上席地而食萝卜青菜,味之甚甘,天已昏矣。又相偕在坡上寻小径至村舍,叩扉入一杜姓家市鸡卵,每个仅四十八文。民人絮絮问,陷省之敌人杀人放火否?慰其人山深可勿避也。上江乡人质朴而勤农牧,其家有鸡鹅,畜小猪二十头,惟战事作,火腿无销,商人不腌制,猪肉价贱每元多至十斤,虽曰山民,生计亦骤受战事之祸矣。
舟中阅《启示录》之四骑士。晚又阅一本邵力行之《日本虚实》,材杂文芜,著者俗人,然不可谓非有心人也。八时入睡。
陈训慈《运书日记》(代前言)
运书日记(1938年1月1日~1938年2月28日)
丁丑日记 第五册 1938年1月1日~1938年1月30日
1937年12月底,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共计230余箱由富阳装大船转运,但因水势被阻滞桐庐不能行,后急调浙江大学卡车协助,分运三天抵建德之绪塘。然绪塘地形难避战火,急需搬迁图书至内地。时因战事,浙江省府已迁永康,各厅迁方岩,陈训慈为搬运图书之方案及车辆、资金诸事乘舟至永康,奔走其间。
运书日记 戊寅日记之一 1938年1月31日~1938年2月28日
按照陈训慈与浙江省教育厅协商之运书方案,建德存《四库》及善本改装小船后于1月30日运抵金华,由此再走陆路运龙泉。前陈训慈为安全计,数次呈请迁《四库》于内地。现因南京盋山藏书尽为沦陷,且故宫文渊阁《四库全书》命运堪忧,故教育部主文澜阁《四库全书》迁黔,而浙江省府则不以为然,存置不议。陈训慈奔劳其间,为保《四库》之周全费尽心力。
《运书日记》前事补叙
本文乃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将陈训慈生前捐赠给浙江图书馆之《陈训慈日记》中关于搬运《四库全书》内容的整理辑录,记述自1937年8月初至1938年12月底间,即《运书日记》记载之前的运书事宜,故收入本书。为避战火,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将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运至富阳暂存,但三个月后,战局突变,亟需将《四库》及善本南迁,然战事日紧,军运日繁,资金日蹙,陈训慈为运书事不得不多方周旋。
胶海逭暑日记(1936年7月16日~1936年8月16日)
1936年7月16日,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北上青岛,出席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并避暑胶海。《胶海逭暑日记》记录其此行前后一个月间的行程和日常生活,展现了他的交游、见闻和所思所悟,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在战火硝烟中对待民族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关切之心,和他个人在国务、公职、家事间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