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圆融观的发展:由中道到圆融 杨维中/1
圆融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基于佛教戒律精神中国化的研究 王建光/15
佛教中国化与文明交流互鉴 纪华传/31
文明互鉴与华严宗的法界观 韩焕忠/42
赵朴初与中日文化交流——以玄中寺为中心的考察 温金玉/50
赵朴初对人间佛教的“三个打通”思想管窥 谢路军/61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净土宗交流互鉴 李贺敏/73
禅宗思想的当代价值 释纯闻/91
《高僧传·习禅篇》中的神通体现 学愚/107
佛教思想与现代制度管理——以《禅苑清规》为例 普钰/121
佛教缘起论浅议 董群/135
业报缘起论的观照 邓子美/146
弥陀净土法门与菩提心 陈剑锽/158
从佛教缘起观看乐龄教育 蔡缨勋/170
从庐山慧远的念佛三昧至天台智的常行三昧的成立 悟灯/188
依于四缘理念,创建生态文明 张爱林/198
华严法界缘起观的现代意义:以方东美的诠解为中心 刘峰/203
说一切有部的缘起观 辛放/217
论《大日经》“大悲为根”思想的发展理路 侯慧明/225
《优婆塞戒经》中的慈悲观 明月/235
慈悲与宽忍:佛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影响 王大伟/245
佛教慈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张文卓/252
菩萨戒与佛教慈悲思想 彭瑞花/265
慈悲普度,济世利人——论明清黔地佛教的社会公益参与 冯相磊/277
慈悲利众生:王一亭与佛教慈善 张佳/288
憨山大师匡庐净土缘——兼说《八十八祖道影传赞》附录之《莲宗十祖赞》 黄公元/303
论庐山慧远佛学思想体系的构建 张雪松/317
近代庐山第一丛林海会寺中兴高僧略考 李勤合/334
庐山是儒释道交融的初始地——庐山的复兴也是佛教发展的机遇 王丽心/356
当代中国都市佛教居士自组织现象研究 张蕾蕾/364
“悲情三昧”与牟宗三的佛学研究 徐波/374
《金刚经》中的布施观 贺志韧/390
试论嘉祥吉藏法师的二谛思想 王英杰/399
论近现代僧人继承传统佛教的努力——以虚云和尚《年谱》中的神异叙事为例 韩铮/414
第二届庐山论坛研讨会综述 黄夏年/42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