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4幅泰戈尔画作,优美还原诗体风格
诗画合璧,沉浸体验东方圣者的灵与爱之美
《吉檀迦利》中的诗歌最初是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创作的,有着独特而优美的词汇和意境。泰戈尔后来亲自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变为自由体诗歌,诗集于191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在这个译本中,译者徐欣梅老师尝试突破以往译本以散文体进行翻译的形式,参照泰戈尔英文手稿恢复了诗歌原有的分行、押韵,并以纯挚隽永的诗歌语言进行翻译,从而能最大程度以诗体的风格和韵律来传递泰戈尔丰富的诗心,或清澈悠远,或纯真炽热,或深沉广阔,或生机勃勃。
此外,徐老师也从泰戈尔自己的1500多幅画作中精选54幅作为诗歌配图,从内容和形式上尽量配合诗歌的意蕴,诗画合璧,让读者可以沉浸体验泰戈尔这位东方圣者内心中的灵与爱之美。
《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创作的宗教抒情诗集。诗集的103首诗歌选自作者用孟加拉文创作的诗集:主要是献歌集,祭品集,歌之花环集,和渡口集。泰戈尔创作这部诗集是用孟加拉文,有着诗歌特有的优美词汇、意境和韵律。泰戈尔后来自己将之翻译成英文后变成了散文体的形式, 或者说自由体诗歌。 吉檀迦利原文意思就是"献诗", 奉献的对象是"一个缭绕在大地之上又深入于大地之中的理想",一个神秘的具有道德感、渴望和人类相爱、眼目时时关注人类的超越的存在。诗歌的前56篇主要表述了对这个神相遇的期待、渴望、欣喜和愿意将自己投身融化在这个至高存在的呼喊。 这个主题的诗歌意境比较优美的诗歌,大部分选自歌之花环集和祭品集,透明的天空、神秘的大海、顽皮的风、游曳的云、七月的雨、婆娑的树叶、金色的河流,这些意象结合诗歌中对反复表达的对相遇的渴望一度让人产生吉檀迦利是爱情诗歌的错觉。 后半部分的诗歌集中在这位神的超然性的歌颂,他掌握着宇宙的运行,个人的悲喜和命运,光明与黑暗,生命的枯荣与莫测。从86篇开始集中出现死亡的主题,在泰戈尔笔下,死亡不过是一个新的旅程的开始,是停歇一切的劳作,进入永恒的安息。
7
我的诗歌已去尽繁华。
不在追逐外表的浮夸。
矫饰只会损害我们的合一;
在你我中间叮当嘈杂;
湮没了你轻声的知心话。
在你的目光里面,我诗人的虚荣羞惭地消灭。
哦,至尊的诗人,我已坐在你的脚前,
就让我的生命至真至简,
如同一只苇笛,让你随意吹奏音乐。
12
旅行的时间很长,路途也很遥远。
我驾驭晨曦第一道光线的战车,
穿过世界广袤的旷野;
在许多的星辰和行星上面,留下追寻的车辙。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
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操练。
旅人需要把所有陌生的门敲遍,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园。
需要在外面的世界漂泊到尽头,最终才能抵达内心最深处的圣殿。
20
那天,莲花开了,
啊,我心思飘荡,茫然不知。
花篮是空的,我也不曾注意。
心头时时袭过的,是不经意的哀伤。
从梦中惊醒,南风中一丝奇异的芳香。
迷蒙而甜蜜,我的心涌起痛楚的向往,
这感觉于我,仿佛是夏天热切的气息,在寻求圆满的方向。
那时我怎知它竟离我如此之近,怎知它其实就属于我。
这完美的芬芳,就在我心灵深处开放。
译者序 / 3
吉檀迦利1—103 / 8
附录/ 186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
——19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 海顿斯坦
这些诗歌显示了我毕生梦寐以求的境界。这是*高的文化成就,然而它们又像大地上的青草一样,只是从普普通通的土壤里面生长出来的。
——爱尔兰诗人 叶芝
他(泰戈尔)正是于尘世的映照中寻找着他的神明,在现象世界的厚幕掀动之间,他的灵魂充满了渴望。
——法国作家 纪德
他在有荆棘丛生的地球上,为我们建筑了一座宏丽而静谧的诗的乐园。
——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