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质量监测是当前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令人欣慰的是,基于我国德育质量监测的多年实践,学术界和学科教师已经对小学德育质量监测和评价形成许多基本的共识。这些共识可以概括为“五个重视,五个避免”:一是重视改进与促进学科教学,避免只是鉴定或选拔的功能;二是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避免让学生充当被动的“受评人”;三是重视提供改进教育教学的具体数字依据,避免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四是重视描述与交流评价结果,避免只是告知答案的对错或订正;五是重视不断完善评价工具,避免只是重复运用已有的监测工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了解以上一些基本共识,但仍有许多教师不知道符合上述这些评价理念背后的理论基础,也不知道具体的工具与技术是什么样的,更不用说开发符合上述基本理念的学科监测和评价工具。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师们认识德育质量监测的相关原理及具体工作和操作技术,是目前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也迫切需要有一本相关著作对此进行梳理与总结。
《小学德育质量监测工具:原理和应用》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该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质量监测工具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EA160370)课题组近5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总结。该书比较清晰地阐述了小学德育质量监测的定位、核心理念和监测内容框架的建构,具体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及学科行为动词的理解和把握,并详细介绍了多种监测和评价工具,包括纸笔测试工具、表现性评价工具、问卷工具等。另外,该书还对监测工具的质量评价,监测结果的解读和应用以及学科教师评价素养的提高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以作为读者研发具有本土化和学科化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及评价工具的参考书。
该书涉及小学德育质量监测和评价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许多关键问题,论点条理清晰,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体现务实与理论的一致性。本人认为,在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有这样一本对我国小学德育质量监测相关的著作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研究还要继续,书中的观点与具体案例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但还是非常值得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和参考的一本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