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40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4.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疗法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操作方法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其中有的按捏为主,如按法、压法、点法、拿法、捏法等;有的以摩擦为主,如平推法、擦法、摩法、搓法、揉法等;有的以振动肢体为主,如拍法、抖法等;有的以活动肢体关节为主,如摇法、扳法、引伸法等。著名医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此法适用于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腹胀等。
方法要点
(1)摩法:用手的掌部和指腹在患部慢慢作往返直线抚摸,作用部位较浅,动作应轻巧灵活。
(2)按法:用掌心或掌根或双手重叠在一起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压患部适当部位,注意用力要均匀适当。
(3)拿法: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适用于肌肉丰满处或肩、肘关节部位。
(4)擦法: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小指腹在皮肤上摩擦。使用上臂带动手掌,力量大而均匀,动作要连贯,使局部皮肤有灼热感。
(5)揉法:用拇指和四指相对方向揉动,手指不能离开皮肤,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
(6)搓法:两手掌相对置于患部,用力做上下和前后的搓动,动作宜协调轻快,双手用力要均匀、连贯。
(7)捻法:用拇指和示指螺纹面捏住患侧的手指等小关节部位做对称性反复交替的揉动。操作时动作宜加速、灵活。
(8)屈伸:一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另一手固定其关节部,顺着关节缓慢地做屈伸活动。屈伸幅度应根据病情而定,先小后大,逐步恢复到正常活动度。
5.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根据针灸学理论,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激发经气、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套管针埋线法、埋线针埋线法、医用缝合针埋线法3种。穴位埋线在治疗肝癌疼痛、呃逆等方面有明显疗效。
方法要点
(1)套管针埋线法: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后,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内有针芯的管型工具,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2)埋线针埋线法:进针点皮肤消毒,施行局部麻醉,取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套在埋线针尖后的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住,一手持针,一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5°角刺人皮内。当针头的缺口进入皮内后,持续进针直至线头完全没入穴位皮下,再适当进针后把针退出。用无菌棉球止血,并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5天。
(3)医用缝合针埋线法:在穴位两侧1-2cm处,皮肤消毒,局部麻醉。一手用持针器夹住穿有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皮肤缝合针,另一手捏起两局麻点之间的皮肤,将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肌层或皮下组织,从对侧局麻点穿出,紧贴皮肤剪断线头,放松皮肤,轻柔局部,使线完全进入皮下。用无菌棉球止血,并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5天。7-15天一次,或根据病情而定,一般4-6次为一疗程。
……
展开